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荣昌 时间:2019-11-01点击:1232

丰赡华美的诗学表达

——论庄伟杰的诗歌批评

杨荣昌

庄伟杰是多栖型写作者。身为大学教授和学术刊物主编,学术论文写作是他的主业;旅居国外多年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特性有着独到的见解。而综合其文学气象,他本色还是一名有着浓郁诗人气质的批评家。在进行狂热的诗歌写作的同时,注重对诗歌理论的琢磨与提炼,以期在感性表达与理性思维之间寻找情感的最佳表现域。他的诗歌批评数量可观,凭借着丰富的诗歌写作经验,对诗人的精神秘密可谓了然于心,把握诗歌规律时,往往能够抓住核心,直陈己见,深度触摸到写作者的精神质地。他有着广博的阅读量,无论是文学史上已有定论的耆宿,还是如砥柱般支撑的中坚,抑或如荷尖初露的新秀,其新作都会及时出现在阅读视野中,借着这些芜杂的文本解读,捕捉隐藏于作品之中那些或得意张扬,或沉闷抑郁,或慷慨悲歌,或浅吟轻唱的精神图景,建立起较为宏观的批评语势。

庄伟杰的诗评,尤为倾心那些渗透了时代沧桑感的诗人,注重探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成因,对其艺术个性与整体风格做出直观而感性的理解。其中对艾青、余光中、蔡其矫、郑愁予、痖弦等著名诗人的专论,阅人与阅文实现了和谐共振,达到知人论世的精明练达。如评论艾青,他重点解析诗人“对国家命运与民族悲欢的忧患意识,贯穿着广阔时代感与历史纵深感的精神向度,以及融汇了中国现代意识与中西诗艺结合的美学原则”,全面展示了艾青作为现代杰出诗人的整体风格。评论余光中,他认为启示在于:“在跨文化语境中让诗歌不断获取神奇的动力,在诗艺上对古典的追求和承续,善于在艺术转换中注重新诗的节奏乐感,主体性的反思与诗人素养的提升”。评论吉狄马加,他着重凸显诗人“乡愁情结与忧郁气质中的大地歌者形象,文化守望与重建历史的写作姿态,现实关注与人类意识的人文关怀,以及具有多元色彩的精神资源和返回自然的诗性建构”等。评论蔡其矫,他分析其贡献和启示:“诗人个体的洞察与对人类普遍性观察的同构,其诗歌的书写策略是一种智慧的高蹈与诗意的语言表达,一种独特的情调释放和话语特征;尝试建构华文诗歌写作的新形态和新选择,而基点乃是当代中国,为开创具有现代中国意识的新诗风作出富有创造性的努力和实践;置身于边缘,永远保持前倾的姿态,以现代人的目光、意识和艺术方式自觉建构艺术世界,即把人生的经验和感受加上全人类的文化成果凝聚为诗。”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诗学批评本身就具有重感性判断的特点,随性而直感,与西方注重严谨的逻辑推演有所不同。庄伟杰的批评写作常见传统诗评的影子,印象式的判断,华美流丽的文风,虽然与“科学性”的表征尚有距离,但其直接性、情感性,读来有着审美的愉悦性。同时他又深受西方理论的影响,面对繁复的文学现象,总是抽丝剥茧般地一层层进入问题的核心,直逼事实的真相,力图以详实的事例为自己的理论推演作证。

在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批评奖时,庄伟杰发表过题为《诗歌批评的独立品格和精神》的获奖感言。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批评家应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诗学主张和审美发现,并找到一条自由而畅通之“道”,起码有五个要素:一是“真”,怀抱真诚的态度对待世界、对待生活、对待内心,善待诗歌艺术,善待批评的写作。二是“深”,拥有敏锐的文学感觉和诗性智慧,运用有效的方式,进入诗歌文本内部展开深入的学理分析,建立批评与文本的深层沟通和对话,让批评真正富有某种特殊的感召力,并尽可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令人从中有所获益。三是“新”,对作品发表人所未见的看法,批评家要有自己的批评之道、批评的姿态、批评的向度、批评的准则。四是“美”,美在笔墨情调,美在艺术感觉,美在内质肌理,美在丰赡厚实。五是“动”,对于创作能产生互动效应和力量。他的诗歌批评也朝着这五个维度努力。在其批评理念中,重点关注诗歌的精神性。笔者曾就他的诗学理念提出自己的忧虑,即诗评家过分强调诗歌的精神性,是否会对专业化、学理性的文本解析能力造成一种遮蔽,让诗歌批评在凌空蹈虚中无法落到实处。对这一商榷,他显然有着自己的理解。在给笔者的一封信中,他如是阐释其批评理念:“对于一个已经可以称为诗人作家者那里,技术(或技艺)是可以立竿见影学到手的,或者说,技术对于一个能称为作家者那里已经基本掌握,也可相互借鉴,但精神境界、思想(维)结构、心理定力(素质)、人格魅力等等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学得到或轻易掌握得了的。优秀的作家(包括作品)之所以优秀,写作技艺固然不可忽视,但并非最理想的评判准绳,重要的是那些文字的背后站着一个人、一个灵魂,呈现一段历史、一个世界,隐藏一种思想、一种境界。文非载道,但文需求道。本人先祖庄周的由‘技’入‘道’说,其见识之高与体道之妙,依然值得我们好好领悟。这种生命智慧,同样可以转化为文学与批评实践的智慧。”这确乎可见出高远的文学批评旨趣。

长年浸淫于诗歌创作与批评中,庄伟杰关于诗歌的本质及社会功能思考甚深,在一些涉及诗歌艺术尊严的问题上,一改其温柔敦厚,而是立场鲜明,发问有力。如针对指责当代诗歌“未能更好地贴近现实、反映生活”的论调,他反问:“诗歌必须反映‘现实生活’?”他从客体之“实”与主体之“神”等维度出发,力图厘清诗歌的本质,强调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是关于灵魂的学问,如果把诗歌对于现实的反映与新闻写作的社会功能混为一谈,则极易流入庸俗社会学的泥淖。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摆脱现实性的羁绊,进入更具精神性的诗意开拓,以充满探险的艺术追求,自觉地经由心灵的过滤、变形和凝聚,穿透生活斑驳陆离的表层帐幔,在审视自我与世界中抵达天地同参宇宙人生的普遍哲学境界。基于此,在《诗歌的“难度写作”刍议》中,他提倡诗歌的“难度写作”,归纳为“三独三化”,即有独特的个性(风格)化、独有的精品化、独创的经典化。这是针对当下碎片化、欲望化的消费书写而提出的,旨在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高度、思想深度与经验广度的整体性写作,是富有建设性的诗学主张。

庄伟杰自称为边缘型的批评家,对那些潜藏在民间,不被主流媒体所关注的优秀作品也给予热情的审美观照,积极阐释和彰显其价值。《诗歌民刊:当代华文诗坛的半壁江山》是他十余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归纳了诗歌民刊的8种特性,即开放性、自由性、个人性、本土性、革命性、独立性、多样性和不定性,对每一种特性都作了阐述与分析,也包括对阻碍诗歌艺术发展因素的判断。诗歌是一种倔强生长的文体,它的鲜活性、原创性、顽强性,在诸种文体中生命力最为旺盛,而受传媒体制的约束,大量优秀的诗作难以跻身于所谓的主流刊物之中,只能以民刊作为平台,发出异质的声音。可以说,直到今天,民刊在诗坛格局中“半壁江山”的位置依然未变。庄伟杰对民刊特性的归纳,不仅还原了当下诗坛复杂的面貌,也为民刊的坚持与执守指出了价值所在。在近年来的诗歌批评中,他的视野愈发走向开阔,先后在《当代作家评论》《暨南学报》和《粤海风》等重要刊物发表的《百年新诗:中西兼容与创新空间》《论海外华文诗歌走向经典的可能性》《面对时代与现实:诗歌何为?》《立马昆仑的神秘主义诗人——以阿尔丁夫•翼人代表性长诗<沉船>为例》《在天启神示中打通广阔的视界——李成恩诗集<酥油灯>阅读札记》等系列论文,既有诗歌写作的宏观思考,又有具体的个案分析,显示了对诗歌特质和诗坛现状的把握与观照。批评核心则一如既往追寻诗歌的精神意旨,以飘逸灵动的文风抒发蓬勃激情,形成奔涌漫卷的话语气势,而在审美批评中进行诗性建构的努力,又使其诗歌批评呈现出文气沛然的风格。

——本文发表于《诗林》2019年第5期

 

杨荣昌,青年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聚焦文学创作前沿,推送重磅批评文章,报道文坛活动讯息,广交天下正道文友”,欢迎关注“荣昌文艺批评”!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诗歌研究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