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邦民 时间:2020-11-28点击:983

《当年中学生》期待您的佳作
—— 难忘的阳光灿烂的青涩岁月
 
 
 
    时代大潮,汹涌澎湃;回首当年,恍如隔世。
 
    当年“老三届”(1966~1968年初、高中学生),“新三届”(1969~1971)对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点滴、记忆犹新;留下痕迹、感慨万千,对比今昔、继往开来。
 
    我们是一群志愿者,尽义务为“当年中学生”留下少年时代的回忆。
 
    不论是酸甜苦辣、百般滋味,还是稚气未脱的羞涩;不论是雅文趣事、平凡岁月,还是意味深长的经典场景;我们将它以原生态保留,给历史留下见证,让世人、后代给予评价。
 
    请“老三届”“新三届”留下您那独特篇章,让五彩缤纷的浪花,汇成气势磅礴的波涛,惊涛拍岸、滔滔不绝,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本书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您以各种形式参与。
 
 
(当年李西九采访当年王朔)
 
 
  可笔名,可真名实姓;可写自己,可写别人;可写北大荒,也可写南海潮;可写西双版纳,也可写上海知青......总之,只要是你难忘且有纪念意义的学生时代的青春岁月都可。无论是一将成名的风云人物,还是凡人小事的平民百姓,都可写出当年“阳光灿烂、青涩岁月”。文章可写一鳞半爪,也可长篇大论;可写百字经典,也可万言长书;海阔天空、自由发挥。
 
要求:真实记录、朴实无华。
 
文章写好后——短发微信,长发QQ;
微信:15327130692
微信:13720184194(老酒)
QQ:842588329@qq.com
   
  请作者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当年中学生》编辑部
                                          2020年11月 启
 
 
 
附一:
 
编辑部成员——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资深编辑
《电视月刊》资深编辑
《书刊导报》资深编辑
《中美时报》资深记者
……等
 
 
 
附二:
 
例文——
 
黄石路中学
 
作者:陈瑞文
                                                            
      位于汉口荣光堂附近的黄石路中学,留下了我初中3年的回忆。
     这个学校普遍被社会认为不怎么样,但是教我的3个授课老师都是非常厉害的。
    孔KLY,后来是武钢三中的特级数学教师。
    方FSZ,原来北师大的高材生,教语文。
    余YYW,教英语,《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的高足弟子。
    教生物的卢老师也非常牛。
    初三学校搞数学竞赛,我碰巧得了第一名,老师要我上台发言,发言稿也通过了。
    但是第一次上台,心是虚的。台下有人嬉皮笑脸,我慌了,下面笑了一大片。
    我照读发言稿不就完了,但是人一慌,口不择言:“听一下好不好,总有一点好处吧。”
    笑声更大,乱了。
    怎么敷衍完事,也没有印象,人都麻木了。
    下来孔老师说:“管下面怎么笑,照着读发言稿也不会吗?哎!”
    于是“总有一点好处吧”,成了我的代名词,认识、不认识的,见面就这么一句,然后嘻嘻哈哈。
    多年后同学会,见面聊天,不一会就谈起这事,那句“名言”成了我的标签!
    带他在台下嘻嘻哈哈的是我的同座CWN,他年龄大一点,考试要我帮忙。作为回报,他扬言:”谁敢欺负我的同座,担心我的拳头。”
    有个故事,说出来有点不敬。孔老师出的数学竞赛预备题几百个,ZPL老师担心不堪学生提问,找我妈妈要我的解答(妈妈也是本校教师),我全部都给她了。
    但是不专注教学的人,始终如一,她后来热心搞政治,据说也没搞出什么名堂,可能早逝,可惜。
    外语老师是一流的,不止外语好。我到他家去玩,他说:“黑格尔说过:战争是民族的清洗剂”,他到一个普通中学做老师,太屈才了。
    有一次上课,他点名我背课文,背了;问我下一课自学没有,能不能背?
   下一课是“冬天”,非常简单的几句话,我也背了,他非常高兴。
    后来他借题发挥:”都这样学习,我多省心啊!”
    团委书记GJC,问我:“准备发展你入团,你父亲帽子摘了没有?”
    我哪里知道?你们都不知道还问我,不是“重在表现”吗?
   我说:“可能没有摘吧。”于是我直到毕业,也没有入团。
    据说此人后来因为对学生非礼,?号子关了几年,我相信是真的。
    评“三好学生”,我提名上去,班主任不批。
    这人外号叫“马三翘”,她嘴巴翘、胸大、臀部大。对人非常政治化,自己出身就那样,反而更“左”。
    她把班干部搞到她家做卫生的事,传了出来,人人鄙视,她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有一次,我在走道上梯子好玩,本来就不应该放路边,别人上梯子,我凭什么不能?
    偏偏就不能:一个教政治的矮子、猪头,突然一吼“乱爬什么,莫以为你是老师的儿子!”
    天哪,我上梯子是仗了老妈的权势吗?我哪一天仗势欺人了?平等待遇到没有!
    当然,我只好灰溜溜下来。一声不吭。
   我妈妈是教数学的,他敢放肆;如果是书记、校长,老子抽你两耳光,你敢放个屁吗?
    优秀的老师,依然优秀;不学无术的痞子,依然一钱不值。
    黄石路中学后来改名“向警予中学”,据说向警予是这里被害。
    其实用得着改名吗?向警予烈士的精神还有多少?
    ”荣光堂”钟声依旧,它永远不紧不慢、如泣如诉。
 
                                                         (完)
 
 
 
    陈瑞文,男,生于武汉。武汉六中66届高中生。1969年~1978年下放湖北黄冈。后进入大学、博览群书5年,旋即效劳于市、省、国家科技部系统。兼武汉、深圳赛格、大百科全书、贵州教联、夜郎湖开发区等多家国企、民企的策划、编辑、管理工作。
 
 
 
        
油灯夜读气自华
 
李西九
 
 
    我下乡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生产队离安电灯的日子,还在那遥远的地方。为点灯省钱,就找队长要点抽水和打米用的动力机柴油。满屋黑烟,看一晚上书,第二天连鼻孔都是黑的。
 
    邻队的知青告诉我,你勤快点,用剪刀多剪几次灯蕊。好办法,果然土砖房里亮些了,黑烟也不那么呛人了。当我再翻开几天前从钟祥县城卖回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那油墨香就更亲切了。
 
    于是,只有自费订报。钱呢?有点,因为我比邻队知青工分高一两角钱。
 
    我们五队每年工分在全大队是最高的,最多时达每个工四角多。就是说,一个正劳动力,一天?可得四角多钱。这在当今的年轻人看来,可能难以理解,这么少,吃什么?
 
    工分高一点,原因一是五队靠公路边,交通便利点,好田多点。二才是最根本的,就是队长胆子大。我下到队里才听说,队长史发友同志有次在东桥区开会,领导点名要他站起来。后来要撤换他,但贫下中农通不过。为什么?
 
    我们丘陵地区地多人少,对上级强令种“双季稻”没人想干。但党员队长得服从,结果年年收成不好。史队长呢,呵,人们都管他叫何(活)队长。因为南方人讲话无卷舌音,史听起来就像“死”。
 
    回城后,我到钟祥县?访报导,只要有空,就会去看他和众乡亲。他去世后,连同己故的原大队陈书记和杨老板(房东),由他们家人引路,在坟头烧纸,炸鞭,内心呼唤着:不孝之老九,来看你们了……
 
    还是回到订报。最想看的当然是《参考消息》。那年月,一个知青,又不是什么区、公社一级干部,邮局肯定不订。于是我曲线救国,先订《湖北日报》,见订阅同志好说话,便试探,能订《参考》吗?他竟填上表格了。如此一来,虽加重了经济压力,毕竟能看普通老百姓难得一见的外电新闻了。
 
    订了不到一年,实在无钱维持两份报纸,只好再麻烦那位同志退订《湖北日报》。他面有难色,劝我道,《湖北日报》内容还不错,值得看。但他似乎理解知青生活不容易,还是勉强退订了。
 
    人是要有感恩之情的,这一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青海湖畔藏民帐篷里做客时感受最深。那次是青海电视台拍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我趁空隙请西北民族学院毕业的剧组朋友引荐,造访牧民之家。
 
    主人举杯饮前,先以食指蘸酒,拇指配合,朝空中弹出酒雾。接着再蘸一次,弹向地面。何意?不忘上天关照,不忘大地哺育。
 
    靠天吃饭,牧民的感受并不比中原农夫差。
 
    我不知姓名的可敬的邮电工作者,我艰难岁月读书生活中送来精神食粮的友人!我对你至今心怀感激和思念。
 
    相逢何必曾相识。
 
    使我感动的,还有一位陌生朋友,那是在钟祥县城《新华书店》的柜台前。
 
    那一年的那一天, 我远隔着柜台,眺望着靠墙的一排排书架,伸长着鸭一样的脖子。那一本,对。瞪大有点近视的眼睛,我请售书店员拿书给我看。还有……我语气极为恭谦,因为售书员实在有点不耐烦我这个拿了好几本,又都一一退回的人。好不容易从五十多里远的稻田里洗脚进城,对于书,就如高尔基说的,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
 
    你是想买书吧?
 
    久违的武汉口音响起。一个瘦高个子的同龄人向趴在柜台上的我俯下身。
 
    是的。
 
    我草帽遮颜过闹市,却常作若有所思状,知青者是也。他乡遇故知。他曾是知青无疑,可能是留在县城工作了,我想,这才惺惺惜惺惺。
 
    你如果钱不够,我可以借你。瘦长人的武汉乡音,打断了思绪。
 
    不,我钱够。说完,我躲避对方热情的目光,竟自离开了。
 
    我至今头脑里还有那位不知姓名的瘦高个儿的影子。你还如当年那么富有同情心,视读书人为友,并健康地生活着吗?我在心里为你祈祷。


作者简介
 
    李西九,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人,土家族。在武钢三中、武昌水果湖中学读过书,在湖北钟祥市东桥镇团山村当过五年半中国农民。后招工到武钢在子弟中学教书,在中小学教育处参与《教育志》编写。之后招聘到湖北电视台《电视月刊》做编辑、记者,并做行政管理和纪检工作。创作的八集电视连续剧《毛泽东在武汉的故事》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江西卫视等台播出。
 
 
(完)
 
 
(人人艺术网武汉工作站刘邦民 供稿)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网文精选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