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仁满 时间:2020-09-18点击:11586

探访湖湘文化的灵魂
——读陈惠芳诗集《九章先生》有感
 
彭仁满

 
 
刚在网上沉浸完残雪的“灵魂”小说创作说,又看到陈惠芳的最新九章《粮食》。刚刚读完,沉思遐想着,快递哥的铃声又把陈惠芳的诗集《九章先生》“振到”了我的手中。


封面是如水的蓝色,张扬着洞庭八百里的波涛。翻开崭新的诗集,都是陈惠芳在我30多年断诗时期写就的我没有拜读过的诗章。心中难免有些苦涩,也为他坚守40年诗歌创作的毅力而折服。
我把《南楚文化探秘》的写作放在一边,花了三四天时间,认真学习《九章先生》,视线直航九章的粒粒汉字。正如他看湘江“注视你,/滔滔不绝的语言,/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打湿了我”。
他的《湘资沅澧组曲》中,我竟然看到的都是南楚文化的辉煌倩影。这部作品,浓墨重彩的都是荆楚文化,也给我的《南楚文化探密》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幽深的洞口。

仔细品味这些诗章,却并不是当今的山水旅游诗,而是作者熟知历史、带着自己思考的一部历史文化的心灵审视诗。历史学家是透过历史的表层写史,诗人是透过历史的灵魂写史,因此有荷马史诗,有屈原《楚辞》,《九章先生》写就的也是湖湘文化灵魂的历史。

残雪说:“伟大的作品都是内省的、自我批判的。”“如果作家的作品能够反映出人的最深刻、最普遍的本质(这种东西既像粮食、天空,又像岩石和大海),那么无论哪个种族的人都会承认她是伟大的作品——当然这种承认经常不是以短期效应来衡量的。”而这种本质是灵魂才能反映的。

看完了《九章先生》,我倒是觉得残雪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以此观之陈惠芳的诗歌作品,应该是基本达到了这个境界的。


作者陈惠芳

根据考古界近几十年的发现,地史时代的湖南洞庭地貌,就是黄帝登熊湘、张乐的洞庭之野,说明南北洞庭湖在那时是河网密集的平原丘岗地带;湖南境内的许多凤凰山、凤凰台的传说都记载了黄帝张乐、凤凰应律的故事,说明黄帝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史载扬越、三苗等民族先后在此开拓,所形成的祭天、祭地、祭龙、祭先祖的巫文化曾经是湖南文化的主体,楚国统一后与北方的华夏文明开始联体而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就像南北结合的一对夫妻,孕育出了《楚辞》为代表的楚文化,成为了蓝墨水的上游,从而把北方的粗犷、现实、直白和南方的温柔、浪漫、含蓄结合到了一起。而春夏秋冬明显的气候特征又把湖南人演变成了不怕冷、不怕热的体质,从而产生了南征北战、战无不胜的湘军;长沙大会战更是打出了湖南人的血性。

洞庭湖广阔的稻田和洞庭天下水,成为了湖湘文化的物质支撑。“湖广熟,天下足”。楚国曾经以湖南作为后方粮草兵源基地,挺进中原,问鼎天下,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湖湘文化有史可考是从荆楚时代开始的。
 
善待稻子,善待粮食。
我与我们都不会歉收一生。
      ——陈惠芳《粮食》
 
水稻是我们的粮食,也是我们的生命。它孕育了洞庭湖6000年的文明,是有物可考的第一世界文明发源地;因此对水稻的审视也进入了诗人的笔下。

陈惠芳在《粮食》一诗中写道:“稻穗向土地低头,/因为自身的份量。/我向土地和稻穗低头,/与轻重无关。”的确,我们必须向稻穗低头,要敬仰膜拜,它就是我们的母亲。

此首诗中金句不断跳跃,在历史的空间盘旋回绕。“如果我的嘴边,/散播了一把秧苗,/也会长出古铜色的颗粒。”“湘资沅澧。/大大小小的粮仓,/像大地的补丁。”“稻穗的锋芒犹在。/一串一串的手镯,/闪烁着秋天的底色。”“故乡的稻田没有消失,/只是被整理、被归纳,/成了一个厚实的文档。”“长势良好的稻子,/端坐在一望无垠的课堂里,/聆听山水清音。”此诗最后写道:“一粒一粒,/从我的手指缝里,滴落。/亲爱的粮食,/多像我读过的汉字,/微小而势不可挡。/善待稻子,善待粮食,/我与我们都不会歉收一生。”

“善待稻子,善待粮食,/我与我们都不会歉收一生。”这是陈惠芳的心理坦诚,更是疾呼,也是对历史的认定。这是他把思维照进远古文明进行探访的一个视角。

粮食是我们的命根,水稻是湖湘的命根。每到秋天,金黄的稻子都会撒播生命的灵光。
 
如果我迁居于亿万年以后的海洋
连绵不断的章节依然托举着
无与伦比的威严
——陈惠芳《张家界》
 
我不知道为什么陈惠芳把诗集命名为《九章先生》。而他的《九章先生》写的是他54岁的生日;他后来喜欢写组诗,大多是九章。也许因此而故,但也不尽然。而《九章》早就是《楚辞》中的顶梁之作。屈原在此《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而怀沙殉国在湘水汨罗江河泊潭。回看陈惠芳《九章先生》的篇章中写了屈原的“浩浩沅湘,分流汨兮”的四水、九江,也写了屈原的“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洞庭,所有内容基本都是屈原曾经游历居住过的地标在诗歌中呈现。是不是陈惠芳心中有浓烈的《楚辞》情节?也许这个情节在他的潜意识里,或者在他的幻梦之中。也许诗人就是就屈原的足迹而定名九章吧。《九章》是楚辞中最辉煌的篇章,想必《九章先生》也能成为新乡土诗的顶峰之作。其实,这本诗集我发现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内容、意象、语言、技巧、艺术,都有《诗经》和《楚辞》的影子在其中荡漾。但如果仅仅如此来解读《九章先生》会解读得支离破碎,而不得灵魂的洗涤。

陈惠芳把《黄河的走向》放在首篇位置,是要表达黄河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支源头么?“当不同凡响的骨灰,/播进滚滚波涛之中,/是哪一种食灰动物,/将成为化石,等待挖掘?”的确如此,“我听到了河段两头的水声,/正来回走动,/哲理性的踱步或停顿,/会诞生一些伟人。”

黄河、长江两条河在历史时空上交融碰撞,在南洞庭产生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两位人物,诗人屈原和毛泽东。因此《南方山脉》也自楚时就挺起了傲骨,“从此,我们以岩浆充饥,/靠火山说话,/靠地震撕裂孤寂与宁静的欢乐,/渐渐成为山脉的一个章节。”《张家界》一诗却如一个湖南铁汉发出“如果需要我死亡”“我立即停止火山爆发/像一枚鱼化石/安静地躺在波涛之外”的誓言,死后也要“沉陷地活/隆起地活”“死亡以壮美的形式活着”“如果我迁居于亿万年以后的海洋/连绵不断的章节依然托举着/无与伦比的威严”。这就是湖南的山,湖湘大地的铮铮傲骨、顶天的栋梁。湖湘大地溶入华夏,靠的就是这种气派。因之杨度就敢豪言:“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人从骨子里都有一种这样的血性,不会承认“南蛮”,因为洞庭文明是领先世界的。

《城头山》可以作证。“一段土墙,改变历史的走向/一粒稻谷,举起时光的锋芒”,“这是六千年的徽章/这是六千年的胎记”,“我寻找六千年的最后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基酒/我只要这一滴/滴在我的血液里/我只要这一滴/点燃先民的火焰”“我宁愿把它当成/一根一根巨大的香柱/燃烧六千年后/积累成我的精神”。此诗之中还有许多刺痛灵魂的诗句,他就用这些带血带泪的语言探访古城的先民。
自豪的6000年历史,作为湖南人当然也会跟着自豪一下的。
 
写满奏折和诗歌的湘水,
漂满桃花和警句的湘水,
在某些段落苦痛。
——陈惠芳《湘江水》
 
针对《里耶》秦简出现的许多历史并无记载“洞庭郡”一名还有其它,诗人挥动诗歌之剑直指历史,反思历史。
“一尊兵马俑,让秦站起/一枚简牍,让秦倒下”“里耶是一枚生锈的图钉/却顽强地将风化的痕迹/钉在自己的手掌里”。我们相信历史,但有时历史却埋没入地下,而诗人把酉水比喻成了酒,里耶就是这个酒潭的封口,埋入地下2000多年的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的确也有一种要改写历史的快感。
于是《湘江水》从长江和黄河的喉咙里“悠然升起”,湘水这条河流中,历史流传的是水神二妃、舜帝、大禹治水、诗人屈原、杜甫的故事,还有柳毅传书的人神爱情;因为汨罗江、因为龙舟,湘水自汉代始就开始了诗河的澎湃。加上唐之后的贬官来到湘地,中国历代的顶尖文豪都前来朝拜屈原、黄陵(二妃)、九疑(舜帝),特别是潇湘八景宋代始成为众多文人的“新概念作文”,乾隆帝也乐此不疲,共同把湖南山水化成了圣地,成就了2000多年湖湘文化灿烂史。初步统计自汉代始至清写湖南山水及古迹的诗歌就达到近3万首。大家熟知的《楚辞》《桃花园记》《捕蛇者说》《岳阳楼记》《爱莲说》等,也都是盛开在湖湘土地的文化鲜花。
因此陈惠芳说“写满奏折和诗歌的湘水,/漂满桃花和警句的湘水,/在某些段落苦痛。”“湘水流,/从名人和子民的指间和肋骨间,/缓缓流过,留下碘酒和勋章。”这是一种灵魂上的审视。在《湘江颂》里,惠芳又纵情而歌:“河流,/就得一往无前地流,/河流就得告别深潭与飞瀑,/河流就得穿越礁石与险滩,/河流就得撕碎投影与浮萍”“流出伤口,/流出惊天动地的传奇”“湘江颠覆无数脸孔,/又漂流无数梦想,/湘江唱着无字的歌,/却叫板所有的字典”;这就是湘江,英雄的湘江、开拓的湘江、创新的湘江、进取的湘江,这就是湖湘文化的灵魂。
 
水太深
比水更深的是
悲愤
比悲愤更深的是

——陈惠芳《汨罗江》
 
用诗歌的方式来探访湖湘文化,首先诗人必须全面了解湖湘文化,这其实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诗集《九章先生》用了30多年时间,利用记者的身份全面涉猎到了。虽然有些遗漏,但洞庭湖周边的“资源”他都差不多采取到了。湖南独特的山、水、神、人构成了一个文化圈子。对诗歌而言,这更加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为他必须以诗人的思维对这些发生过(含传说)的、存在着(含考古)的历史要再次进行思索,在触摸和沟通中接通湖湘文化的灵魂。
湖南不但有山有水,更有水神。影响巨大又深入文化的水神是二妃。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后人称湘妃。曾经位处营田黄陵山上黄陵二妃墓,就是三湘七泽第一胜迹所在。
陈惠芳的《湘》写道:“湘妃追随舜帝/一路泪奔/凋谢在最后一根湘竹下”;《洞庭·斑竹泪》云:“是我的雨水奔涌出我的眼框/是我的悲伤飞溅到斑竹之上”。
而屈原也是水神,端午用龙舟纪念屈原,是自汨罗河泊潭开始的。曾经的河泊潭屈原庙和黄陵二妃庙仅20公里,在汨罗江一北一南,成为唐代后文人墨客朝拜的圣地。
陈惠芳写汨罗江、写屈原,诗集中有许多地方出现。如《洞庭》《湘资沅澧组曲》《汨罗江》《宋玉》等等;特别感人的是诗人穿越历史和现实而写就的《汨罗江》。
“我匍匐在汨罗江边/犹豫了一个晚上/要不要一口气将江水喝完/才能让屈原/水落石出?”;“水太深/比水更深的是/悲愤/比悲愤更深的是/火”;“心被蒸发/只剩下一粒/苦涩的/盐”……诗人喝汨罗江喝出了苦味盐味,也喝出了叹息和哀伤,更喝出了火的激情。
 
诗集《九章先生》精彩如橘子洲盛开的焰火,深沉如湘水大地的地下溶洞,神秘如《神龙架》的原始山林。
玉女二妃的爱情延续在《奔腾的爱情》里,鲜艳的莲花鲜活在诗人的朵儿身上;《鼓舞》跳动的是披“萝”山之精灵的身影;《茶马古道》飘动的是丝绸之路的跋涉……
诗人领悟的是文化的哲思,我们领悟的是诗人灵魂探视的出处;灵魂如梦幻,我们可以跟着诗看到星空,看到黑洞,更会看到阳光。
《太阳九章》正挥洒湖湘大地……
 


 
 
 

责任编辑:刘雅阁

分享到:
更多 新书推荐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