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维嘉 时间:2018-10-10点击:816

通州那些事儿之蜿蜒在历史褶皱里的赵登禹大街
刘维嘉
       这是一条有着640多年历史的南北走向大街,北起新华大街,南至江米店北口儿,全长700多米,车行道宽5米,位于通州北运河西岸,是以赵登禹将军的名字命名的。
       明代,南方的粮食、物资从运河源源不断运到东关一带,这里便成了漕粮卸运验收和南北商品存储、销售之地,形成了与河道平行的街道,因地处通州古城东关,自然而然被称为东关大街。
       1946年,为纪念爱国将领赵登禹将军,东关大街通州东门至江米店这段路被更名为赵登禹大街。
       1981年曾根据《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继续沿用东关大街原名。1985年10月,经县人大、政协提议,县政府同意,报经北京市地名领导小组批准,恢复了赵登禹大街的名称。
赵登禹将军曾住过此地
       据说,以赵登禹将军命名这条大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登禹将军曾经在东关大街住过。赵登禹将军的故居后来成了居民住的大杂院儿,老街坊习惯把那儿称为18号大院。上营居委会主任王永珍和上香胡同老住户鲁玉兰也和我说起过赵登禹将军的故居。曾经,在赵登禹将军故居大门外的左侧墙上,镶嵌着长方形的黑色石板,四周边缘雕刻着精美的花边儿,上面刻着“赵登禹将军故居”。
       从上中学开始,我对赵登禹大街越来越熟悉,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多了。
       我在通县三中上学的时候,常来赵登禹大街的同学家串门儿。1975年春季,我被分配到通县五金厂上班以后,也常走赵登禹大街。再往后,我家搬到了药王庙西坡27号,无论是去江米店煤厂买煤,到上营饭馆吃早点,还是到老同学家串门儿,都和赵登禹大街更亲近了,听老人讲述了通州人民曾经在这条大街抗击八国联军的壮举,还有赵登禹大街的奇闻异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赵登禹大街从江米店北口儿往南走300多米就到了京哈铁路附近,往东南方向拐弯儿,穿过铁路桥洞,这条路直达小圣庙村。是那年月通县县城通往小圣庙村以及制锨厂、造纸厂、化工六厂、东方化工厂、电厂、县水泥厂、县化肥厂等村庄和市县属企业的交通要道。
       记得赵登禹大街两侧先后有不少单位,有些已经记不起来了,有些至今还记得比较清楚,从大街北口儿往南有北京市橡胶十厂、通县服装厂、县制鞋厂、县印刷厂、县大件运输场,县汽车二厂、县清洁队、东关粮店、东关酒馆、上营饭馆、通州镇卫生院门诊部、通州镇印刷厂、东关居委会、上营居委会和江米店煤厂。后来,通县人民政府市容办公室也从西大街搬到了赵登禹大街6号。
丝绸、木板商店红极一时
       1998年3月,北京通州苏杭丝绸城在赵登禹大街5号建成,经营各种真丝面料、丝绸服装、丝织工艺品、围巾、领带、丝绸原料和各类纺织品,还加工定做窗帘儿。丝绸城高高的仿古牌楼,隔老远就能瞅见。
        那会儿,通县北苑至造纸厂的317路公交车行经新华大街、赵登禹大街等道路,沿途有东关、江米店、上营、仓库、电厂各站。以前,我家住在回民胡同西口儿,去五金厂上班的时候,我常从新华大街的闸桥站乘坐312路公交车到东关终点站,再乘坐317路公交车到上营站下车,然后步行往南过京哈铁路和乔庄村到达县五金厂,也就是如今的美然百度城所在地。
       在317路公交车上营站的东北方向还有通县木材商店,卖原木、三合板、五合板和纤维板,这些都需要有购买指标儿。那会儿小青年结婚除了要有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还要备齐大立柜、酒柜、写字台。有的等不到购买原木和板材的指标儿,就千方百计托人弄戗找指标儿,有了指标儿立马来木材商店买原木和板材,然后找人做这三大件儿,也有手巧的人选择自己做。
       我曾经在赵登禹大街37号上过学。20世纪70年代,这里曾经是县印刷厂,是县工业局所属的22个厂家之一,后来变成了学校,那些车间也都被改造成教室。学校有北京工业大学通县分校和北京市通县经委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大门口儿也悬挂着这两块牌子。1986年7月,我已经在通县面粉机厂工作多年,经过入学考试,我在县经委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机械制造”专业,每周安排三次课,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三年后,我领到了由校长袁茂亭签发,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印制的中专毕业证书。
       往后,这里改为通州区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中心,还有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北京市委机关分院通州学区,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在这里学习了“公共管理”专业,取得了在职大学本科学历。2005年,通州区残疾人联合会与通州区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在那里挂牌儿,成立了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温情拆迁再建新街
       2009年7月,通州区棚户区拆迁指挥部挂牌儿设在赵登禹大街37号,区残联作为拆迁指挥部的成员单位之一,经常安排人员来参加相关的会议,开展相应的工作。我曾经和时任中仓街道残联理事长王健,还有东关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到一户重度残疾人家里做工作,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政府对他家给予了照顾,让他家免费先入住楼房,后办理拆迁手续。
       上营居委会就在赵登禹大街53号,领头人是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王永珍,她带领工作人员为辖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儿。从1991年开始,王永珍坚持二十多年照顾残疾孤儿王海,帮助他解决了住房和婚姻问题。还组建了一支“助残爱心服务队”,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当地居民都习惯叫她“王大个”、“大老王”。
       提起县清洁队,要说说队长张起旺。1978年清洁队招工,可没人愿意报名,张起旺就动员在农村插队的儿子来清洁队上班,后来,他的两个侄女和儿媳妇也成为清洁工,他家被称为“环卫世家”。他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所说的“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话为座右铭,在环卫行当辛勤劳作,被誉为时传祥式的模范人物,成为市县劳动模范。在通县大礼堂,我曾经多次听张起旺介绍感人的事迹。
       记忆犹新的是赵登禹大街两侧还保留着许多布满岁月沧桑的老店铺,尽管早已变成了民居,但它们的容貌始终没有变,就连早年间商家挂幌子用的做工精美的铁质“挑子”和幌钩,也都裹着岁月留下的层层痕迹,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就像岁月老者静静咀嚼着岁月的酸甜苦辣,目睹着时代的变迁。
       这些店铺建于何年何月?经营什么?已经不得而知,留给人们的是追念和感叹。
       赵登禹大街,就像一部独有的大百科全书,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大运河精神。
       2011年,历史遗迹“赵登禹大街”和周边胡同儿,还有建筑物,因拆迁从通州版图上消失了。令人欣慰的是,2015年8月15日,南起玉带河大街,北至故城东路,全长1095.75米、在原址附近新建的赵登禹大街竣工通车。
新建的赵登禹大街,不仅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赵登禹这位抗日爱国将领,也让我们多了几份感念,感念已经远去的赵登禹大街,更感念这条崭新的大街让我们想得更深,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散文原创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