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字当头,柔之一统
——李晚君其人其诗简述
文/轩扬
(一)引言:罪与最的个性与张扬
李晚君十大之罪:
美女李晚君
诗人李晚君
道法李晚君
情感李晚君
媚者李晚君
慈善李晚君
慷慨李晚君
爱情李晚君
好色李晚君
自由李晚君
这是李晚君给我的为人为诗的,最深印象。
(二)媚是职业,也是艺术
答应李晚君已经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动笔。除了懒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最近确实很忙。忙工作,忙生活,也忙孩子,哪一个忙都让我累的气喘吁吁,有点透不过气来。特别是疫情的蔓延,更是让人整日绷着神经,不敢有我行我素的自由度。这对一个喜欢自由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煎熬和灾难。
作为诗人的李晚君是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尤其是诗人更是如此。美女诗人李晚君,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地吟唱着:望着窗外/如同望着将来//你说黄昏就来/我从黎明开始等待……
——《窗外》
孤独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后天养成的,有的是“优秀的人,都是孤独的”或者说因为优秀所以不合群,有的是爱情给予的,有的是生活压抑的,而晚君的孤独,属于哪一种呢?让我们来看看她的《问天》,也许可以知道一些蛛丝马迹——原来和宇宙万物有关:
什么样的笔
才能画出不流泪的眼睛!
什么声音
能让爱情如星光永恒!
走进潮湿冷风的路
深沉的倒影
让月亮更加孤独
什么样的天空
能抹去昨日的江海
什么样的容颜
能重现低头的花红
血溅岁月的洗礼
在烛光中
晃动
出生北京,身居北京的李晚君,因为诗人的因素,其心灵也是漂泊的:
如《呼吸夜晚》的喃喃自语,一句句道出美女诗人的情之漂泊,爱之漂泊。
假如放下一切、我必成佛西去……
假如伤害成灾、怎能沉默无言……
一个人的漂泊往往不是肉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一个人的痛苦往往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因此,便不难看出,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肉体上的创伤,而是心灵上的孤寂——那个看似无忧无虑的“公主”李晚君,嘻嘻呵呵的李晚君,每天疯疯癫癫的李晚君,呼朋唤友一起喝茶聊诗的李晚君;那个有几分姿色,几分妩媚;几分知性,几分纯纯的李晚君,其内心,除了文字上的慰籍和寄托,便是一望无际的茫茫黑暗……那黑暗不是夜色,不是温柔,不是物质,而是心的寄托,情的渴望,同时,也是一个女人(无论事业如何风风光光)对小小肩膀的“依靠”。因之,我们便可知晓,一个人在生活中,无论她多么八面玲珑,事业上如何蒸蒸日上,政治上如何“高大上、白富美”,其骨子里,都是一只小鸟依人的心态,希望有一个肩膀的强大,作为自己情感的港湾——供自己撒娇,供自己柔情蜜意……
关于李晚君诗歌之媚,我比较喜欢《呼吸夜晚》中的句子。她们最能打动我的心:低吟的呼唤,荡放向无际扩散……
这媚,媚的自然,媚的不动声色,媚的天然混成,媚的无比温柔,又媚的天地融为一体。试问天下情圣,谁能经得起,这媚的诱惑。对世界一媚,天地就小了,对生活一媚,愁云就不见了,对自己一媚,心就愉悦了,对他人一媚,友谊就开花了,对爱情一媚,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也许,答案只有“获得媚之幸福的人”,才能道出媚的自由和媚的心灵。
李晚君作为女人,当属其中之一,没有例外。
(三)诗是佛赐的寂寞之酒
诗歌创造有多种风格多种手法,然而媚和柔是李晚君诗歌的两大特色。
关于李晚君的情,我知道的很少,仅从诗歌中的“若隐若现”,以我个人的理解,可以用一句古诗概括为十字:情有千千结,爱有万层浪。
至于她的真,给我的印象是:善为朋友两肋插刀,好为爱情飞蛾扑火,然放荡不羁里,又多为虎妞之虎,纯真之纯,另外还有几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仅以她的诗来分析,她是这样一个女人:人走三山五岳,心行万里鹏程——在诗的世界里,有点魔,有点媚,有点花,有点情,有点爱,有点热烈……
总之,李晚君的诗,是柔中带刚,诗中含情,文中带刺,如:
有时很想做个魔鬼
集中所有的恶人
挖开地球的肚子
解剖内部的器官
是否真的
存在地狱
有时
真的想死去
看看西天的尽头
是否
有幻想的天堂
上帝
是否
下着棋局
也有倦意
我想读你
读到逃离
苦涩的面壁
对应着流星
思潮暗涌
才知
修行
需要一生
——《有时》
世界是繁华的,诗歌形式是多姿多彩的,诗人的写作风格也是百家争鸣的。李晚君的诗歌风格,在我看来,当继承了李白的衣钵,把热烈奔放和大胆的想象,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世界炫彩瞬变的多重性挤压下,诗人的内心也是多重性的——诗人李晚君的情绪也是复杂的,时而纠结的,如:
死灭的精神
被诅咒的战火激活
赤裸的尸体
以忠诚的描绘
同情的眼泪
真理下的罪恶
都为了谁……
时而挣扎,如:
他以圣人的怜悯
点击人性的贪婪
初舞的狂乱
引燃天路的飞鸟
夕阳下的恢宏
为谁成星……
以上均选自《为谁称臣》一诗。
时而幸福,如:
痴迷于你
十指相扣
奔赴向死的旅程,
将多么美妙……
——《十指相扣》
时而豪放与柔情蜜意,如:
迎接奔来的流星
种在天空之城
叠起柔软的土壤
繁殖无数个疯狂的细胞
看着它慢慢长大……
染红经典的血色
浪漫成心底的秘密
温柔的脸庞
是我故乡的少女
头顶的宇宙
曾是我们共同的摇篮……
——《天空之城》
(四)新是风格,亦是一切艺术的创新之本
诗是无技巧的,但是又是有一定规律的。诗的无技巧在于情感的自然宣泄,诗的规律,又在于有选择、有节奏地控制情感与意境的跳跃。既要做到“静动相宜”“收缩有度”,又要做到情感的自然外泄(露),更要讲究紧、急、快、慢的出场顺序。
一首好诗,最为重要的,当属她的“新”,这里的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角度新、立意新、意境新、选材新。一个新字往往是一首诗的灵魂。这种新不仅存在于表面文字和格式上的眼前一亮,更是角度的新,语言的新,突破常规化的创造之新。当这些新汇聚在一首诗中的时候,她就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新奇感,容易抓住读者的阅读好奇及探秘心。从而牵引读者去读下去。因为新,则会使读者读时或之后有种心情愉悦,豁然开朗的敞亮,有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点。
读李晚君的诗,我的内心涌动的就有这种新的况味感在里面。
其实李晚君的诗,也不是美玉无瑕的。她今后应该注意的就是,对用词和语音的把控上要多下功夫。那样,她的作品就会更加优秀,更加精益求精,诗和人也就更加接近一流水平。
(五)情是一切艺术之魂
读李晚君的诗,首先离不开一个情字,对世界的情,对生活的情,对自然的情,对社会大众的情,对亲朋好友的情,当然还有她自己对情感和内心波动的情。
其实每个人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是所有艺术作品的血液。只是有人注重小我之情,有人注重大我之情,(比如国家情怀,爱国思想)而有人则将“绿肥红瘦”写的刻骨铭心,芳香四溢。而李晚君的情之特色是将多种情感,糅合在一起,写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情之世界,情之缤纷,情之五彩……这种情的自由,情的扩展,必然会使诗的生命力,充满了无限阳光,无限宽阔,无限细致,无限自由,又无限浩淼。这种无限之情的渲染,又必将成为一种不拘一格的情之生命图。这情的图腾,其实就是诗人的思想在飞跃,情感在翱翔。诗人李晚君就是在情的自由天地里,以她美女诗人的敏感与脆弱在环视宇宙,鸟瞰世态百相。
请读她的诗:《飞旋的雪花》
走进春天的阳光
呼吸新鲜的空气
走向竹林深处的山坡
你拉着我
登上道观的圣地
俯视都江堰的激流
回眸古人的智慧
在细雨霏霏中
延展我们的故事
远方的凉山触目
远途的风景静待我们的心
迷恋在自然的胸口
天池的蓝色
已诱惑
灵魂飞度
裸浴在自由的渴求
一步步
踩过冰川的悬崖
共享美的召唤
祈祷经文的纸
如雪花旋飞进山谷
无声中
顿悟轮转
幻灭遥远的思想
这诗这情的美,犹如蓝蓝的天空下,有一朵娇艳的花,正以其美的姿态迎风盛开。那是李晚君的诗歌,正在盛开,正在绽放,正在升起,让我们拭目以待,静等佳音传播神州大地……
生活、事业、爱情……谁不希望大同。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李晚君作为美女,是如何运用她的温柔捕获读者的:
依附在
罂粟花的怀里
熏染遍体的毒素
冲进
人潮涌动的激流
击退血腥的围剿
(——摘自《逃脱》)
以柔克刚这是女人惯用的伎俩,李晚君作为女性,也不例外,而且她的媚功,比别人用的更娴熟和极致。
柔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生命的品相。然而在诗歌的世界里,这种柔既是生命的柔软,心灵的善良,又是一种文学的血液和灵魂。
在情的世界里,李晚君带我们走进了这么一个如火燃烧的人间天堂。正如她在《天堂燃烧的火焰》写到:在深秋的夜里
敞开人性的自由
奔驰在山林里
你的歌声
点燃——我的饥渴
在灵魂的角逐中
抛弃理智的外衣
奔赴你的胸口
拥舔你的背脊
如此热辣辣的文字,无不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这想象的空间里,又备足了留白和诗歌该有的张弛之度。这些暗含的隐喻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也是诗歌作品的高妙之所在:以最短的文字,呈现最深的情感和作者想要传达的寓意。
(六)结束语:善的传承与福报
关于李晚君的善,在现实中,在朋友间,不需要罗列,可谓是遍地开花,比比皆是……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人生是福音普世的,大爱中的李晚君更是美丽而动人的,妩媚而魅力四射的。
这里就不再多赘她的生活故事,作为诗评,仅以诗为例。看她诗歌中是如何呈现她文笔之下的善良。如《爱之呓语》,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善的“公益广告”。
优美的旋律,他爱了——爱之极致,
她转身,只是他的爱人……
因为爱,即使转身也是一种默默的祝福。
爱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善良,是对人的宽容和给予,同时也是一种对己的“善待”。这善待的微笑里有对友情的雪中送炭;有对错误或误解的宽宏大量;有对自己和世界的沉默是金。当然,也有比友谊更值得珍惜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是对爱之善,最好的注解和诠释。
边走边爱的李晚君也在人生和诗歌的阳光大道上,正时而张望,时而祝福,时而收获……
最后祝媚功传承人李晚君这个大美人,以她千娇百媚的妩媚,慈悲为怀的佛心,花开四季的心态,让生命之树常开。
愿她未来的岁月,一切静好,愿她的诗和人一样永远美丽,永远收获多多……
2020.6.6日于北京
轩扬 ,原名:曹浩。安徽临泉人,现居北京,今日作家文丛编辑中心总策划兼主编。曾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学院、鲁迅文学院研修班。
曾出版图书《最后的门》《一脚门里 一脚门外》《水样年华》《赢在心态与智慧》《极度领悟》《轩扬诗选》等18部作品集。
责任编辑: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