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华 时间:2021-05-10点击:1343

闯王陵前
 
郭华
 
    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次去欧洲,我提出利用星期天参观滑铁卢,当地的朋友婉转表示:在欧洲,滑铁卢意味着失败。我懂得,就像中国人说某个地方不吉祥一样,最好别去。但我还是去了,而且有许多感触。
 
    去年到湖北九宫山,我提出看看闯王陵。有朋友说:真的要看闯王陵?当然要看,不看闯王陵,到九宫山干什么!
虽然在湖北境内没有遇到任何盘查和限制,到处宽松祥和,但是,疫情的余韵依旧在影响着旅游业。再加上深秋的大雾,浓得能够挤出水来,我们一路上山,从山脚到山顶,只遇到一个游客。到了山顶,那才体会到什么叫云山雾罩。云一样的雾,海一样的云,别说俯瞰群峰,连观景台都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能见度不超过20米。没有办法,只得下山。
 
    山腰的小镇上,中午只有一家饭店营业,饭店里只有我们一桌客人。但令人惊喜的是,吃饭的工夫,浓雾散去,天晴了。虽然下午的阳光有点清淡,有点懒散,但目光所及,九宫山雄伟的峰峦和满山繁茂的植被都是清晰的,包括秋风皴染,些许树叶泛出的红色,也让人心动。
 
    我们立即决定,重新上山。
 
    我们以为,既然闯王陵在九宫山,那么从山脚到山顶,一定会遇见它。即使它在别的岔路上,也一定会有指示牌。重新登上山顶才知道,虽然闯王陵所在的地方也属于九宫山山脉,但和我们攀登的山峰不在同一个方向。于是,我们夜宿通山县城,第二天再去闯王陵。
 
    闯王陵地处九宫山的牛迹岭,它座南朝北,倚山而建,占地八千余平方米。四柱三门的仿明清建筑门楼,荷花绿大理石匾额,上书"闯王陵"三个隶书大字。两侧分列石象石狮,前横溪水,上架石桥,座落在山间的一片平地里。整个建筑依山就势,气势宏伟。四周山峦起伏,但是并无称得上高耸险峻的奇峰。后来看到介绍,说是在一重一重的山峰背后,有鄂南第一峰老鸦尖。没有关系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李自成埋在这里,就注定这里是一处名胜。
 
     为了促进旅游业恢复,景区不收门票,但除我们之外,依旧没有游客。宁静的环境,显得陵区益发肃穆。
 
    陵区内最抢眼的是李自成跃马驰骋的巨型铜像,一进陵区就能看到,一股英雄豪迈之气扑面而来。
 
    花岗岩牌坊旁边,专门垒砌的一段花墙,两侧有两尊石狮。墙上镶有两块石刻,均为郭沫若的文章。其中一块即是关于李自成死难地点的说明:“1955年湖北通城县将修建传说死于通城九宫山的农民英雄李自成的墓,曾约我为该墓题词。钟龙保先生将这一事件的经过在《光明日报》‘史学’双周刊第78期(1955年3月15日)上作了介绍,并附有新墓照片。近据《历史教学》编辑部、湖北师专历史系、武汉大学历史系及金毓黻先生的考评,认为李自成死难地点应为湖北通山县,而非通城县。这一考证,确有实据,是可以信赖的。我为通城县李自成墓所作的题词,及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说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城九宫山’都是根据旧有的传说,应予以注销并改正。现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将《历史教学》编辑部等的考证材料汇集发表,以供参考。郭沫若”。

    踏着园内的台阶拾级而上,第一个平台便是李自成墓。圆形的墓冢高高隆起,墓碑上的“李自成之墓”,依旧为郭沫若题写。
 
    来到闯王陵,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郭沫若和李自成千丝万缕的因缘。而这一切,除去郭沫若是权威的历史学家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源起于当年他那篇文章《甲申三百年祭》。
 
    明末甲申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缢死在煤山。浴血奋战16年的闯王起义军终于修成正果,入主紫禁城。新的政权本应当如朝阳一般升起,谁料从头到尾只有41天,“大顺”王朝便仓惶逃出北京城。300年后的1944年,郭沫若以史为镜,写成《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分析了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告诫人们在胜利面前,特别是在迅速到来的胜利面前,不能骄傲自满。后来毛泽东亲自决定在延安的《解放日报》连载这篇文章,并把它列为“整风运动”的学习材料。
 
    “以人为鉴可以知兴替。”毫无疑问,在毛泽东心目中,李自成是一位历史英雄,而且是一位大英雄。但同时他又是一面镜子。执掌政权之前,不论是李自成自己,还是他的军队,艰苦朴素,秋毫无犯。《明史》都称赞他" 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他的军法非常严厉,例如:" 军令不得藏白金,过城邑不得室处,妻子外不得携他妇人,寝兴悉用单布幕绵。”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胜利之后居然马上腐败变质。《甲申三百年祭》中说:“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他们似乎全不在意。山海关仅仅派了几千兵去镇守,而几十万的士兵却屯积在京城里面享乐。”“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筹备登极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夹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到吴三桂已经降清,并诱引清兵入关之后,四月十九日才由自成亲自出征,仓惶而去,仓惶而败,仓惶而返。”而在这期间留守京都的丞相牛金星是怎样的生活呢?“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 太平宰相的风度俨然矣。”写到此处,郭沫若痛心疾首:“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
 
    当年毛泽东读到此处是拍案而起,还是陷入沉思,不得而知。但就是在这时,他说出了那句让中国共产党人刻骨铭心的话: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从延安时期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在考虑一个历史性课题,如何让共产党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因此,每当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关头,尤其是走向胜利的重要时刻,毛泽东便以李自成来警示全党。1949年,当他离开西柏坡,启程赶往北京城的时候,再次警示自己、也警示自己的同志们: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我在李自成墓前静默良久。墓碑前有一个不算太大的铜鼎,也许是作为游客祭奠时的香炉,还可能象征着李自成也曾问鼎中原。大概也是疫情的关系,鼎中的泥土上长出了一层碧绿的小草。
 
    墓后面是李自成纪念馆。纪念馆的屋檐下挂着两块匾额,前面一块是茅盾先生题写的“李自成陈列馆”;后面一块是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李自成纪念馆”。纪念馆大厅中央有一尊李自成头戴斗笠,身披斗篷的半身雕像。雕像表情冷峻,双目圆睁,一副威武不屈,又一副死不瞑目的神情。想起《甲申三百年祭》,心情自然有些沉重。但是看过大厅里陈列的图片、文字,同行的朋友老钟、小籍由衷赞叹:到底是位英雄。
 
    我想起鲁迅先生愿意用自己的血喂狮虎鹰隼的话,他说:“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是伟美的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往,消去鄙吝的心。”
 
    纪念馆旁边有一处山坡,山坡下面用条石砌起一个方形的小围栏,里面树着一块石碑:“李自成殉难处”,斜坡的岩石上则刻着“激战坡”三个字,这就是李自成被杀害的地方。
 
    根据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费密康熙年间所撰《荒书》所载:李自成与亲随十八骑遇到乡勇,十八骑被打散,“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潭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
 
    在诸多关于李自成死难地点的记载中,《荒书》的记载最为详尽。
 
    《荒书》成书早于《明史》,是费密近60岁时有感于“盖知者不能言,能言者未能悉,此历代野史稗官足备正史取材”而著。该书虽是野史,但“草野之遗闻,亦史册之掌故也”。比如《荒书》所记载的张献忠“江口沉银”,就已经被考古发现证实,当然这是后话。在李自成死难地点问题上,郭沫若认同《荒书》的说法。
 
    “激战坡”确实是一片坡,但是,这片坡既不高,也不陡。大顺王朝的皇帝李自成却被诛杀在这里。曾经号令千军万马,能征惯战,令对手闻风丧胆的一代“闯王”,居然死在乡勇的锄头下。
 
    我怔怔地盯着“激战坡”,一时间脑子似乎转不过弯来。
 
    坡两边是茂密的森林,平原上的人叫不出树的名字,只看到棵棵笔直,似绿色的屏障,拱卫着“激战坡”。青山有幸埋忠骨,闯王的结局是悲惨的,但牛迹岭是幸运的,它掩埋了闯王。
 
    我想起李自成曾经的经历,“自成在十一年大败于梓潼之后,仅偕十八骑溃围而出,潜伏于商洛山中。”历史有时巧合到让人惊悚的地步,那一次失败也是只剩下十八骑,可为什么那一次就转败为胜了呢?还有比十八骑更惨的时候。张献忠脱离熊文灿的之后,“自成赶到谷城(湖北西北境)去投奔他,险些儿遭了张的暗算,弄得一个人骑着骡子逃脱了。”一个人逃出来,最后也能东山再起,为什么这一次就在劫难逃了呢?
 
    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说:“进了城,我们就正式管理这个国家了,更要多为人民着想。李自成胜利了就忘记了人民,不然他是不会失败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忘记了人马,人民自然不再“开大门迎闯王”了。
 
    “李自成殉难处”石碑下面的围栏里,飘落了几片白杨的叶子。我弯腰捡起一片,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凝望着那金黄的叶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薪火相传,从毛泽东在延安的告诫,到习近平指出,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始终秉承着一个信念,就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永远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我试着踏上“激战坡”走了两步,并不难走。当然,和闯王当年的气候不一样,没有大雨;和闯王当年的遭遇也不一样,没有厮杀。但无论如何,只要失了民心,这样一面小小的山坡,就能断送一代枭雄。  
 
    我们信步走下李自成墓的台阶。
 
    我想起古朴宁静的比利时小镇滑铁卢,1815年,拿破仑就是在那里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惨遭失败。有意思的是,去滑铁卢参观的人,绝大多数并不知道战胜拿破仑的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而威灵顿的纪念馆就在镇上。人们是冲着败军之将拿破仑去的。除去诸如维克多·雨果所说,“滑铁卢是一场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这种传奇因素之外,或许失败也能给人以启迪。
 
    牛迹岭上起风了。
 
    我回头望望李自成那威风凛凛的青铜雕像,心里说:我们敬重你,闯王,但我们决不走你的路。
 
(《当代人》杂志2021年第五期)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天地人间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