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昕余 时间:2018-12-19点击:1271




「韩昕余专访」破解神奇的南美文明 源头在云南昙华

 


 
        南美洲的神奇文明遗址和史前文化碎片一直被津津乐道,最近有一则消息,指南美洲或是外星人地球的落脚地。
南美洲有史可考的玛雅文化与文明,充满着神奇,而玛雅文化中对神的描述,特别是猎户座神的敬仰崇拜,被指与外星人有关。
那么玛雅文化从何而来?或许很多人忽视了一点,玛雅文化其实来自中国,在云南省楚雄州大姚昙华乡至今保存着十八月历,这就是文化传承和延续的见证。

2017年我们在大姚举办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我两次登上昙华山,一睹十八月历的风采。

发祥于大姚县昙华乡的“中国彝族十八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观察、发现、总结出来的计时规律,属物候历。经著名的彝族文化研究专家刘尧汉教授考证,源于昙华的“中国彝族十八月太阳历”早于美国墨西哥玛雅历法五千余年。1989年5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员朱琚元、实习研究生杨凤江等人到武定县万德乡自乌乡进行民族调查时,从彝族世传星占师雍子明处调查到,他已故的父亲、老星占师雍光河曾遗传下十八月太阳历,过去这里的历代星占师使用这种历法进行占星活动,从而真正论证了中国彝族神秘的十八月太阳历。
百度词条收录记载: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大致可分为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历三大类。太阳历依月圆月缺来定年月季节,月亮每圆缺一次定为一个月。太阳历根据太阳运动的周期来定年岁季节。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渊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十月太阳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使用年代在秦末汉初,源于夏代以前的西羌文明,它将一年分成十个月,每月分为36天整,不分大月小月,过完十个月后的五到六天,称为“过年日”。“过年日”放在岁尾,过完这几天后新的一年就开始了。通常的“过年日”是五天,每到第四年时的“过年日”闰作六天,用这样的历法,每月的天数稳定为36天,通常年是365日,逢闰年是366天,四年平均,每年的天数是365.25天,既方便记忆,又与回归数值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这在古代完全算得上科学,实用了,这就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来历。
彝历又称十月太阳历,是彝族祖先创制的一种特殊的历法,通用于云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地区。这种历法也是在物候历的基础上发展成形的。如彝谚云:“听见布谷叫,应该种地了;听见蝉儿鸣,该锄二道草;听见金铃叫,开镰收割好;听见乌鸦叫,天寒地冻了。”又如《西南彝志》载:“树木开花时,就叫春三月;树木花谢时,就叫夏三月;树果成熟时,就叫秋三月;树叶枯降时,就叫冬三月。”这都是以物候定季节的简单方法。
后来,人们将眼光投向天空,开始观象授时。云南宁蒗彝族通过观测太阳运行的方位定季节: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北点时为夏至,称为大年;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南点时为冬至,称为小年。滇南峨山彝族通过观测北斗星的方位定季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上指为大暑,此时可过“火把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下指为大寒,称星回节,此时可过十月年。都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的规律。
彝族太阳历只用十二属相(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轮回纪日,一个属相周为十二日,轮回三次为一个月,轮回三十次为一年。即每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余下五或六日周天数置于岁末,不称月,而作为过年日,正好供大家“欢天喜地过新年”。
彝历十个月划分为五季,每季以土、铜、水、木、火五行要素为名称,再配以公、母区分各月,即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松,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每季两月,单月为公,双月为母。五季分别代表太阳运行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由此可见,彝历蕴含着阴阳五行的思想。
据现代学者研究:彝历中纪日的十二属相(生肖)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因而彝历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彝历与汉族先民的早期方法,如《夏历》,同源同系统,是不同支系的羌戎所使用的历法,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存在谁出自谁的问题。而且彝历中一月三十六天,一季七十二天的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大,道家、儒家、阴阳家的神秘数字“三十六”、“七十二”实源于彝历。如道家所说:“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渊源于彝历中“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若此说成立,恰好可证明: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是互相交融、沟通的。

十八月太阳历
以前,世界上只知道印第安部落的玛雅人唯一保存了行用6000多年18月太阳历。而在中国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姚县昙华乡,被认为是彝族十八月历的发祥地。大姚是以昙华十八月历为标志的彝族文化、以石羊孔庙为标志的中原儒家文化、以金碧唐代白塔为标志的印度佛教文化三大历史文化的交汇点,是传统制盐文化和金马碧鸡传说的发源地,昙华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大姚县昙华十八月太阳历
发祥于昙华乡的“中国彝族十八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观察、发现、总结出来的计时规律,属物候历。它把每年定为365天,分为十八个月,每个月分为20天,一年的最后五天作为祭祀日;以物候的形式每个月又以花草、虫鸟、禽兽等动植物命 [1] 名,把十八个月的划分与大自然物候变化相联系,它的形成融入了天文地理自然等科学知识,在当时就能以物候表象较为准确地记述和客观反映气象变化特征和物候表象,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经著名的彝族文化研究专家刘尧汉教授考证,源于昙华的“中国彝族十八月太阳历”早于美国墨西哥玛雅历法五千余年。
1990年3月下旬,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在大姚县昙华乡丫古埂彝族村,发现距今10000多年前的彝族十八月历。据考证,此历法比彝族十月历更古老,比美洲的玛雅历法还早5000多年。十八月历的发现,对揭示中国文明的传播及玛雅文化的起源有重大意义,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
据研究证明,十八月历产生于远古伏羲母系氏族部落时代。彝族十八月历划分一年为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祭祀日”,全年365天。彝族十八月历是一种自然历,从内容上看,十八月历没有明确的季节性,但已包括自然的物候现象:一月风吹月,二月鸟鸣月,三月萌芽月,四月开花月,五月结果月,六月天干月,七月虫出月,八月雨水月,九月生草月,十月鸟窝月,十一月河涨月,十二月虫鸣月,十三月天晴月,十四月无虫月,十五月草枯月,十六月叶落月,十七月霜临月,十八月过节月。
彝族十八月历,源于人类童年借助于自身的双手、双脚共“二十”个指(趾)以识数记日的原始时代。正如《易·系辞下》所说“近取诸身”,人类以自身手脚的二十个指(趾)数作为参考而定出每月用“二十”记日的彝族十八月历。

与彝族十八月历有渊源关系的美洲玛雅十八月历,每月分别用各种名物纪月、纪日,在当地韦腊克鲁斯金字塔内有365个神像代表365天。可见人类在远古原始时代,对于日出日落一个昼夜的一天,是用自然万物中的某物,无休止的纪日下去,直到认识365日是草木枯荣、水涨潮落的一个周期,才用365个神代表365日。又把365日划分为十八个月,进而把每个月定为20日,把剩余5天作为“禁忌日”。
  

昙华山十八月历
玛雅人是美洲土著印第安氏族部落之一,美国有学者认为:“印第安实在几乎就是横渡重洋过来的中国人。”墨西哥大学基奇霍教授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墨西哥研究工作者大会上说:“当地居民在欧洲人入侵之前用的所谓阿兹特克历法是中国人发明的。”这实际上就是彝族十八月历。玛雅十八月历是大姚昙华十八月历的延伸,这有力地证明观察星辰的原始思维方法有其共性,玛雅文化与彝族文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有学者把这两种十分相似的文化称为“亚洲中国彝族文化美洲墨西哥玛雅文化连续体”。
彝族十八月历发现和论证后,在昙华乡政府所在地建造了彝族十八月历碑。碑高12.8米,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四方形,代表大地;第二部分为18等分的建筑造型,表示一年有18个月;第三部分为一个葫芦造型,表现彝族的祖先起源于葫芦兄妹的传说,在葫芦形建筑上体分别有20个阴刻小圆洞和5个阳刻小圆球,表示一个月有20天,年终有5天的祭祀日;第四部分为高耸的三棱体造型,象征人类;第五部分为圆球体,表示太阳。整个彝族十八月历碑的造型,体现从人类起源,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理念设计思念。

1989年5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员朱琚元、实习研究生杨凤江等人到武定县万德乡自乌乡进行民族调查时,从彝族世传星占师雍子明处调查到,他已故的父亲、老星占师雍光河曾遗传下十八月太阳历,过去这里的历代星占师使用这种历法进行占星活动。
武定县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与印第安部落玛雅人所行用的太阳历一样,一年为18个月,一个月为20天,共360天,所不同的仅仅是余下的5天,玛雅人称为“禁忌日”,而武定彝族则称为“过年日”。
众所周知,玛雅文化主要以十八月历法见称于世,墨西哥也因其居民中有印第安玛雅人的十八月历而成为世界著名的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据考证,素有“星外来客”“地球上的外来户”玛雅人,不仅其十八月的太阳历与中华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基本一致,而且其图画文字的“金字塔”字是画成一座三台金字塔形,与彝族三圆台堆垒金字塔形向天坟和三台金字塔形石冠向天坟(为观测星象以定历法季节的)颇为相似。玛雅文的读写方式,行由上到下直书,读自左至右,此与彝文相同。不仅如此,玛雅人的闪身奥尔梅克人崇拜虎神,墨西哥城里有“老虎神庙”,与彝族人自称虎人“罗罗”颇为相似。
如果哪位仁兄确实好奇,希望进一步了解,在去南美之前,我劝大家还是先去云南楚雄州昙华乡走走,一定会发现更加有意义的人文。彝族的音乐诗歌都是活化石呢。


 

玛雅文明

玛雅文化在5000年前出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在美洲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生产活动,古代史经历了采集、渔猎向农耕过渡的发展过程。
玛雅人 [1] 的观念中,死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不过是新旅程的开始。在以千万年为单位的无尽循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玛雅人认识到生与死如同朝露短暂。每隔52年,新的轮回开始,所有的建筑将被覆盖、重新建造。强烈的沧桑感是玛雅世界观的精髓。他们的文化在短暂辉煌之后湮没在中美洲的丛林之中。玛雅文化的突变式发展和突然消失至今仍是难解之谜,这使它成为引人入胜的古代文明之一。
注:2017年,韩昕余在大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大姚县电视台台长薛成等人带领下第一次踏上昙华山,访问了《梅葛》传承人毕摩,亲自聆听他演唱没有文字记载的化石诗歌,深受感动,让人感受到史前文明的震撼。
      
 

责任编辑:韩昕余

分享到:
更多 原创推荐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