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人文学网 时间:2018-10-24点击:1297

    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部分,2009年秋,我应邀到台湾举办画展。期间,在朋友陪同下,游览了宝岛的风景名胜。

    建于1965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我此行必去的地方。博物院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造,古色古香,位于台北市东北外双溪北侧的土林群山中,碧瓦红墙与青山绿树相互映衬,巍峨壮观,庄严典雅。在台湾朋友、画家林广的陪同下,我和随行的楠方从外双溪孔子铜像前沿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下为公”牌坊,穿过整洁的广场,从题有“博爱”字样的铜鼎边过去,便抵达博物院大门口。

    “1924 年,末代皇帝傅仪迁出故宫后不久,就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历代皇帝传下的文物。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文物由北京先迁往南京,再由南京迁往四川,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南京,1948年,从南京迁来台湾。当时兵荒马乱,烽火连天,文物迁运时日漫长、道路艰险,却无损毁丢失,确实是奇迹。运来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5000多箱,10万卷以上珍贵文献、14万册珍贵的图书和历史档案,‘中国历代文物重器,其精品几乎尽在于此’。”博物院的讲解员唐小姐一边引着我们参观,一边用标准的国语讲解:“博物院正面呈梅花形,分为四层,一层是讲演厅、图书馆和办公场所,二层以上全部是展厅。二层主要展出书画、铜器、瓷器等;三层陈列书画、图书、文献、碑帖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四层是临时展厅,用以各种专题展览。三层楼后有一长廊天桥,直通后山山洞——博物馆的储藏室。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所藏文物大多是无价之宝。如铜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盘、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等;书法中有王羲之手书《快雪时晴帖》、《七月都下帖》和颜真卿、宋徽宗等大书法家的手迹;画卷中有唐至清历代名家代表作,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等。”

 

    林广插话道:“《富春山居图》画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佳品,原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后来该画被分割成两部分,卷首一小段失落民间,解成后为浙江省博物馆征集收藏。遗憾的是,这幅名作至今无法合为完品。”

 

    “是吗?”唐小姐望了林广一眼,接着讲道:“瓷器有宋、明、清名窑名家的亲制品、官窑烧制的御用艺瓷等;在超过24万册(卷、件)的图书、文献、档案中,有仅存4部的《四库全书》中最完整的一部、《敦煌写经》100多卷、明清两朝编纂的1500多种方志和宋明的善本、抄本等;商代甲骨有一半、约2500多片藏在这里;稀世珍品如素觚、饕餮觚、北齐送子观音石刻、清代三镶玉如意等,不胜枚举。”

 

《敦煌写经》

    “此外还有大量目前秘而不宣的国宝级文物。如果将全部文物摆出展览,每次展出1700件,3个月更换一次,也要33年才能全部展完。”林广补充道。

    丰富珍稀的展品使我流连忘返,在几乎每一个展柜前都驻足良久,仔细审看,不能不惊叹于我们先人的伟大和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一幅设色的绢本立轴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聪慧的唐小姐见状,走近我身旁,更加仔细地讲解:“这幅画《宫乐图》纵48.7厘米、横69.5厘米,但作者姓名无法确定。在清乾隆年间编撰的、著录皇宫内府所藏历代书画最权威的书籍

    《石渠宝笈续编》中,被定为元人所画。但经现代台湾学者王耀庭先生等人研究,认为画中人物的开脸、服饰、乐器及饰物,均与晚唐时尚相似。所以,台湾出版的《故宫书画图录》中,这幅画被更名为《唐人宫乐图》,而大家也多数将此画当做一幅晚唐的人物画精品来看待了。从画作的尺幅比例来看,《宫乐图》最初可能是一幅榻上屏风画,这座屏风应该是放在一个轻松随意的空间里吧。此画色泽历经千年,仍然鲜亮,因为画家画人物时先在绢的背面以色作底,再层层渲染,最后厚涂,而且所用颜色是极好的矿物色。所以直到今天,颜色剥落的情况并不十分严重,连衣服上花纹的细腻变化,也还清晰可辨。”

    看着我惊奇的眼神,唐小姐大方地说:“我是一个绘画爱好者,平时喜欢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

    “是吗?那我们今天请你是请对人了!”林广风趣地说:“薛先生可是中国新仕女画派的创始人,在国际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啊。”

    “那我今天是班门弄斧啰,还请薛先生和林先生多多指教!”唐小姐笑着说。

    我谦虚地示意她继续讲下去。

    “虽然画中绢底的很多地方已经出现破损,但并不影响画面的整体风貌。这张画似乎是一个宫中女眷的小聚,10位浓妆美女环坐一案,品茗饮酒,吹乐为兴,各具其态,有动有静,亦庄亦谐。正对着我们的4位自右而右分持胡笳、琶琶、古筝与笙,另有一人侍立一旁击打拍板,以为节奏;演奏的4人衣着与其他坐者并无太多差别,应该是自己人的自娱自乐。吹笙者旁边的执扇仕女,最为平静,面向乐者,倾心而听。其余数人则似乎更着意于杯中之物,左前方一位已不胜酒力,左手扶着几案,右手仍然送杯入口,一边的侍女急忙上前搀扶;右方中间一位已到酒酣处,举酒四望,支撑的左手尽显身体的酥软;还有一位仍在盛酒,面不改色。看着这幅画作,好似进入到一个飘扬着美妙迷醉的音乐、弥漫着酒香与脂粉味道的房间。”

 

    说到此处,唐小姐吟道:“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嬉。弹丝吹竹舞罗衣,曲终对镜理鬃眉。……俯仰向背乐且悲,九重深远安得窥……”

    “宋代苏辙写的《周昉画美人歌》。”林广说。

    “对!这首诗描写的正是这样的场景。”唐小姐扭过头看着林广:“请林先生讲讲这幅画。”

    “和中国绘画史上有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一样,《宫乐图》描绘的也是宫中女性的生活片断。这类题材在唐朝相当常见,在当时的墓室壁画中也有许多实例。”

 

《簪花仕女图》

    林广手指画作,侃侃而谈:“画家非常聪明地在画面最前部只画空凳,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然舒畅地进入画面的视角,没有堵塞感;在情节上,离席的座位也给观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那两个空着的座位原来是谁在坐呢?是酒醉下场还是另有行动呢?画面的色彩搭配鲜艳而不俗,不多的几种颜色组合出丰富的效果。最重的一块颜色是案下卧着的小狗,露在外面的三爪紧抓地面。而这全画中唯一投向画外的眼睛里,也是一种倦怠、求助的眼神,让人觉得画中虽是美女如云,但却飘荡着无聊、愁淡的云彩。

    另外,现实主义的题材要求画家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目识心记,悉心体会,把自然形态上升为艺术形态进行再现。这种写实性极强的画作,留给后世的不仅是美的感受,也因为保留了各种物质文化的实物而具有文物价值的一面,像画中琵琶的形式与现在日本正苍院收藏的唐代琵琶十分相似,中段装饰所绘汹涌波涛与文献上记载的中晚唐琵琶上流行‘鱼龙转化’装饰的说法可以互为印证,还有弹奏者横持琵琶的拨法,也是一种古老的弹奏方法,与今天不一样。而其他的几案、椅凳、器血、服饰都可以作为这类视觉的文献资料供今天各学科的研究者使用。”

    随行的楠方先生兴趣广泛、涉猎颇多,接着说道:“林先生说的琵琶是一种我国弹弦乐器的通称。唐代所谓的琵琶,专指三国魏晋以后经由西域传入的‘胡琵琶’;至于汉代流传下来的琵琶,此时称为‘阮’或‘阮咸’。胡琵琶有两种形制:一为曲项琵琶,简称‘琵琶’,4弦4柱,柱即‘相’,是音位的标志,音箱呈梨形,曲项,用拨子弹奏;一为5弦琵琶,简称‘五弦’,5弦4柱,形制与曲项琵琶相同但略小,原来也用拨子弹奏,在南北朝后期已有人改用手指弹奏了。唐代盛行的琵琶,主要是曲项琵琶,不仅用作大曲伴奏乐队里的领奏乐器,还经常用于独奏。唐代的器乐合奏,主要有鼓吹、管乐合奏及管弦乐合奏等。鼓吹最早产生于秦汉时期,唐代根据乐器组合的不同,分为铙鼓、箫笳、大横吹、小横吹4种;《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了一种管乐合奏的场面,5个家伎,3人吹筚篥,2人吹横笛;这幅画里的4个仕女是管弦乐合奏,其中笙和箫是汉族的传统乐器,琵琶、胡笳是少数民族乐器。

《韩熙载夜宴图》

    薛先生对唐乐有独到的研究,林兴,你说说?”

    我自谦一番后,说道:“大唐是艺术的黄金时代,各种艺术成就继往开来,彪炳千秋,是强大帝国沸腾生活的真实写照,并且强烈地焕发出这一伟大时代所特有的大胆变革、自信开放的心理特征和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创造激情。那些‘满壁风动’的人物画,洋溢出大唐上下意气风发、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金碧辉煌’的富丽山水,一展帝国江山的宏伟壮观和豪迈气概;宗教壁画不再是‘苦难的呻吟’,而是美满幸福的西方‘极乐世界’;‘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一大奇迹;浓艳明丽、万千情状的三彩陶俑,驰名中外;颜柳的法书和颠张狂素的草书,被视为稀世珍宝……

唐代敦煌壁画

    唐朝音乐则是中国古代最宏伟嘹亮的乐章,达到了中国历史上音乐艺术的高峰。唐代乐舞已有大曲或法曲、散乐和歌舞戏之属。大规模的舞曲,如《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称为大曲。这是歌舞诗乐相结合的体裁,歌词都是五言或七言的绝句;散乐多是表现一定风格、情绪较为单纯的乐舞;此外还有以歌舞表现一定人物和情节的歌舞戏。散乐和歌舞戏源于民间,偏重敲击,具有淳朴奔放的风格。

 

    唐代乐舞的空前繁盛,与皇室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在唐代帝王中,酷爱艺术、谙熟音律者不在少数,皇帝对音乐的非常爱好和大力提倡,必然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对音乐的重视、学习和钻研。他们的直接参与,极大推动了乐舞创作的繁荣。唐代的音乐机构很庞大,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的音乐机构,中央机构有太常寺、大乐署、教坊和梨园等,地方府、县也普遍建立‘衙前乐’的音乐机构。这些机构中的乐工,总数在万人以上。唐朝特别规定,各地征调来的乐工必须在长安或洛阳的大乐署中进修,宫中梨园的优秀男女乐工近千人则全由唐玄宗亲自指导,称为‘皇帝梨园弟子’。繁荣昌盛的社会条件下,音乐舞蹈盛况空前,有些乐舞曲目至今都是无与伦比的。”

 

    我转向楠方:“你对历史很有研究,接着说说?”

    楠方抬起手,指着画说:“大家看这幅画的桌子和凳子。隋唐五代是我国室内陈设与家具形式大变革的时期。隋和唐代前期,传统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虽仍是主流,但使用高足家具与垂足而坐的风气已逐渐发展起来。到了盛唐,高足家具迅速推广,成为当时屋室家具的主要样型,垂足而坐的习俗初步形成。唐代中期以后,随着高型家具的普及,人们逐渐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低型的几、案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桌子和大型条案。使用高足桌案的习俗起源于唐代。画中这张可围坐12人的长案,四角有金属包角,均雕有金色花纹;案面漆以深绿色,上有白描花纹,四周重边都有装饰,四边出沿,下为蠹门结构,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唐代最大型的案具。

    随着高足家具的发展,凳子的使用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唐中期以后,垂足而坐的风气大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宫女歌伎,都开始坐椅凳之类的高型坐具。图中仕女所用坐具都是饰有很漂亮的带花纹、垂流苏的月牙形杌凳,也叫‘月牙杌子’。唐五代时期的桌案,与前代相比,已属高足家具,但和宋代以后的高型家具相比,还略低一些。从画上可以看出,这时的桌子,在高度上只是略高于凳子的坐面,大概和床榻面的高度齐平。这说明了家具在由低型向高型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正处在唐五代时期。”

月牙凳

    “画中一共有三种唐朝流行的发式:垂练髻、百合髻和坠马髻。坠马髻是唐朝上流社会贵妇间流行的发式,‘髻式美,而善为妖态,以为媚惑’,古人描绘此种发髻既有妩媚之色,又具娇柔之态。头发梳向一边成髻,随着人的活动不断轻点摇晃,迎风款摆,风致别样,仿佛随时会坠下马来,故名坠马髻。这是当时最具特色,且历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发式。自汉朝始,直至清代,只是历代的形式略有不同而已。”说到此处,林广转向我:“在这方面,林兴可是个专家。”

 

    看着唐小姐征询的目光,我不再推辞,说道:“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的‘云鬓半偏’就是指这种发式;著名主持人鲁豫和风靡国内外的魔术师刘谦都是将头发偏向一侧,艺术家赵本山演小品时,帽子老是斜扣在头上,给人印象深刻而且生动;日本的美智子皇后头上戴的宽沿帽子,总是向前或向右倾斜,既妩媚又典雅。这些其实都是‘坠马髻’的表现形式。为什么这种造型会让人视官感觉好,而且印象深刻、柔和、神秘呢?

美智子皇后

    造型属于形式范畴,直接冲击人的视觉感官。舞蹈美关键看造型,同样,绘画、发型、房屋等艺术和生活中的人类现象莫不如此。在艺术上若想展现肃穆庄重,也要稳而少动,人们常会选择方块体,但方块体给人的感觉是稳健有余而生动不足。这时,三角型出现了,可以说它解决了一个美学难题,不仅生动,而且比四方型更稳健,不等边三角型,不规则,但是美。

    做为艺术追求,我们自然希望既稳定又生动。就绘画而言,稳健则不飘,生动才传神。我们知道,许多画家在作品中选用了圆型、方型、长方型,往往也会融不等边三角型于其中,使之相互交叉,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

王雪涛的花鸟

    我们看王雪涛的花鸟画,里面就有不等边三角型的构图,非常添彩;潘天寿画的小到青蛙,大到水牛,也有不等边三角型;再看白雪石笔下的树,尤其是树枝的空隙,往往就是不等边三角型,他画里的山水有无数不等边三角型,看上去苍劲、大气、美丽。

白雪石 山水

    著名京剧表演大师盖叫天在摄制京剧电影《武松》过程中,一招一式,恰恰就是移动的不等边三角型;诗歌,尤其是绝句,体现的是语言中的不等边三角型,唯有如此,才可入乐,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二句、四句皆为韵,独三句破之,凸然而起,有了抑扬,有了顿挫,有了不等边,也就有了美感。书法上,王羲之的《圣教序》把方块变成了不等边三角型,如果格守汉字方正的原则,一定又古板又冰冷。而这一换,不但换得漂亮,而且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我画人物画,也注重不等边三角型的应用,尤其是在外型塑造上,基本都是形形色色的不等边三角型;不仅人物造型有不等边三角型,风物甚至留白往往都有不等边三角型,如石头、芭蕉叶、竹丛等等。画家笔下的松、梅往往没有横平竖直的,不等边三角型居多。”

 

薛林兴《美好的怀念》

    说到这里,我顿了一下,清了清嗓子:“当然,以上所言并非绝对,也不是机械化,而是在自然中寻求,水到渠成,了然于心。比如画线条,往往画着画着就平行了,就单一了,这时笔锋陡然一转、一收,变成不等边三角型,生动感马上就出来了。从古至今,概莫能外。青铜器就是这样,古代艺匠显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很娴熟地使用着不等边三角型,并以此创造生动与瑰丽。”

    我总结道:“‘不齐之齐三角觚’,就是大小不齐的三角型的楔榫和咬合。弧三角是对这个大千世界的抽象,是世界万物最恒常的内在结构,是这个世界的支撑。因为它们构成艺术世界时,不仅足以使它牢固、稳定,而且参差离合、大小斜正、俯仰断续、齐而不齐,使它循方入圆、变化无穷。从生活到艺术,从远古到今天,它为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情趣、生动以及美丽。”

    “谢谢诸位老师,今天我真是大有收获!”唐小姐由衷地说。

    接着,她问道:“听薛先生刚才说,您自己有一座美术馆?”

    我还未答话,林广便开口道:“是呀!当今艺术界,有个人美术馆的艺术家少之又少,薛先生的美术馆是自己设计、独资兴建的。”

    “那我有机会一定要去开开眼界!”唐小姐说。

 

    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出了博物馆。此时,太阳正中,和煦的阳光使人暖洋洋的异常舒适。

    我望着题有“博爱”字样的铜鼎说:“欢迎林先生和唐小姐到大陆来,不仅要看我的美术馆,还要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我坚信,《富贵山居图》中秀丽的山水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合为一体!”



    薛林兴:中国史上第一位荣登世界最高艺术殿堂---2005巴黎卢浮宫法国沙龙展的画家;中国史上第一位由13位国家首脑在作品《和平美神》上题写和平祝词的画家;中国史上第一位以一己之力兴建气势雄伟的近万米私人美术馆的画家。他被画界权威誉为东方美神之父、引领当代人物画走向的新仕女画派一代宗师。现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家联盟主席,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人物画研究室主任,中国仕女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文史馆人物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全国工商联书画院执行院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琴棋书画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