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昕平 时间:2018-12-20点击:1112


《绿野红纱》:自然史诗中的生命寓言

评瑞娴的长篇童话

崔昕平

 

    瑞娴,对儿童文学创作领域而言,是较陌生的名字。而她的创作履历,则颇令人咋舌,她已出版的、受到高度评价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集《布什与我们的生活》《哑女的草原》,散文集《做一只蜻蜓飞过》,散文诗集《肋骨》等近十部,还创作有影视剧、舞台剧剧本多部,是著名剧作家沈默君关门弟子。她的创作涉猎广泛,除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外,她的评论、时事杂文、名人专访等也卓有影响,她的美文作品被很多名家朗诵,流传很广,还曾为很多歌手创作歌曲,被称为跨文体创作的多面手。

     长篇童话《绿野红纱》是瑞娴初涉儿童文学的探索之作。事实上,她与童话已结缘日久。她的案头,始终放着《安徒生童话》,它伴随她度过了苦闷迷惘的少年时代,至今重读还会激动不已。她也曾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对安徒生的遥遥敬意。凡常的世相百态下,循规蹈矩的生存步履中,瑞娴的心从未遗失过童真,那是一个纯净美好、阳光善意的世界,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这就注定了总有一天,在创作了大量成熟作品后,瑞娴会重返童话世界,以切近她心性的、返璞归真的梦幻之笔,书写生灵之间相爱相杀、唯美震撼的故事。

 

    《绿野红纱》字数高达十余万字,这与普遍可见的三、五万字的长篇童话相比,体量可谓“庞大”。显然,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文学创作的瑞娴,并未打算仅仅创作一部以童言写就的、儿童态的童话,而是欲以童话的方式,童话的精神,抽离对“人”个体的描摹,以别样的文学手段描写生命,描写万物生灵相依同在的状态。这个颇为宏大的构思,显示了抒写人与自然的史诗意愿。

    对于我们身处的生灵世界,作家的角色设置可谓“上天入地”。众多的出场角色,依能力高低,排布为四大种群:第一种群,是居住在高山王国的自然生灵,如:红纱女、女王、飞龙等。那里的高度,对地球来说等同于天外和神话,连飞得最高的大天鹅也无法抵达;她们超越于人类之上,接近仙界,她们生有奇异的红纱翅膀,能自由飞翔上天入地;第二种群,是地球上与天界通灵的人或物,如脾气暴躁忠于职守的山神爷爷,碌碌河的主宰——哲人似的千年龟王;第三种群,是人类,形态最为复杂,既有善良美好的牧羊少年吉儿,菩萨心肠的老奶奶,也有粗暴野蛮的猎户豹胆——他与憨厚的双胞胎弟弟小木匠互为人性的两个面;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族长,淳朴本分的山民,也有科技发达但利欲熏心的山外“文明人”;第四种群,是惧怕人类的小动物:森林活化石和百科全书老绿虫,爱唱小戏爱苦中作乐的老田鼠,爱到处传播消息的嘀咕鸟儿,爱学人话的话皮子……

    《绿野红纱》以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四个章节,讲述人类文明与神秘空间的共存,人与动物间的恩怨,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相杀。故事时常荡得很远,展得很开,但又若即若离不可分割。故事的场景,则主要以“山里”与“山外”构成两处转换,形成完全对立的两种生存状态。山里、山外,原始、文明,形成对比性的描写,又通过红纱女的梦境与现实的轮回穿插,包罗了多重内容。然而,和谐共生的状态最终被打破,各界的生灵们都将面临生存的危机,家园的陷落。灾难的源头,来自贪欲的蔓延,对自然的无尽索取与粗暴破坏。

像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一样,只拥有短暂记忆的红纱女不知自己来自哪里,去往何方,她渴望融入人类的世界,向往亲情的温暖。为了引起人类的关注,她顽皮任性地制造着恶作剧,为世间留下许多的鬼魅传说;后来,她遇到了爱吹笛子的美少年吉儿,吉儿是菩萨奶奶收养的一个孤儿,同样身世不明,两颗孤独的心灵瞬间找到了认同感,他们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看似简单的情感线,借助四个种群的角色设置,使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件的走向。从人类的视角来看,红纱女是诡异而危险的,山民们并不能接纳这样的异类,于是行巫作法,驱逐“妖孽”。敌意的举动,激怒了野性未改但本无恶意的红纱女。作品籍此,通过一个神秘生灵误入人类领域,检视人类对待外来物种的态度。如很多科幻片中出现的,人类对“另类”的假想往往是充满敌意的、排斥的。不同物种间,因为不熟悉而相互惧怕,互生莫名的敌意,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这重冲突,颇具启示意义。

    当红纱女与山野的小动物们在一起时,作品又从动物的视角,揭示了人类善恶相间的本性,也道出了生存法则的残酷。“动物们的控诉”一节,形象诉说了这个世界各物种间的互为天敌,环环相扣。如果一众生灵都能节制在有限的欲望之内,生态便是平衡的;而当欲望超出了限度,灾难就来临了。对山外文明的描述,恰恰构成了这一重冲突。

    与山里人相比,山外“文明人”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既像被抽打的陀螺,又像抽陀螺的人,抽打着地球更快地旋转。人类开矿、通路、爆破,试验核武器,发射火箭……在山里人与动物们眼中,他们贪婪、疯狂而又可怕。作品直接指向了山外世界的危险性与病入膏肓:科技高度发达的所谓文明世界中,欲望正带着人类走向一条不归路。为逐利益,人类陷入了“互害模式”,“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都是肇事者”。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科学“只能被动地应付,却无法预防即将发生的灾难”。作品借老龟王做出寓言:“当人类的科学文明发展到违背自然的程度时,注定会灭亡的”。无节制的开发破坏,打乱了地球自身的规律,加速着地球的毁灭,作品预演了地球的暴怒:“禽畜乱逃自投网,人如蝼蚁丧黄泉”,世界再次回到天地鸿蒙,宇宙洪荒。

    由此我们发现,瑞娴显然并不打算仅仅去写一个童话,而是在为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书写生命寓言。

    《绿野红纱》中,所有的命名都有寓意:一条“碌碌河”,一个“桑田村”,正所谓生灵忙忙碌碌,世界沧海桑田,还有:蹉跎树、洪荒山、陀陀洲、风火鸟、牛头马面村、昼伏夜出村……作家警示人类,在自然威力之下,被人类顶礼膜拜的高科技是多么的束手无策。灾难来临时,“科学”并不能行使“拯救”,而是由一个具有异能力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角色——红纱女,或者说,仍是以一种中国远古神话中神力英雄的自我牺牲,来承担了拯救的重任,充当了人类的诺亚舟。高度迷恋、崇拜科技的当下,这样的结局,引人深思。

    与此同时,作家并没有止步于毁灭与拯救,而是更加深切的向“人性”的纵深探去。当各种灾难轮番上演完毕,世界再次风平浪静时,崭新的太阳升起,坚韧的生命们再次在狼藉中重建家园。这仿佛是一场人类的或者说地球生灵的灾难史与顽强的生存史。但作家想强调的重心是,“昨日的灾难,像梦境一样,人们甚至都有些糊涂了,不知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发生过?”

    作品疾呼,人类应铭记贪婪的教训,挣脱急功近利的短见,珍视和谐共生。收束处一段话,仿似画外音,直入人心:“幸福将在多少年后失去,灾难会在多少年后降临;或者灾难会在多少年后结束,幸福会在多少年后降临……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迥然不同的答案,迥然不同的结局,统统都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里。”

 

    瑞娴的写作,具有一种可以自我调试的角色性。当她定义自己为“我”时,她会深深钻入心底,剖出带着心灵脉动的文字,莫言曾评价瑞娴的作品是“让疼痛唤醒麻木的神经”;而当她有了儿童读者的受众定位时,她又可以舒展想象,以一种抽离现实的轻灵,从天空俯视大地。《绿野红纱》呈现着多重幻想相互交织的语体风格。因为对儿童文学创作的无定势,所以常能跳出儿童文学想象的惯常套路,跨越文体限制而别出新意。

    《绿野红纱》中,多种幻想并存。作品首先融入了“科幻”的成分。贯穿全篇的关键人物红纱女,是超越于人类的高等生命,灾难降临时,她拒绝了女王的召唤,与地球古村的人们同生共死。作品中还出现了科技怪兽,如山外科学家精心研发的半鸟半机器的怪物——风火鸟。作品最后,是科幻作品中常常演绎的世界末日。然而,有些想象,又超出了科幻的领域,带有了玄幻的味道。比如红纱女那充满魔力的红纱,并不是她的衣服,而是从她肉里长出来的翅膀,并最终无限延展,成为拯救地球的异能力。同时,作品中还有本土“志怪传奇”意味的想象,桑田村里关于红纱女的神秘传说,就颇有些《聊斋》的味道。

    虽有如此多重的幻想参与,但整部作品的人物塑造是童话式的,生动鲜活,善恶分明;纸间传递的温度也是童话独有的,无比的善意和美好。对红纱女与乡野小动物的描写,最是生机勃勃,妙趣横生。作品中出现的仙人异兽,也都充满了人间气息,甚至是孩子气的。对山外高科技的人造大鸟的“逼供”,是靠小猴子坚持不懈的挠痒痒,童心童趣的方法,还真奏效了,令人忍俊不禁!

    在《绿野红纱》中,即便是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也仍然并不令人窒息。当红纱女要孤身去救吉儿时,戴老花镜的老绿虫坚定地拄着拐棍站在她的肩头上,指挥着豁上性命来陪她的小动物们。当吉儿在家中款待小动物们时,小猴子、小野兔、狐狸姐妹、话皮子、蜗牛、青蛙“一个个学人的样子坐到板凳上,端着一只小碗,等待着吉儿给他们倒茶喝”……

    万物平等,众生相亲,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场景,让我们确信,这是一个何等温暖的童话世界!

 

    瑞娴对自己的创作有这样的预期,一方面,作品要承载“人与自然”这一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国际化的命题;另一方面,对这一命题的阐发中,又应饱含东方文化的内核。《绿野红纱》即是一部饱含东方文化内核的、桃花源般的史诗童话。

    瑞娴并非专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此番显然是拿出了自己非常珍视的、深藏和深植于记忆的“童年味道”。在儿童文学没有完全走向自觉的古中国,许多孩子都是依靠民间文化获得文学滋养的。瑞娴的童话中,在一派乡间野趣里,穿插了大量奇幻的民间传说和“瞎话儿”,俚俗而诙谐的民间童谣,乡土气息十足的民间戏文,使作品呈现出植根于本土的、充盈民间气息的东方童话的特质。

    同时,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归“桃花源”的情结。作品中那个美好的、散发着田园牧歌气息的桑田村里,人们生活在一种近乎原始的状态中,民风淳朴,路不拾遗。人们与自然相依共生,相亲相爱。

    桑田村里的碌碌河,村里人知道哪儿深哪儿浅,连老牛也从来不会走错。村里有好多百岁“老神仙”,村里的动物,也像老神仙们一样,活得开心有趣, “村前散落着金黄的麦秸垛,古树下卧着安详的牛羊,公鸡和母鸡在吵吵闹闹地觅食,不时有一只长腿的‘光腚鸡’昂首挺胸、旁若无人地招摇过市。”野狸子偷了七奶奶的母鸡,被七奶奶骂得不好意思了,逮了只野鸡,忍着口水奉上,将功补过。万物和谐、万类大同的视野中,温情而欢趣。一切如老子的小国寡民,恬淡自然,随性从容。借菩萨奶奶“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的叮咛,借说书瞎子“在座各位听一句:天地谐和是正路”的规劝,也道出了中华民族自商汤“网开一面”以来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

 

    读瑞娴的童话,脑中闪过汪曾祺的一句话:“写小说不比写散文诗,语言不必那样精致。但是好的小说里总要有一点散文诗。”瑞娴的语言,既有女性作家特有的唯美细腻,又有对文字精炼性的完美追求,多取活泼的短句,简洁清爽。作品中对情感的描写,尤其是吉儿与红纱女的朦胧情愫,寥寥几笔,含蓄流畅,沁人心脾。作品富于强烈的画面感,许多具有大片质感、神秘气息的场景描写穿行其间,使人在阅读时体验到强烈的视觉震撼。听说这部童话已被某动画公司购买了电影改编权,将全力打造国内首部4D动画电影,并将被国家级剧院搬上舞台。非常期待借助多媒体的传播,让这部具有人类主题、东方文韵的童话走得更远!

 

    瑞娴: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作家,编剧,著名剧作家沈默君关门弟子,是能跨多种文体创作的多面手,出版《哑女的草原》《绿野红纱》等文学作品集九部,编剧影视、舞台剧剧本多部,曾入围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参与多部文献片、纪录片主创;作品曾被诸多名家朗诵,还曾为多位歌手创作歌曲。曾获曹禺杯戏剧最高奖,国际散文诗大赛一等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一等奖、最佳动漫短片奖,人人文学网年度最高奖、最佳编剧奖等。

 

作者简介:

    崔昕平,儿童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等儿童文学文学奖项评委。著有《出版传播视域中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研究》,主编国家级、省级教材、读本10余部,近年来先后参与、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5项,在各核心报刊发表儿童文学专业论文、儿童文学书评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小说研究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