作者:人人文学网 时间:2018-05-25点击:1363

  范浚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理学家。南宋一朝,理学盛行。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吕祖谦、唐仲友为代表的金华学派和以陈亮、王自中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合称“浙东学派”。而开浙东学派之先河者,正是范浚。范浚的学术思想,讲究存心养性,追求文道合一、经史并重,提倡笃学致用。其对婺州之学乃至两浙之学影响久远,被后世尊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

 

范浚的一生,主要活动于社会、民族矛盾复杂、激化的两宋之际。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出身儒家士大夫家庭的范浚对此深有感触,立志探索治国安民之道。他18岁就写下如泣如诉的《叹旱诗》,20岁又有“伤时而感往”的《姑苏台赋》,这些诗赋是青年范浚对北宋朝廷即将覆亡所作的预判。得知好友潘良贵在朝堂之上痛斥柄臣误国事,25岁的范浚不禁拍手叫好:“迩闻阁下进对明天子前,指弹柄臣,无所回隐,音吐畅厉,耸动陛戟。虽遭斥黜,且甘心而不顾,意阁下其安行义命,视富贵如泥尘者也。”此时的他俨然是一个忧国忧民忧时的热血青年。

  靖康之变的切肤之痛,推动了范浚对孔孟经典、诸子百家、历代国史的钻研。结合对社会时事的敏锐洞察,他创作出不少文道合一、经史并重、心性与事功并重的论作。检视《范香溪先生文集》可以发现,范浚的论著有阐释“天人一道”“人事即天理”的《尧典论》,以“忠信”“俭德”之“仁”为“天理”的《太甲三篇论》,“万殊一物”“万理一致”的《咸有一德论》,探究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之学、天下本于“一性”的《性论》,强调“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工夫的《心箴》,惟“德性是尊”的《耳目箴》,以“耻”为“入道之端”的《耻说》,过而悔、悔而改的《悔说》,以及主张“正心所以自治”的《进策》,等等。这些论、说、箴、策,都是范浚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时刻的沥血之作。

  这些论著均围绕一个“道”字展开,这个“道”就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进策一·策略》中的一句话足以验证:“主道在先正心,正心所以自治也。”这句话是范浚学术思想的点睛之笔:内圣与外王贯通,心性与事功并重。这也是南宋浙东学派一以贯之的学术精神。《进策》完稿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十一月,本欲呈送高宗。然天意弄人,就在这一年,宋高宗任命秦桧为相,《进策》进呈受阻,范浚满腔报国之志遂不得行。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正因秦桧当国,此后范浚蒙朝廷屡诏而不就。尽管如此,他还是心系天下安危、百姓疾苦和圣学传承,所以闭门讲学,把理想与志向寄托于后来者。绍兴八年(1138)冬,在离家不远处,他创办香溪书院,设帐授徒。对来学者,先教以治心养气之法,进而阐绎心性之学,推明“理一分殊”之理,又以“皇极”“大中”之道贯穿其中。物理性命之学、孝悌忠信之行,得以在浙中大地传播,远近负笈而至者甚众。朱熹《香溪范子小传》就说:“(范浚)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

元代金华学者黄溍称:“窃闻吾乡文献之传,实于范氏有赖。盖自贤良先生浚,以道学倡于东南,及东莱吕氏继之,遂得濂洛之统。而北山何氏,又传朱子之学,于其门人以淑后进,于是‘婺学’大振于世。而谈者推原所自,必归于贤良先生。”这里的“贤良先生”即是范浚,由范浚开创的“婺学”遂成为浙中学术的代名词。在范浚远绍孔孟心性学,并与濂洛之学融为一体时,朱熹的“闽学”经由北山何基等的师承传递,最终在浙中实现了两者的圆融。《宋元学案·范许诸儒学案》就认为:“伊洛既出,诸儒各有所承。范香溪生婺中,独为崛起,其言无不与伊洛合,晦翁(朱熹)取之。”

  朱熹一生曾三次至兰溪,寻访范浚。遗憾的是,机缘不巧,二人未能见面。范浚病逝后,朱熹无比悲痛,亲临凭吊,留下这样一段话:“香溪范先生者,实兰(溪)之望族。祖父昆季皆居显宦,而先生独辞征辟,隐居于宝惠山泉之阳,著书立说,乐道安贫。余(朱熹)尝三谒未遇,厥后再至,而先生已逝。其从子右史蒙斋,延余于先生讲学处,观其言论文章,悉本洙泗渊源,而《心箴》一篇,尤得千圣不传之秘。惜入其室而未获亲见其人,瞻仰门墙,留连不忍去。因书此以志慕焉。”范浚的《心箴》深深地打动了朱熹。

淳熙四年(1177),朱熹《孟子集注》撰成。在注解《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一语时,朱熹将《心箴》原文一字不落地录入《孟子集注》:“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眇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间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为了考察范浚“心学”的来源,朱熹也颇费心力,特向好友吕祖谦求教。对此,《香溪范子小传》有记载:“初不知(范浚)从何学,其学甚正。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文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近始得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毫无疑问,《心箴》之“心学”对朱熹性理学的最终形成影响不小。

 “浙学”这一学术范畴的发明权归朱熹,上引《香溪范子小传》“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云云即是例证。但他使用“浙学”一词,是在批判否定的意义上使用的,其针对的是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还有以陆九渊为代表的江西之学。然而,朱熹对同时代的两位金华学者范浚、吕祖谦却保持敬意。与吕祖谦的友谊自不待言,合作编纂《近思录》、相约“鹅湖之会”即是例证。与范浚虽未相见,但并不妨碍朱熹对范浚心性之学、道德文章的认可。为范浚作传,录《心箴》入《孟子集注》足以说明一切。

范浚《心箴》一文,虽寥寥不足百字,但由“心”而成为君子、达致天道,恰是儒家心性、义理学的使命所在。不仅理学家朱熹、真德秀推崇,心学家王阳明对《心箴》也赞赏有加,《传习录》中就用《心箴》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语来论说“心之主宰”。清代政治家曾国藩以为,《心箴》讲的就是理学的修身养性。首任两江总督时,他作《题州县官厅》:“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以要求下属官吏敬畏《心箴》之言。

  元明清三朝,程朱理学因封建统治者提倡而成为官方学说,《四书章句集注》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心箴》因《四书章句集注》的不断刊刻而得以广泛流传,亦逐渐为后世推崇。明嘉靖六年(1527),皇帝御注《心箴》,与程子《四箴》注一并颁行于天下学宫:“宋儒范氏浚作《心箴》,说道:茫茫然天地,广大无有界限,而人居其中,便似太仓中一粒粟米。天地这般大,人身这般小,人与天地参为三才,有非形体而言,惟其心耳。盖心为一身之主,吾心克正,则百体四肢莫不听其使令;若心有一毫不正,则被声色所移,物欲所攻,便动与理反,岂不于人道违哉!故范氏之作《心箴》,虽是常言,西山真氏特录于《大学衍义》之中,以献时君。宋君虽未能体察,而为后世告,其致意也深,其用功也至。是予所嘉慕而味念之。箴之作本于范氏,非真西山发扬,其孰能知哉?呜呼,念哉!”时任辅臣张璁亦附和:“宋儒朱熹有言‘自古圣贤相传,只是理会一个心。’臣窃谓范浚《心箴》举其纲,程颐《四箴》列其目,相为发明者也。”嘉靖十九年(1540),皇帝又敕建“征士范香溪专祠”于兰溪,给帑春秋二祭。

  清乾隆十九年(1754),浙江督学雷鋐又为“征士范香溪专祠”敬题匾额曰“婺学开宗”。光绪《兰溪县志》称雷氏之题词,“以明婺之道学由于先生,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也”。由此可见,范浚之学,不仅是金华婺学之根,更是南宋浙学之源。除却《心箴》,范浚《性论》二篇所阐发的心性之学亦为后世学者所推崇,比如晚明时期的学者焦竑,其《焦氏笔乘》有云:“宋范浚,字茂明,学者称香溪先生,考亭尝取其《心箴》载于《孟子集注》。浚有《性论》二篇,其见地超然,殆宋儒所仅见者,特为表而出之。”

 

范浚的心性之学,提倡经史并重,力主道德心性、制度事功之融合。这种治学理念直接影响了后起的婺州学人吕祖谦、陈亮、唐仲友以及永嘉的叶适,并间接波及象山心学以及明代的阳明心学、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分而言之,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学”,与范浚的心性之学相融合,为婺州的“性命之学”开创了新思路。陈亮的“王霸功利之论”,结合了范浚道德、事功并重的儒学思想,开创了婺州的“事功之学”。唐仲友的“经制致治”之学,与范浚以史为鉴、匡济时艰的《进策》思想相结合,成就了婺州的“经制之学”。全祖望在《宋元学案·说斋学案》中说:“(南宋)乾淳之际,婺学最盛,东莱(吕祖谦)兄弟以性命之学起,同甫(陈亮)以事功之学起,而说斋(唐仲友)则为经制之学。”应承认范浚作为“婺学”开山祖的地位,全氏增补黄宗羲著《宋元学案》时,特为范浚增立学案,可见其重要性。

  范浚的学术思想不仅是浙中婺学的先声,也可以说是南宋乃至明清浙东学派的先导。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对范浚的学术思想应做更深入的挖掘。尤其是以《心箴》《性论》为代表的修身明道立德之学,适宜进行创造性转化,进而应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来,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为厚重。当代中国哲学史家陈来就援引过范浚的《慎独斋记》,论“自欺”之言以证传统文化“道德修养”思想之深刻。浙江学者徐儒宗为《范浚集》作序,径论范浚之学:“与彼高谈心性而讳言事功之学实相径庭,而为婺学之内外相济、本末并举、道德与事功兼重之学之所宗。”据此可见,范浚之学在婺学史、浙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传承弘扬其精华,以为新时代修身立德、治国理政之用。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学研究中心

执笔: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张宏敏】

 

“婺学”,即“婺州之学”,是宋元明时期产生、发展、传承于浙中婺州一带具有地方特色的儒学。其开宗要追溯到两宋之际的范浚。范浚(1102—1150),字茂明,婺州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其学术思想,承孔孟经典而融子学、史学,通过著书立说、讲学弘道的方式,构建了以“心性”为本体的思想体系,倡导道德心性(“内圣”)与制度事功(“外王”)的融合,坚持经史并重、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厥开浙东学派之先河。

吕祖谦与范浚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出身东莱吕氏,世称“东莱先生”,浙江婺州(今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他与范浚一样,系“婺学”重要学者。两宋时期,东莱吕氏与香溪范氏同为婺州望族,故有必要对吕祖谦与范浚的渊源略作考释。

 

据文献记载,香溪范氏系后晋天福年间,由范隋之孙范怀从河南经福建迁入兰溪。东莱吕氏系南宋时期,由吕好问之子吕弸中由河南迁至金华。范、吕两大家族根源于中原河南,交往密切。范浚父亲范筠与吕祖谦曾祖父吕好问曾同朝为官,死后同赐谥号曰“文清”。《香溪范氏宗谱》所存“赞文”中,多有吕氏文迹。可以推断,吕氏南迁与范氏有一定关系。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范筠之孙、范浚从子兼高足范端臣,与南宋词人韩元吉在湖州相识,而后同读于太学。绍兴二十一年(1151),时年15岁的吕祖谦到德清拜访韩元吉。此后范端臣、韩元吉、吕祖谦三人交往过密,而范浚的心性之学、韩元吉的诗词学、吕祖谦的文献之学,便成为切磋论道的焦点。藉此,范浚的道德心性之学与吕氏中原文献学,在交流融合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吕祖谦受中原文献学之影响,独好范浚之学,每遇疑难,就请教于得范浚真传的范端臣。《香溪先生文集》刊刻,范端臣第一时间赠与吕祖谦。吕祖谦不负众望,精研文献学和心性学之关联,进而开创具有婺州地域特色的“性命之学”。所以吕祖谦以私淑门人的身份崇敬先辈学者范浚,称其为:“经济之才,宏博之学;识见之高,制行之确。诚一代伟人,乃万夫之先觉。”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性命之学、文献之学,吕祖谦在家乡创建了丽泽书院。对此,明代兰溪学者章懋说:“独是吾乡圣贤之学,前此未之闻也,而浚其源者,自先生始,继而后有东莱兄弟丽泽之讲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吕祖谦创办的丽泽书院也是传承范浚学术思想的基地。

  由于受范浚儒学影响,吕祖谦为学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而是广开门路、兼容诸家,并结合两家之长,加以综合创新。比如在南宋乾淳年间,他多次邀请各派学者,如朱熹、张栻、陆九渊、陆九龄、薛季宣、叶适、唐仲友、陈亮等,前来丽泽书院讲学论道,时常在一起切磋道德心性之学、制度事功之学、儒佛道三教之学。范浚的学术思想藉此得以发扬与传播,吕祖谦原本打算自己撰写范浚的传记,因身体欠佳,便委托同样对范浚其人其学崇敬有加的朱熹来完成,故而朱熹《香溪范子小传》有云:“近始得(范浚)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

  尽管吕祖谦生前所学广博,对范浚的传世文献详加研读,但对其代表作《心箴》则关注不足。《朱子语类》中有朱熹与学生关于《心箴》的一段对话:“问:《集注》所载范浚《心铭》,不知范(浚)曾从谁学?曰:‘不曾从人,但他自见得到,说得此件物事如此好。向见吕伯恭(祖谦)甚忽之。’问:须取他铭则甚?曰:‘但见他说得好,故取之。’问:似恁说话,人也多说得到。曰:‘正为少见有人能说得如此者,此意盖有在也。’”在朱熹看来,吕祖谦忽略《心箴》,是甚为可惜的一件事情。于是,在刊刻《四书集注》时,特意把《心箴》全文放进《孟子集注》,以发扬范浚之学。

  正因为范浚的学术思想在“婺学”中独具一格,金华北山一系的朱熹门人及再传、三传弟子——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等,在研习程朱理学时,对他的学术思想亦有汲取。进而言之,柳贯、黄溍、吴师道、宋濂、章懋等金华籍的后世学者,无不精读范浚遗著。藉此,由范浚开宗、吕祖谦集大成、众多学者传承并弘扬的“婺学”,遂成为浙东学术乃至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范浚、吕祖谦为之付出的心力。他们并称为“婺学两大家”,可谓实至名归。

   【作者范国梁,兰溪市范浚研究会会长、《浙江文丛·范浚集》编校整理者】


~欢迎点赞分享~

文学是一种力量!

 

总编 王博生 原创投稿:1187295260@qq.com

人人·文学·书画·影视·摄影·培训·网络·新闻

★中国书画春晚全国分会场★中国书画春晚全国书画创作基地★人人·文学·书画·影视创作基地★人人书画网·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不收费,合作项目多★欢迎加盟:

微信renrenwenxue QQ:37063612

人人文学网:http://www.renrenwenxue.com

人人论坛:http://bbs.renrenwenxue.com

手机版http://www.renrenwenxue.com/m.php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华夏文明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