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文 时间:2019-02-08点击:1120

  


    这篇文章由若干个逼真、动人心魄的画面构成。妈妈怀胎十月,就要生产了,可身边只有一个15岁的儿子。此情此景,令人紧张不安,令故事的发展扑朔迷离,也让读者充满了焦灼的等待。

    比如:1964年下半年的一天,母亲挺着蜘蛛那样鼓鼓的大肚,还蹲在地上打箩底。主人公——我,坐在门口长廊,系上青布围裙破篾条;妈妈感觉到一个新的生命就要降临,吩咐我:“锅里的水烧起来,我好像要生了!”我噌地从竹凳旁站起,拍拍手上的篾屑,,就跑到灶间取柴点火,送进灶膛,火苗旺旺地燃烧起来;“蜡烛拿出来点好”母亲说,“慢点,来得及。”母亲要生了,还在宽慰我;“稻草快点垫起来。”母亲的声音轻轻地传过来。“好!”我满口答应,跑到门口,将一捆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干稻草抱回,平铺在灶旁;母亲坐在稻草上,深深地吸了口气。母亲要生了,我觉得很神圣。她松开我的手,:“那把剪刀拿出来,蜡烛点上。”鲜红的烛光照在母亲安详慈爱的脸上,显得比平常红润了许多。母亲闭了一下那双让我亲近、让我温暖的大眼,接着就紧紧闭着,嘴唇也紧紧地抿在一起。母亲真的要生了!我下意识地将手伸过去,母亲紧紧地捏住我……突然间,我听到一个声音,母亲那只钢钳般的手松开了;我意识到,母亲已经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在她的裤裆里;“剪刀拿来!”母亲不容置疑地说;我递过剪刀,母亲刷刷地剪开青布长裤,又递回我:“蜡烛上烤烤!”剪刀在火红炽热的烛光上反复烤着,听到母亲说好了才递过去;母亲从容地从裤裆里一手掏出什么,一手咔嚓地剪了下去……就在稻草堆上,母亲抱着从身上掉下来的这团肉,在木桶里清洗。声声幼稚清亮的啼哭,飞扬在血红的灶屋里。

    这些画面紧凑、生动,呈立体出现在你的面前,带给读者的是从未有过的紧张、新鲜、生动的气息,是朴素、自然至简的真实状态,是母子之间在危难时候真挚难忘的情怀。尤其是母亲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那种淡定、理智、不慌不忙、井然有序的言行,早已超越了一般孕妇分娩的境界,在这里,没有医生助产,没有爱人在场,也没有街坊邻居的帮忙,我们看不到孕妇生孩子之前因剧烈阵痛带来的紧张、烦躁、哭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母亲,虽然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农妇,可她进入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她自律大度、吃苦耐劳,危急时刻,平静泰然,方显圣洁。她是一位令人称赞、令人骄傲的母亲,在家中的院落,在小小的灶房间,在稻草堆上,无论何时何地,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圣母般金色的光辉。

    这篇文章令人称道的还有落在纸上的文字,好像是作者从自己的灵魂中迸发出来的,字字明白晓畅,句句意境绵长。文字言简意赅、朴素淡雅,纯净神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放在文章特有的段落里,都是那样的妥帖,渲染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怀,承接下文,要想更换万万不可。换句话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有生命的,不信,您读读便知?母亲生产孩子,15岁儿子助力,在无法想象的这一简单危险的特定场合,表现出特定的场景,母亲生孩子之前,还坐在地上打箩底,母亲阵痛加剧,扶着木板墙走进灶房,坐在稻草上,悄声细语地指挥儿子做好生产前的各种准备,令读者始终揪心,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一个生命的诞生》处处流淌着一股股真情,字里行间跳跃着母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听到婴儿的啼哭,邻居匆忙跑来倾心相助的友情,作者可谓匠心独用。母亲的冷静镇定,大将风度;儿子的听从指挥,紧密配合,无不令天地动容。它表达出一种特殊的情感,不流泪、不张扬、含蓄、理智,在读者的阅读中,出神入化地将情感引领到极高的境界。当我们看到鲜红的烛光照在母亲安详慈爱的脸上,当我们看到母亲额头上闪烁着无数晶亮的汗珠,当我们看到母亲从容地一声不吭地坐在稻草上生下孩子……我们又怎能按捺住内心的感动?作者说,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在乡邻中算是混的比较出色的了,可在一字不识的母亲面前,我们算什么呢?母亲终生守候在家乡的那方土地上,守候在那间被炊烟熏得黯淡了的灶屋里,她守住的是我们奔走在天涯的子孙的心灵与精魂。如今,生我、养我、爱我的母亲已经远去,珍藏的只有无尽的思念了。读到此处,我们再也无法控制住感情的潮水涌来,从内到外全被浸染……我想说,《一个生命的诞生》中的母亲,从此,不再仅仅是作者及兄弟姐妹们拥有的母亲,她成了我们所有读者心中的母亲,她浑身上下散发着慈爱、善良,坚忍、刚强的光辉。我相信,从这一刻起,作者的母亲,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圣洁的母亲!

    作者简介:

    魏淑文,北京女作家。笔名,舒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海淀区作家协会监事长。酷爱散文,笔耕不辍。文章发表于《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建材报》《中华英才》《海外文摘》《诤友》《中老年时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纪事》《北京文学》《北京作家》《海淀文艺》等各种报刊上。散文《桂林山水感怀》,被山东教育出版社选进2001年出版的《小学生语文阅读文选》第11册。散文《救命的家伙》,2004年获《北京晚报》副刊中心与北京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合办“手机的故事”征文三等奖。散文《在朝鲜偶遇志愿军老兵》,2009年荣获北京市庆祝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佳作奖。《长征感怀》,2015年获北京作协与劳动午报、北京正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比赛二等奖。散文《低头变见水中天》获2017年作家平台创作大赛三等奖。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散文研究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