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维嘉 时间:2018-10-18点击:658

通州那些事儿从冰面滑过的少年时光
 
刘维嘉

 
        这些日子,先是小学同学高贵和想方设法找到我,从石景山来到通州相见。后来是我,也千方百计找到了小学同学米福元。

        阔别50多年,我们相见时,情不自禁地握手、相拥,真有亲人久别重逢的那种感觉。一别50载,彼此再瞅瞅对方,似乎又有些生疏,曾经的少年一晃儿已经两鬓斑白。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聊的最多的还是在通县民族小学上学时的情景,最难忘的是少年时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从前,一年四季我们都有的玩儿。春天到河东小树林爬树,撸柳芽,用柳树枝儿做柳笛儿;夏天去运河捞小鱼小虾,掏螃蟹,捉蜻蜓;秋天玩斗蛐蛐儿;到了冬天玩打雪仗和滑冰。还有捉迷藏、跳房子、推铁环、跳皮筋、弹球儿、打尜儿、抓子儿、扇元宝……兴许是那时候的少年聪明,动手能力强,做什么玩具,一看就会,保准做的是那么回事儿,都变着法儿自己找乐儿。

        童年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儿,可记忆最深的还是滑冰。

        虽说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那也没能阻挡住我们玩儿的心。如今想起来,都想再做个冰车,到有冰的地方痛痛快快玩儿一阵子。可是老胳膊老腿儿的,就是有那条件,也是有那个心,没那个胆儿了,毕竟岁数不饶人啊。

    滑冰被称为“冰嬉”或“冰戏”,起源于什么时候,没有准确的考证。到了清代,乾隆爷在《冰嬉赋序》中,把滑冰称为“国俗”,从此,滑冰从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进入了中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说,明代建造北京城时,城墙四周建有护城河。那护城河不单单起着防御的作用,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路交通网。到了冬天,护城河就成了天然的冰道。东便门和西便门曾经设有冰床“码头”,出东便门往东,能和通惠河相连,直达通州,那时京城里的不少人冬天去通州常走这条“冰路”。

        本家的四爷常和我说起他年轻时滑冰的事儿。四爷告诉我,我们的祖上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是跟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征战来到京城的,住在绒线胡同和兵部洼胡同。他年轻那会儿,很喜欢滑冰,冬天常坐黄包车来到东便门,再坐冰床去通州,更多时候是带着自制的冰车,从冻冰的河道滑冰来通州城,逛北大街、东大街和南大街,给我老祖儿买万通的酱豆腐、大顺斋的糖火烧和烧锅酒。

        小时候,我和表弟一放寒假,四爷给我们做冰车,带着我们到龙潭湖公园、陶然亭公园滑冰,饿了就到珠市口儿吃焦圈,喝豆汁儿。

       高贵和是我小学时候的好朋友,我们彼此常到对方家里一起做功课,一起玩耍,一起吃喝。我们还一起做链条枪、铁环和尜儿,一起做冰车玩滑冰。

       记得做冰车的时候,我们去新通剧场东侧的东关旧货市场,从那里买来比筷子粗细差不多的铁条、钉子和木头包装箱,从老街坊家借来锯、锤子和钳子。一切准备齐全,先把木箱子拆了,选好木板锯成一样长,用钉子做成长方形的冰车车板。还要在长板两侧下面钉上木条儿,把火筷子放到炉子里烧红,分别在木条两头儿烫出贯通的窟窿眼儿。然后把铁条用锤子砸直,良好尺寸,截成两根一样长的铁条儿,分别把铁条两头弯成直角弯儿,从木板的窟窿眼儿穿过去,用锤子把从另一侧漏出来的铁条弯过来砸平,木板下的两根铁条是对称平行的,简单的冰车就算做成了。

        滑冰的时候,把有铁条的那面放在冰面上,滑冰的人盘腿儿坐在冰车上面,借助两根滑冰杆的作用向前滑行。

       做滑冰杆是很简单的,可以在两根小木棒的一头儿钉进一颗粗铁钉,要留半截在外面,另一头儿裹上布,防止滑冰的时候手掌被磨出水泡儿。还有一种做法,用火筷子粗细的铁条,把一头儿放进炉子里烧红,用锤子砸出铁尖儿,另一头儿烧红,弯成铁把儿。滑冰的时候,滑冰杆起着掌握方向、前行、转弯和停止的作用,意思和两个船桨差不多,只是一个在水里,另一个在冰上。

        过去的冬天可比现在冷多了,泼到地上的水很快就被冻成冰。我们的手脚常被冻得生疼,晚上睡觉觉得刺痒,有的人手脚还被冻伤结痂。

       少年时代,我家住在回民胡同西口的大杂院儿。冬天,我常在南墙根儿自制滑冰场,洗脸水、洗菜水都泼到南墙根儿的地上,这就有了几平方米的滑冰场,院子里的小伙伴儿常和我一起滑冰。

         以前的冬天,老天爷特大方,接长不短就送来大朵的雪花儿,地上的雪很厚,每逢这时候,我们就跑到雪地里撒欢儿,堆雪人,打雪仗,双手被冰雪冻的生疼,就用嘴哈气缓解,无论多冷照样玩心不减,弄得棉袄棉裤和棉鞋湿漉漉的,免不了挨大人数落。

        雪后,我和大杂院儿的发小儿,带着自制的冰车,到回民胡同的路上滑冰。那会儿的大街上和胡同里汽车很少,自行车也不多,到了冬天,人们没事都窝在家里,在路上滑冰也不用担心被车撞着。

        印象最深的是从南大街北口的坡上坐上冰车,趁路上没车的空挡儿,由高向低滑向北大街,然后再用滑冰杆划着冰车去鼓楼看小人书,去看通州塔,去西海子逛公园,还去过通县天文馆。

          我和高贵和,还有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在雪后带着冰车到民族小学南院儿操场的雪地滑冰。那里的雪,有老阳儿的时候,表面融化了,到了夜里又冻上了,成了天然冰场,十八个半截胡同的人也喜欢在那里玩儿。大家伙儿说笑着,比谁滑的快,看谁能把对方撞歪在雪地上。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带着棉手套和棉帽子,就是歪倒在雪地上,也没有什么事儿。

       回民胡同的东边有个大坑,每逢下大雨,胡同的路面存不住水,就都流到了大坑里。我常到大坑捞鱼虫喂金鱼,剩下的鱼虫就晒成干,留着冬天用。到了冬天,那里也是一块天然滑冰场。有时候,我也和同学约好,到那里滑冰玩儿。

       记得1971年初,我们小学毕业后,十几个男女同学相约去那个大坑滑冰,同学们左臂上都戴着红色的菱形红小兵臂章,坐在各自的冰车上,撑住滑冰杆,在冰面上兴奋地滑行。忽然,有个爱唱歌的女生带头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和她一起唱起来,快乐的歌声在冰面上回荡着......

        去大坑里滑冰,要看冰面冻得瓷实不瓷实,有没有冰窟窿和裂纹儿、裂缝儿,避免滑冰的时候掉进冰窟窿里出危险。

        到了初冬、初春时节,冰面要么还没冻瓷实,要么已经开始融化了,就不能去冒险了。

       不瞒您说,我打小儿喜欢水,喜欢雪,要不是腿脚有毛病,兴许能成为游泳健将,或者滑冰高手呢。

       几十年的光景转眼间就过去了,如今的冬天变得不如过去冷了,老天爷也吝啬起来,总也舍不得常给大地撒点雪花儿。

        现如今的滑冰、滑雪用具可比过去强多了,有让人羡慕的雪橇、滑雪板、冰鞋、冰车。老天爷不下雪也不碍事儿,很多地方都有人造的滑雪场,不少公园也都开设了滑冰场,又方便又安全,交通也是越来越发达,滑冰、滑雪任您选。遗憾的是,这些地方都是年轻人玩儿的地方,我们除了羡慕,只有感叹了。

        快乐的滑冰曾经伴随着我们成长。少年时代虽说已经远去了,可留给我们的是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还有纯真的友谊和令人难忘的少年时光。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散文原创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