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金星 时间:2020-06-26点击:1098


屈金星在湖南汨罗屈子祠祭祀后留影。


一、诗魂浩荡汨罗江

  
  节届端阳,粽子飘香。龙舟竞渡,诗祭汨江。
  端午前夕,我再一次寻根汨罗江。

  这是一条南方的江河。

  汨罗江位于长江以南,属洞庭湖水系,是一条南方的江河。汨罗江源于江西九江市修水县,流经湖南岳阳市平江县、汨罗市,注入洞庭湖,汇入长江。她的画山秀水,茂林修竹,荷花稻田……织成一条锦绣。


  这是一条著名的江河。

  汨罗江全长250多公里。在中国众多河流中,无论长度还是流量,汨罗江都不起眼,然而,却因为屈原投江而蜚声四海。这里是端午文化的源头,是龙舟之乡。中国人有谁不知道汨罗江?

  这是一条逆行的江河。

  汨罗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条从东向西流淌的“逆行”的江河。她源于幕阜山系黄龙山,下泄山地丘陵,奔流过洞庭湖平原,最后注入洞庭湖。

  这是一条诗意的江河。

  在汨罗江畔长眠着中国三个伟大的诗人:屈原、杜甫、黄庭坚。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被尊为中国诗歌、辞赋之祖,1953年,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长眠在汨罗江的下游,湖南汨罗市。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被尊为中国“诗圣”,1962年,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杜甫长眠在汨罗江的中游,湖南平江县。

  黄庭坚(1045—1105),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长眠在汨罗江上游江西修水县。

  此外,贾谊、司马迁、李白等或踏访或吟咏汨罗江,留下大量诗文佳篇。

  试问地球上,有几条江河拥抱着如此众多人类一流的文人骚客?也许,“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比多瑙河、密西西比河有更古老浩瀚的历史、精神、文化流量!

  这是一条精神的江河。汨罗江奔流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醒;是“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的《涉江》;是“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浩渺的《天问》。

  汨罗江奔流的是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悲愤;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落寞;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苍茫。

  汨罗江奔流的是黄庭坚是“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的清芬;是“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的雅趣;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感喟;是“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旷达。

  这是一条文明的江河。汨罗江、洞庭湖流域是湖湘文化之源。汨罗江注入洞庭、汇入长江。汨罗江文化成为长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东方文明的主干,成为人类文明中独特壮丽的存在。

  无疑,汨罗江是壮丽的中国诗河!洞庭湖是浩瀚的中国诗湖!诗意的河湖勾勒的是大写的诗意中国!


    屈金星(右二)在湖南平江杜甫墓祠和平江县文旅广体局机关党委书记余天庆(右一),杜甫墓祠管理所所长李建波(左一)、平江杜甫研究会会长邓荣生(左二)合影
  
二、光争日月耀乾坤

  
  作为屈原后裔,作为汨罗第一个荣誉市民,我记不清多少次来到这里祭祀屈原。
  然而,与以往不同,这次我将作为一个“逆行”的诗人,从汨罗江下游湖南岳阳汨罗市屈子文化园景区出发,逆流而上,沿江上溯中游湖南岳阳平江县杜甫墓祠,再追溯上游江西九江修水县黄庭坚墓庐及故里,最后探寻汨罗江源头。

  闻知我来,汨罗市委书记喻文、汨罗市长朱平波、汨罗市政协主席彭千红等在百忙之中安排屈原文化研究学者任远女士陪同我采风考察——汨罗市对屈原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

  我首站来到了邻近洞庭湖的屈子文化园。园区总规划面积数平方公里。汨罗市拟将屈子文化园打造成一个以弘扬屈原爱国精神为主题的5A级文化旅游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习俗传承基地等。

  屈子祠、屈子书院、屈原碑林、诗歌国际交流中心、屈原剧场等都集中于此。

  屈子祠,又名屈原庙,始建于汉,重修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建筑占地1354平方米。2001年,屈子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照例,我先到屈子祠祭祀。走进大门,“光正日月”的榜书赫然高悬,令人肃然警醒。司马迁《史记》的名篇《屈原贾生列传》镌刻中堂,翰墨遒劲,入木三分,读之泣下。

  转入院内,先祖屈原的牌位映入眼帘。耄耋之年的屈原文化研究学者刘石林告诉我,祭祀屈原鞠躬即可,你是他的后裔,应该跪拜。于是,每次祭祀,我必恭恭敬敬上香,下跪磕头,当自己的额头吻撞先祖长眠的大地的刹那,我感到头发倒竖,仿佛和先祖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灵魂的对话。

  于是,我在《屈原颂》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的骨头连着你的骨头/我的肝脏连着你的肝脏/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眼睛/我的思想激荡着你的思想。”

  旁边,创建于宋初的屈子书院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历史上数次搬迁,书院总是与屈子祠相随相伴。今天,占地140亩屈子书院已经重新建成。比邻的诗歌国际交流中心即将落成。

  屈原墓位于汨罗城北玉笥山东5公里汨罗山,比邻京广线,是汨罗江畔另一个重要的景点。在2公里范围内分布着12个高大的墓冢,墓冢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相传为屈原的“十二疑冢”。

  通常只有皇帝才有疑冢,为什么屈原会有“十二疑冢”?据传,屈原投汨罗江十日后才被打捞起来,不幸头部被大鱼咬去其半。其女(学术界有称其为屈原姐姐或学生等说)女媭给他配上半个金头,安葬于汨罗山。

  楚国贵族反对者欲掘墓鞭尸,夺其金头。女媭闻之,便以罗裙兜土赶筑疑冢。其精神感动了周围的百姓,大家鼎力相助,一夜之间便修起了形似小山的11座疑冢,连同屈原真墓共12座,故称屈原“十二疑冢”。其中最大一座,高14米,径44米,形如小山。

  河泊潭是一个清澈的水潭,是汨罗江畔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与屈原有关的遗迹。第一次来汨罗祭祀屈原时,刘石林专门带领我到这里瞻仰。他说,据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日,屈原就从这块大石头上怀沙投江自沉。

  此外,汨罗还有回龙门、沉沙港等大量与屈原相关的遗迹和景点。

  屈原晚年为何定居并魂归汨罗江呢?

  屈原前后两次被逐,在楚国大地,江汉洞庭,三湘四水之间流放行吟多年。洞庭古为云梦大泽,浩渺无边。古时,汨罗江注入湘江后汇入洞庭湖。在古诗文中,湘江、汨罗江笼统称为江湘。解放后,裁直的汨罗江直接注入洞庭湖。

  汨罗乃罗子国故地。罗姓是芈姓分支。屈原本姓芈。芈月系屈原学生,今有芈月墓在汨罗。

  因此,放逐的屈原最后选择定居在汨罗江畔。屈原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将其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当时,中西方文化巨子老子、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喷射而出,群星璀璨。

  屈原正处于这个时代的末期。当时,黄河流域诸子百家云集,长江流域独有屈原一人。他集政治家、外交家、改革家、法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思想家、学者、诗人……于一身,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从司马迁《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中可以得到印证。

  然而,放逐迫使失意的屈原完成了政治家到诗人、辞赋家的转型。当此之际,流放的屈原以其天才的创造力将其爱国的忠贞、忧民的丹心、渊博的学识、浩瀚的哲思……化作《离骚》《天问》等震古烁今的伟大诗篇。

  于是,一种新的诗体——“楚辞”产生了。

  屈原和“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转向个人创作。因此,屈原被尊为中国诗歌之祖,中国辞赋之祖。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殉国。周围的百姓划船打捞屈原。由此汨罗因此成为端午文化的发源地。端午因此自古就有“诗人节”的别称。

  屈原长眠的汨罗江因而成为中国诗歌重要的源头之一。
  


  屈金星(中)在江西修水和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余昌清(左)和杜甫墓祠管理所所长李建波(右)合影。

三、吾庐独破九州安

  
  结束汨罗的行程,我奔赴汨罗江中游拜谒杜甫墓祠。弯弯曲曲汨罗江的中游平江县境内两岸青山,连绵不断。一个多小时之后,我抵达平江县城。

  平江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宋炼钢已经提前等候。在“朦胧诗”兴起的时代,他是全国高校卓有影响的诗人,对屈原、杜甫特别有感情。他特意安排杜甫墓祠管理所所长李建波、平江杜甫研究会会长邓荣生陪我采风考察。史料记载,当地有杜甫后裔。我提出面见杜甫后裔。

  走进杜甫墓祠,恰遇天降大雨。雨顺着屋檐,流在天井里的水缸里,溅起的是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泪滴,还是一千多年前杜甫的泪滴,或是今天屈原后裔、杜甫后裔的泪滴?

  杜甫墓祠位于汨罗江畔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天井湖,距离屈原墓直线距离大约50公里。杜甫墓祠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风雨,形制依然。墓祠内保存有唐代覆盆式莲花柱基和各种烧字墙砖,为历代修葺之印证。现存墓祠为公元1883年清光绪九年重修。

  墓祠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3865平方米,主要包括墓、祠和僧舍三个部分,构成了一组墓祠合一,独具特色,极具文物、史学和观赏价值的祭祀性古建筑群。

  杜甫墓花砖结顶,一室二耳,红石墓碑,唐墓形制。

  公元1883年(清光绪九年)重修,改用扇形麻石结顶,碑文为:“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

  1983年,杜甫墓祠被列为湖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2002年开始,平江县人民政府对墓祠进行抢救性维修。千古名胜,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采。

  据说,全国杜甫墓总计8座之多。包括杜甫故里巩义、偃师等地都称当地杜甫墓为真身墓葬,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其实,有尸骨的墓应该只有一座,其它皆属纪念性的衣冠冢或空棺冢。

  对此,清代学者李元度、张岳龄分别作了《杜墓考》、《杜工部墓辩》,进行了论证。

  1984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认定平江杜甫墓祠为杜甫真身墓葬。

  2014年,黄河出版社专门出版平江杜甫研究会会长邓荣生的专著《杜甫在平江》。书中对此有详细的考证。

  杜甫,字之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为何葬在平江呢?

  公元768年,杜甫乘舟下洞庭,开始了晚年岳州(岳阳)、潭州(长沙)、衡州(衡阳)湖湘漂泊生涯。其因一是投亲寻友;二是钦慕屈原。

  杜甫一向钦慕屈原,承续屈原精神。他诗中写道:“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公元770年初冬,杜甫结束两年的湖湘漂泊,一心北归故里,孤舟沿着湘江进入洞庭湖,遇寒风恶浪,突发病患,资费耗尽,贫病交加。为了求医,他只好溯汨罗江往昌江(今平江县)投友。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在舟中,病重的杜甫伏在枕上,写下了绝笔诗篇《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后即病逝。

  杜甫舟行的是千年前屈原行吟的水路;杜甫病逝的是屈原一样漂泊的孤舟;杜甫长眠的是屈原自沉的汨罗江。

  和屈原一样,杜甫一生政治上失意、辗转漂泊,客死汨罗。但是,纵令命运多舛,他从未有改过家国天下的情怀。他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青铜般的诗句折射的是精神的光芒!

  他以1400首不朽之作,构筑起丰碑般壮丽的“诗史”,被尊为“诗圣”,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为中国乃至世界诗人赢得尊严。

  “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

  终于,汨罗江拥抱了诗祖屈原、诗圣杜甫两个伟大的诗魂。

  如果说,生于荆楚泽国浪漫主义的屈原是长江文明的诗意象征;那么,孕育于河洛大地现实主义的杜甫则是黄河文明诗意的象征。杜甫归葬汨罗江是否象征着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诗意的交融?

  史载,杜甫葬平江,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干戈扰攘,归葬故里未果,杜甫后裔落地生根,自此繁衍。平江《杜氏族谱》载:杜甫为开基始祖。目前,平江有杜家洞村,全县有杜姓2000余人。

  在平江,我见到了杜甫的后裔杜连山,我们约定,共同弘扬中国优秀诗歌文化传统,推动中国诗河汨罗江品牌。

  平江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宋炼钢、杜甫墓祠管理所所长李建波、平江杜甫研究会会长邓荣生均表示,打造平江杜甫墓祠诗歌文化名片,发展平江文化旅游,打造中国诗河汨罗江责无旁贷。

  结束平江行程,杜甫墓祠管理所所长李建波开车专程送我赶赴汨罗江上游江西修水黄庭坚故里和墓庐,探寻汨罗江源头。
  

屈金星和杜甫后裔杜连山(左)
 
四、魁伟文章绝当世

  
  车行两个多小时,我们抵达江西修水。修水位于江西九江,地处赣、湘、鄂三省的交界,古属洪州分宁,因境内修河得名修水。

  到达当天,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余昌清接待我们,陪同考察纪念馆——这是我,也是李建波首次来到修水黄庭坚故里。
  当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余昌清和杜甫墓祠管理所所长李建波与我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是否标志着黄庭坚、杜甫和屈原两千年多年来,首次诗意的互动?

  闻知我来访,黄庭坚两位后裔黄华龙、黄国华早早地等候着我。一下车,他们便走上前来,热情地握着我的手——或许,这是两千多年来,屈原后裔、黄庭坚后裔首次在黄庭坚故里诗意的握手?

  我们站在黄庭坚高大的雕塑旁共同合影。

  他们把一本《家谱》赠给我。家谱上清清楚楚记载着他们和黄庭坚的源流。

  厚厚的黄氏家谱《双井世家》和我珍藏的《屈氏家谱》一样犹如长城砖般厚重。这一部部家谱,构筑成中国文化的长城。

  汨罗江的上、中、下游分别长眠着黄庭坚、杜甫、屈原,诗河浩荡,千古不绝——这是一条诗歌黄金旅游线路。

  我倡议,湖南、江西两省汨罗、平江、修水三县市联袂打造中国诗河汨罗江诗歌文化旅游联盟,推出中国诗河汨罗江洞庭湖文化旅游线路,吸引大批游客尤其青少年来研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这和六年前,我和中国旅游报记者张明灿首倡的河南鹤壁的中国诗河淇河异曲同工。如果说,中国诗河淇河奔流的更多是《诗经》;中国诗河汨罗江则奔流的更多是楚辞。南北两大诗河滋润的是诗意浩荡的中国。

  纪念馆位于修水县城南山崖,为黄庭坚少时读书游憩之地,是国家4A景区。纪念馆占地46亩,有山谷祠以及宋代以来摩崖石刻群、黄庭坚书法诗词碑廊等景点。纪念馆里黄庭坚、苏轼青铜塑像亲密无间,亦师亦友。

  随后,我们走访黄庭坚故里双井村。双井村距离县城10公里,位于修河之滨。因村里井中二泉涌出,故名双井。这里自古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史载,仅宋代双井黄氏家族就出了48位进士,其中四人官至尚书。因此,双井被誉为“华夏进士第一村”。黄庭坚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先后瞻仰双井村黄庭坚故居和墓园。双井村与黄庭坚相关的景点众多:双井、碑廊、展室等。黄庭坚故居占地970平方米,展室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黄庭坚的生活。黄庭坚幼而聪慧,少有文名。成年后,黄庭坚出仕汴京,宦海沉浮,流寓江汉。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黄庭坚客死广西宜州贬所,三年后,归葬故里。

  黄庭坚墓园坐落在村西南,占地600平方米。墓前刻“宋谥黄文节公之墓”。1959年,黄庭坚墓园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进行了全面维修。

  黄庭坚字鲁直,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堪称“诗书画”三绝。其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庭坚和苏轼双峰并峙,诗书画皆擅,共同构成宋代文艺的高峰。

  史载,“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苏轼赞誉黄庭坚:“魁伟之文,绝妙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如果说,唐代“李杜”并称;那么,宋代“苏黄”并驾。大体而言,李白、苏轼是浪漫主义,杜甫、黄庭坚是现实主义。

  就诗学而言,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然而,苏诗以气运笔、变化莫测,成就虽高,无迹可求,罕有师者,难成流派。

  黄庭坚师宗杜甫,开创“江西诗派”。该派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法度严谨,易于学习,追随者众,对后世影响深远。黄庭坚是开派宗师和领袖,因此被尊为“江西诗派”始祖。

  宋末,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诗人方回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追本溯源,杜甫乃“江西诗派”的源头活水。

  杜甫师宗屈原。毫无疑问,黄庭坚同样师宗屈原。究其根本,屈原乃杜甫、黄庭坚等几乎所有中国诗人共同的祖先!我们身上传承的都是屈原的基因啊!

  在修水,我们有一个新的发现,屈原的女儿女媭(当地称为纬英)在这里被尊称为“女神”,有庙祭祀。当地人称,女媭是女性的保护神——从中折射的其实是对屈原的钦敬和热爱。
  

屈金星和黄庭坚后裔在黄庭坚故里
 
 
五、忧乐天下我担当

  
  最后一天,修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汝琴,修水县县文广新旅局局长梁红特意安排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余昌清和当地诗人戴逢红、晏巍清等一起陪同我探寻汨罗江源头。

  车子从修水县城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达三省交界的黄龙山麓黄龙乡。

  在一个茂林修竹掩映的山谷,磊磊乱石中流出一道澄澈的山涧——这就是汨罗江的源头。

  同行的当地专家指着背后的黄龙山介绍说,这里是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天的雨水降落在山顶的池子里,一边流淌成了汨罗江源,汇入洞庭湖;一边流淌成了修水河源,汇入鄱阳湖。无论从自然地理意义上,还是诗歌文化意义上来说,汨罗江和修水河同源。修水河畔的黄庭坚墓其实也在汨罗江畔。

  我们下了车,踩着石头,来到涧边,掬水在手,畅饮魂牵梦萦的中国诗河的源头活水。

  一个硕大无朋的巨石屹立在汨罗江的源头,仿佛一座小山。我诗情逸飞,乘兴攀上巨石,站在汨罗江源头,向苍天扬手。

  往事越千年。站在中国诗河汨罗江的源头,我和屈原、杜甫、黄庭坚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2000多年前,屈原行吟在汨罗江畔。彼时,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编篡者孔子已经仙逝两百多年;西方《荷马史诗》的作者荷马也已经去世数百年。而李白、杜甫、苏东坡、但丁、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类一流的诗人尚未出生——屈原是横绝世界诗坛的太阳。

  我个人认为,如果说荷马是人类叙事诗祖,屈原堪称称为人类抒情诗祖——而抒情更逼近诗歌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荷马和屈原是人类诗坛的两个始祖,是人类诗坛的双子星座。

  自卑的中国评论家说,中国汉民族没有史诗——屈原的《天问》无论视野的广博,哲思的深邃,都远胜世界上很多史诗。屈原投江不是一首壮丽的史诗?

  西汉文学家贾谊、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来到汨罗江畔凭吊屈原,分别写下了《吊屈原赋》、《屈原贾生列传》。其实,司马迁创作的“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不是史诗?中国浩瀚的《二十四史》不是史诗?

  我个人认为,中国以屈原、司马迁等为代表的文学家、史学家何等睿智:将抒情交给诗歌,构筑抒情诗的长城;叙事交给史学,构筑历史学的长城。中华民族以诗学、史学的双重长城构建人类文明的昆仑。

  相反,缺乏史学传统的西方,却以诗代史,诗史不分,味同嚼蜡,两败俱伤。古代的西方没有明确的抒情文学、叙事文学意识,甚至连文体都没有很好区分。

  千年以后的盛唐时代,李白、杜甫、黄庭坚来到了汨罗江畔。

  就文化而言,唐宋并称,堪称中国,甚至人类文化的高峰。就诗学而言,唐宋诗词双峰并峙。唐宋是中国乃至人类诗歌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彼时,西方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人类一流的诗人大都云集在中国。汨罗江、洞庭湖作为中国的水运枢纽,拥抱接纳了李白、杜甫、孟浩然、黄庭坚、张孝祥等几乎唐宋所有重要的诗人。汨罗江、洞庭湖的每朵荷花都是楚辞的青光,每朵浪花都是诗意的惊涛!

  李白乘舟溯汨罗江到幕阜山炼丹吟诗,而杜甫则长眠于汨罗江畔。李白赞屈原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丘山。”

  复300年之后的北宋时代,杜甫的追随者黄庭坚生于并葬于汨罗江的上游江西修水。黄庭坚在《书幽芳亭记》中神追屈原。

  千秋诗心,万古传承。复近千年后,新诗的奠基者郭沫若来到了汨罗江畔。据说,北伐时,郭沫若曾夜宿屈原墓,此后文思精进。抗战期间,郭沫若如有神助,数日挥就话剧《屈原》轰动山城。1978年,郭沫若接到汨罗屈子祠题词邀请,病榻上的他已不能动笔,口述集屈原诗句:“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为联,由于立群手书。不久,郭沫若逝世,此联成为其绝笔。至今,这幅对联仍悬挂在汨罗屈子祠。

  著名诗人余光中来到汨罗江畔祭祀屈原和杜甫。他先后为屈原写过九首诗。他写道:“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题词勉励我:“继高阳之遗风。”洛夫生前对我说,对汨罗江心向往之,并给我手书他纪念屈原的诗歌。去年端午前夕,我陪同著名诗人郑愁予来到汨罗江。他在屈原像前朗诵长诗祭祀屈原。他说,汨罗江是诗歌的圣地。他奋笔为我们题写:“中国端午诗会。”

  中国作协副主席、具有国际影响的诗人吉狄马加来到了汨罗江畔。他写下了《谁也不能高过你的头颅——献给屈原》。被誉为“活屈原”的行为朗诵艺术家姬国胜在中国诗歌春晚上用声音的狂草通过圆点直播向全球演绎了不朽的中国诗魂!

  耄耋之年的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周笃文先生来了。他称赞:屈原是诗歌的东皇太一,是诗歌的太阳神。

  著名诗人杨炼来到了汨罗江畔。他在太平洋的诗歌邮轮和我对话时候曾说,谁的诗歌超过了你的祖宗屈原?

  著名诗人洪烛来到了汨罗江畔。他疯狂地写下了2800行的长诗《屈原》。他写道“谁说我的祖国没有史诗?离骚是用血写下的。”

  喝着汨罗江水长大的著名诗人周瑟瑟天天都在以诗歌祭祀屈原。当他在聂鲁达的故乡和聂鲁达的灵魂展开对话,他说,屈原的灵魂刹那在他的身上复活了,他演讲的辞锋里张开的是自信的、诗意的闪电,引爆的是哲思的雷霆……

  今天,我站在汨罗江源的巨石上。我站的巨石和当年屈原投江站立的是同一块巨石吗?我和杜甫、黄庭坚站的是同一块巨石吗?是耶?非耶?我们站立的是同一块巨石——中国大地,是小小的地球!

  汨罗浩荡,下注洞庭。庆历六年,大约黄庭坚一岁的时候,汨罗江下游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落成,范仲淹为之写下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意名句顿时使岳阳楼高耸起人类最崇高的精神海拔——虽然,范仲淹没有亲临斯楼,但是,他已经神游于此!

  范仲淹忧乐天下的精神源于哪里?也许,我们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中找到答案——那是熔铸在中国人骨子里“虽九死未悔”的担当!

  文章憎命达。屈原、杜甫、黄庭坚都是政治的失意者。宦海沉浮,辗转漂泊,他们唯一未尝改者,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情怀也!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些写在三湘四水、汨罗洞庭流域的诗句,传承的何尝不是一种充塞在天地宇宙之间光耀日月的精神?

  在汨罗江畔,我终于找到了中国诗歌精神的源头,找到了大写的中国自信和大写的人类精神——

  天下担当!担当天下!

  只是今天的“天下”不同于古代的“天下”,今天的“天下”是诗人心中小小的寰宇,是整个诗意的宇宙!

  “心事浩茫连广宇”,“要将宇宙看稊米”——折射的是屈原《天问》中永远难以破译的源于外宇宙的博大和神秘!

  

屈金星汨罗江源头


六、朝云往日攀天梦

  
  端午节自古就是诗人的节日。

  试问人类历史上,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为纪念一个诗人专门设立法定节日?

  作为屈原后裔,我不止一次沿着屈原流放的路线,踏遍荆楚、湖湘大地,进行“一个人的诗歌万里长征”;我不只一次率先倡议发起全国屈原后裔和全球华语诗人来汨罗江祭祀屈原。

  我率先倡议发起中国诗歌春晚并成功举办六届,会场遍布全球60个城市,辐射数十个国家。今年端午,我们首次推出首届中国诗歌“夏晚”端午“云”诗会,著名朗诵家瞿弦和领衔18位朗诵家演绎我创作的近600行的长诗《屈原颂》,通过圆点直播、华语之声向全球辐射屈原精神和中国诗歌的光芒!

  一场更加盛大的诗歌活动将在汨罗江展开。2020年,汨罗将举行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节”,活动本来拟于端午节举办,因为疫情的影响,将移至秋冬。

  “秋风兮袅袅,洞庭波兮木叶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当全球的诗人在中国诗河汨罗江站定,那些星斗般闪光的诗句将蜂拥我们的脑际,化作银河里的繁星。黄庭坚诗曰:“朝云往日攀天梦。”杜甫诗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屈原诗曰:“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届时,来自世界的诗人将云集汨罗江畔,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的后裔将和荷马、莎士比亚、但丁、泰戈尔、庞德等的后裔展开壮丽的诗意对话!

  诚如我在《我和屈原同一个DNA》中写道:“我和你同一个DNA/下同子孙,上同炎黄/我和《楚辞》同一个血脉/上联长江,下通太平洋。”“当我拨亮辞赋的天眼/魑魅魍魉何处躲藏/当我高扬诗歌的大纛/中国精神四射光芒!”

  中国诗河汨罗江浩荡的难道不是光争日月的中国精神和充塞宇宙的人类精神?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人物故事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