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菀 时间:2018-09-07点击:975

“肤若温润之玉,目含秋夜星辰,眉似远山之黛,唇吐三月桃花”

当下新生代视野中颇为流行的一种男性形象。

当都市花美男用颜值就能轻松打败实力派硬汉、暖男时,大众中便有人开始焦虑:

“男生危机”

是否隐藏着刚健之风日下的危险?

审美阴柔化背后

深藏何种社会文化肌理?

叫雌雄莫辨

胡女士是一位70后母亲,一段偶然的经历让她哭笑不得:“那天正在吃饭,电视里放到某个明星参加综艺节目,女儿尖叫一声扑了过去。我开始以为她喜欢的明星是个清秀的姑娘,结果人家一说话,男的……”

70后父亲蔡先生最近也被女儿搞懵了:

“她喜欢在网上看一些直播视频,我看她很投入的样子,就凑过去看看,结果发现是一个男的在那儿教别人怎么化妆,后来居然还把自己化成个女的!”

如今,不少家长都有同感,孩子偏爱“眉清目秀”的偶像明星,甚至痴狂到雌雄莫辨的程度。不少新生代青少年,对自身的审美偏好颇为理直气壮。

“男孩子画眼线、戴美瞳、修指甲眉毛,我都可以接受。这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更何况不是有‘男生女相富贵命’的说法吗?”

高中生小茹说。

“我挺喜欢女相的男生。不是那种作死的伪娘,而是能给人安静、优雅的感觉。”

网民“骨头里的小花”说,“这只不过是一种审美罢了,欣赏、倾慕,带一点怜爱。”

于是,美得女生甘拜下风,美得男生也忍不住多看几眼,便成了漂亮男性的新标志。“一见XX误终身”,多是新生代眼中的“男神”。

社会学家们说,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总是越来越讲究。

“好比饭碗、茶具越做越精致,设计、装饰越来越优雅。

在日益富足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会出现变化——精致的、中性的、婉约的、柔美的更受热捧。”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教授杨建平说。

而美学家们认为,“男色文化”作为一种视觉审美样态,与女性意识的崛起、男性自我认知的变化等,都有莫大关系。

在中国,对清秀、俊逸的阴柔审美追求,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描述。

明清时期,冯梦龙《醒世恒言》形容杨延和的长相:

“生得肌如雪晕,唇若朱涂,一个脸儿,恰像羊脂白玉碾成”。

曹雪芹《红楼梦》里的宝玉之貌: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又有秦钟“举止风流似更在宝玉之上”。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理想的男性外貌美,同样不外乎“风采过于姝丽”、“丰仪秀美”、“美如好女”之类。

与其说新生代雌雄莫辨的审美偏好是异军突起,倒不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一部分崇尚阴柔、注重情感、强调中和的美学观念,在当今时代找到了新的爆发点。

阳刚荷尔蒙遗失了吗?

雌雄莫辨的审美倾向与人格范式,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男性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角色产生冲击。

在审美多样化、彰显个性的社会风潮下,以女性消费为主体的“男色经济”正在崛起。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担忧。

“外表就是力量”的潜意识下,外表越阴柔,是不是意味着力量在消逝?

教育界人士认为,在学习、成长、就业等方面,男生缺乏阳刚之气出现“男生危机”、受日本动漫文化影响的“伪娘”Cosplay等,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男生愿意尝试像女人一样装扮精致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于是,在担忧和焦虑中,寻找遗失的阳刚之气成了一些地方教育改革的创新课题。如武汉某小学设立“男老师工作室”,定期进行“男人间的对话”;上海、南京等城市率先试点“男子中学”,设立全男生实验班,添加拳术、中国象棋、男子电声乐团等充满男人味的课程。

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致力于当代审美传播研究的青年学者杨滟说,多元化是公众视野中男性形象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传统男子汉、魅力型粗犷男,自然也就可以有都市花美男的一席之地。只不过,在浮躁低俗的娱乐文化风潮和哗众取宠的价值追求下,阴柔审美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病态颓废,并不可取。

“西罗马帝国贵族男子精于粉饰装扮,骄奢淫逸,最终敌不过在当时的他们看来是所谓蛮族的法兰克人。”杨建平说。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男孩子多往阴柔方向发展,会带来民族精神不振。

长春中小学语文教材总编辑张笑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这些年来人们的审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那就是小情小调的多了,阴柔的东西多了,阳刚的、崇高的东西却越来越被消解。

“有的是审美缺失,有的是价值观倒置。

我们坚持,不能让鲁迅的东西淡出中小学语文课本,甚至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或改善,为时代补钙。”

君子如兰,当从美型到风骨

 

如果单纯从外貌来说,阴柔与阳刚似是对立。但如果将外貌与内质统一起来看,阴柔与阳刚又并非不能共存。穿着得体、打扮精致,是外观的修饰;刚正不阿、自强不息,则是内在的修为。

什么是男子气概、君子风度?无信不立、铁肩道义、一诺千金……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盘剑说,至今思项羽,人杰鬼雄,皆与外貌无关,是因为他死都不肯过江东;屈原自喻美人、芳草,“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可他“娘炮”吗?一点也不。

“说小的,这是男人文化,说大的,这是民族气节。”

盘剑说,既能迎合当下年轻人审美口味,又有浩然正气的男主角形象,才能成为文化产品成功的秘诀。比如古装剧《琅琊榜》、抗日剧《战长沙》、国产动漫《秦时明月》、《天行九歌》等。

“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必然是喜欢更美、更帅的。”

《天行九歌》执行导演金蕾说,所以我们剧中主要角色的原画设定,都尽可能以美型姿态出现,配合古风玄幻、权谋史诗、悬疑推理等年轻人喜爱的题材元素,以期再现诸子百家风云人物的那种“优雅不失风骨,智慧不输颜值”。

别看日本有漂亮赛女神的男优,却比许多国家都注重男子汉角色的养成。杨建平介绍,比如日本五月五“男生节”,会用鲤鱼跳龙门等仪式,强化男孩子的自我角色认同。而日本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培养男孩子骨子里的“蛮性”,积极进取,不轻易认输。

“外表清秀、内心强大,这才是我理想的美男子。”

大学生王嘉楠说,男人味并不是粗糙低俗、不修边幅的借口。而整天以爷们儿自居,遇家国有辱却只知一味退让、妇人之仁,那只能说是“东亚病夫”余毒未清。

无论审美风尚如何变化,不变的是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德性、风骨——愿世人所识的中国男人,有君子如兰,有猛将如虎,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来源:半月谈(banyuetan-weixin) | 作者:俞菀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微信文摘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