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篱畔山人 时间:2019-01-07点击:1137


《绿野红纱》:用童话呈现的人与自然关系史
 
文   篱畔山人
 
    瑞娴的作品《绿野红纱》是一部规模庞大的童话作品,情节围绕着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展开。

    在这本书中,笔者读到了红纱女为了融入人类和吉儿在一起,不惜放弃法力,以及为了救人类于危难忍痛割弃红纱。因此,笔者在第一页的书眉上写下了一句短小的点评:“这是一部当代的《小美人鱼》。”

    作品的几乎全部情节,都在绿野这个世外桃源搭建的舞台上展开。在这个舞台上,存在着两个世界:动物等生灵的世界,村庄内外人类的世界。即使在全书的第三卷出现了山外的世界,也是借绿野中的生灵的眼睛,去审视的山外世界。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美丽的,亦人、亦兽、亦妖的红纱女,以及与他直接相关的人类的代表——吉儿,当然,还有与吉儿相对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反派:猎户豹胆。另外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配角就是老绿虫。
   
    作品贯穿始终的问题——红纱女是谁、来自哪里,笔者认为,红纱女是介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个人物,但是她并非简单的链接二者的纽带。她是大自然的人格化,她有着属于自己的观察人类的视角,以及对人类的理解——她对人类世界有好奇,又有所恐惧,特别是针对吉儿、菩萨奶奶这些人类善良一面的代表,具有主动接触的愿望。而对害怕她、诅咒她的众人,有埋怨,有咒骂,但是她并不懂得怎样去恨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即使因为愤怒掀起灾害,也是情绪失控的结果,而不是心底中存在对人类的愤恨。值得注意的是,她对猎户豹胆的态度,有恐惧,有愤怒,但是也没有彻底地将他视为自然界以及众生灵的对立面,在最后的灾害中,她也没有放弃营救豹胆。她的愤怒,是自然界对人类贪婪所造成的破坏的愤怒,她掀起的暴风骤雨,也是自然对人类违背规律的所作所为的警告。
 
    吉儿与豹胆等人居住在洪荒山脚、碌碌河边、蹉跎树下几乎与世隔绝的桑田村里,作家信手拈来的山川、河流、古树的名字,显然取自曹雪芹笔下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这不是简单的模仿,在一处“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世外之地,桃花源中人自然不知现在是何年何月,因此,几个自然景物的名字,与芹溪笔下“太平不易之元,兰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有异曲同工之妙。桑田村是典型的农业经济模式,男耕女织,粗茶淡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相对单纯的动物群体中,有博学又自大的老绿虫,也存在着老田鼠这样为了生计干着见不得光的勾当的群体。可见,在本书中,动物世界就是人类小群体的缩影,可以指向现实生活中一条街、一座楼、一个单元……
 
    村中除了从事种植业的众多村民、从事畜牧业的牧羊人吉儿、从事手工业的小木匠,还有以狩猎为生的猎户豹胆。分工的存在,证明桑田村并非孤悬于人类文明之外的洪荒之地。这里的人们也有私心,也需要通过与山外的交流、交换满足自己的所需。人类对自然大规模的改造,恰恰是农业社会大面积启动,而且人类的不断繁衍、增加,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分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必须增加对自然的索取。

    这里就需要注意猎户吉儿这个角色。人类本是杂食动物,人类的也是从狩猎、采摘、捕鱼开始的生活。虽然渔猎必然杀生,但是,这是人类的生存所需,因此,以渔猎为生的人们并不存在道德上的瑕疵。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基本要求的索取(包括但不限于狩猎、砍伐、采矿……),与追逐更多利益的索取所带来的结果是必然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对更多利益的追逐,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多,自然界面临的环境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豹胆从一个单纯的猎人,后来变为不择手段的逐利者,正是人类这一转变的缩影。因此在书中,豹胆受到的道德批判,以及实实在在的惩罚,都属于咎由自取。
 
    豹胆的狩猎技术越高,动物们面临的灾难越大。如果脱离了造福人类的立场,而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科技发展越成熟,对自然的破坏也就越大。山外的人类世界,显然没有发展出与高度发达的科技相对应的文明程度,科技不是造福人类的手段,而成为贪婪者逐利的工具,因此自然界变得千疮百孔。而且,这种逐利的思想在人类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连桑田村的人们也不能幸免。

    读罢全书再做细品,可以发现,这本童话是抽象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也是对人类善恶两个方面的剖析。在最终的大灾难中,救得众人的不仅仅是勇敢的红纱女,更重要的是人类本真而质朴的善良。当然,陷入贪欲不能自拔的豹胆最终万劫不复。
 
    最终,红纱女回到了生她养她的世界,红纱女并没有消失,她是自然界的人格化,是自然界观察人类的一双眼睛。自然界可以开发,但是,以什么目的和手段开发,自然界本身的看得最清楚,反应也最敏感。
 
    当然,作品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描写山外世界的污染时,可以读到作者对转基因技术、农药以及工业化的误解。毕竟没有合乎科学规范的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而关于农药的使用,现在已经不是DDT、666的时代了,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已经是基本的标准。而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平民的富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这并非瑞娴以及这部作品的瑕疵,文学作品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不符合科学原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例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违背基本的物理常识以及动物习性,被众多科学爱好者诟病许久,就是一个很著名的案例。当然,文学应当有适当的发挥,毕竟不能要求所有类型的作品都写得《法医秦明》般严谨。
 
    这是一部少见的长篇童话,虽然存在不足,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相信不同年龄、职业和知识结构的读者,通过不同的视角,会从中读出不同的主题。
 

作者简介:
篱畔山人。原名宋爽,字逆之。知名剧评人,出版工作者。

责任编辑:赵乘驹

分享到:
更多 小说研究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