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修身 时间:2021-05-28点击:1260


大美暖泉沟

史修身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

 

 

泱泱渭水岸,巍巍宝塔旁。

熙熙旱码头,潺潺暖泉香。

从古到今,你在岁月里历尽苍桑。

寒来暑往,你在四季中散发着芬芳。

啊,大美暖泉沟!你的身影在我心中荡漾。

啊,大美暖泉沟!家乡儿女永远依偎在你的身旁。

赞赞老红军,唱唱咱家乡。

熠熠新时代,家家奔小康。

啊!和谐盛世,党的好政策温暖我的心房。

啊!继往开来,暖泉沟将更添锦绣新装!

2020年8月28日,“甘肃中医药产业第二届博览会”在陇西文峰甘肃康美中药材产业园隆重召开。万商云集,盛况空前。“陇西县民歌、曲艺文艺汇演”在康美富丽堂皇的演艺大厅演出。群星灿烂,高手如云。身穿得体红色唐装,笔挺黑裤,刚毅洒脱,“暖泉清泉洞歌喉”的著名歌手张应应一曲“大美暖泉沟”以婉转抒情带乡音的优美音律,精湛的歌词,洪厚嘹亮的歌喉征服了台下数千名观众。一曲刚落,赢得了全场观众铺天盖地、如雷似潮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掌声接二连三久久不能散去。张应应歌手再次上台向观众鞠躬致谢!

一曲“大美暖泉沟”热烈非凡的氛围,顿时使我感觉到一股清澈的暖泉清泉暖流在我内心深处欢乐的流淌!触景生情,把从小喝暖泉沟水长大的我带回了终生难忘的地方——文峰暖泉沟。暖泉沟象春、夏、秋、冬美丽的四条屏山水画,一幅幅清晰的跃入我的眼帘。

 


 

1959年我在暖泉沟沟口西半山腰暖泉寺改设的小学校上一年级。当时九岁的我在全班三十多位同学中年龄最小。春天的一天上午,我们在学校的小操场上体育课。由于老师不在,我们自由玩耍打闹。家住暖泉沟村庄长我三四岁的张文祥同学,突然约王建国、李小虎和我很神秘的说:“学校下山沟内不远叫‘红木碗’的地方有神泉,神泉冒出的水是神水,喝了那里的水,脑瓜子聪明,我们都是好学生!”出于好奇,我们四个小同学偷偷从学校山门溜了出来。

暖泉沟位于渭河上游。古郡陇西县城东十公里,素有“陇上旱码头”的文峰开发区南山。暖泉沟座南向北,沟口宽不足二里,后窄而狭长。背依陇西、漳县、武山三县交界陇西最高峰桦林山。东傍道教圣地“关帝庙”和宝塔巍然屹立的文峰塔坪山,文峰塔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西靠佛教圣地暖泉寺(后称广泉寺)和距今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甘肃马家窑远古文化的“暖泉山遗址”。(“暖泉山遗址”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遗址)。沟口展望奔流不息的渭河水蜿蜒向东流去。渭河十里平川的文峰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都市繁荣景象。

暖泉沟沟口东西两山山势酷似吸水的大象和威风凛凛而踞的雄狮。故有暖泉沟“狮象把门”之说。

 


暖泉沟清泉     摄于2020年春

 

暖泉沟分前沟、中沟、后沟。进沟十里长林、九大湾。有九十九眼四季常温的清泉而得名。众多山泉汇成溪流聚“大渠”流入渭河。

暖泉沟风景秀丽、物华天宝。

暖泉沟学校下山二百多米是暖泉沟沟口和村庄。村庄约有四十多户人家,房屋简陋,有的没有院墙。庄户人家七零八落分布在河道东西至两山角下,村庄中溪道两旁一排排枯老皱裂的大柳树泛出了新绿。枝条上全是嫩叶,白中带绿,绿中带黄。柳树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露出青色,淡淡如烟。

我们四个小同学怀着兴奋的心情蹦蹦跳跳逆溪流而上于沟间小道。一棵大柳树下,李小虎像小猴子一样敏快的爬到了树上,折了几股新柳枝条从树上扔下来。衣兜里装有削铅笔的小刀。很在行的截了几段枝条,抽出中间木蕊,迅速做了四个大小不同的口哨。我们每人一个,放在小嘴蜃中嘟!嘟!嘟!胡乱吹着。崎曲小道,路绕水走,水绕道流。

一出村庄,视野开阔。阳春三月,春风吹拂大地,一场春雨后的暖泉沟格外湿润清新。远山盛开的山桃花、山杏花一丛丛,一簇簇在春光的沐浴下竞相开放,芬芳吐香。山路旁野?上红的、黄的、紫的、白的五颜六色知名的,不知名的各种野花争奇斗妍,繁花似锦。那清新的花草间,忙忙碌碌的小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喜鹊、麻鹊、画眉、布谷等各种小鸟在空中,在树上叫着清脆的声音。明媚的春光普照大地。万物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村庄约二里多路,张文祥同学指着小路西边很近的山麓处说:“到了,这里就是‘红木碗’,是神仙来过的地方”。山麓有几个手提肩挑的取水之人。

“红木碗”地处洼形。两股相向不大的石洞流出清澈的泉水。不知经过多少年的水流冲击,洞口一带锅形的集水坑,为丹霞地貌不透水层形成。集水坑内形成了大小数十个酷似碗的窝窝,皆由天然造就。

奶奶不知给孙子讲了多少遍“红木碗”的古经(故事)。张文祥学着老奶奶的腔调慢条斯里地给我们讲说着“红木碗”的传说。

古时候,南海观音菩萨携带弟子善财童子和捧珠玉女遨游天空,时值盛夏,口渴难忍。于是从天而降此处点石为穴。即刻两股清流喷薄而出。碗是几位神仙喝水用过的。观音菩萨喝了甘洌清甜的泉水,堪比天庭琼浆玉液。观音菩萨非常留恋此处泉水。又看到此地风水宝地,风景秀丽。此地民众善良淳朴。于是决定在此泉附近暖泉沟口山麓处修建观音寺院(暖泉寺)。从此观音菩萨和二位弟子在暖泉寺讲经传法,慈般普渡,佑护众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红木碗”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常人饮之神清气爽,延年益寿。重病之人饮之则病情大减。多少年来文峰老人临终前都要喝上一口家乡“红木碗”的水才能心安瞑目。人们把“红木碗”泉水称之为神水且相传甚远。有人拉水沿街叫卖换银,多有慕名前来此地取水医病的外县之人。

我们几个在水坑边,挽起袖子在温暖的泉里尽情的戏水玩耍。我用手鞠水喝了几口甘甜的泉水直入脏腑,又鞠水洗了洗脸,顿觉身心清爽。调皮捣蛋的李小虎不经意给李建国身上泼水,李骂骂咧咧险些要哭。同学们的嘻戏声、笑骂声给宁静的山野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突然尉蓝色的天空上飞来叽叽喳喳的十几个小燕子。我兴奋的双臂向空中伸出“小燕子、小燕子”,并随即嘴里唱着老师刚教会的新儿歌“小燕子”。我们四个同学不约而同的向着天空一起唱了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我们嘹亮天真的歌声和燕子的啼叫声汇成了优美动听的山野弦律,在空中飘扬,在对面的山谷里影影绰绰不断的?响“这里的春天更美丽——”

 


 

2004年夏天,陕西著名书法家张力平老师和西安美院刘大有教授二位老友陇西来访书画交流。闲暇张力平老师用浓重的陕西关中口音说:“史会长,听说你们文峰暖泉沟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咱们到那里耍耍去!”于是我约了书画爱好者李建强的小车,我们四人驱车前往暖泉沟。

进沟过村庄有一大型砖厂。山坡高处一台大型黄色推土机在推土,一座很大的砖窑顶部到处冒着淡淡的清烟。窑洞口处工人们正在紧张的拉着特制架子车从窑内运出烧好的新砖。另一侧窑洞外忙碌地又拉进要烧的土坯砖。场地四处堆着码的整整齐齐的砖垛。几辆汽车和小型三轮车、拖拉机在不同的地方装砖,砖厂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刘教授随即问我:“这家砖厂规模不小,是政府办的吗?”“这家砖厂是我们暖泉沟一位姓张的农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的。它办起好几年了,产品质量好,供不应求,一直效益很好。民办企业在农民致富的路上大显神手了!”

沿途峰恋青翠,轻烟袅袅,眼前山花怒放,蜂飞蝶舞,鸟语花香。田园里有三三两两村民顶着烈日在辛勤的劳作。菜园大部分露天种植,也有两家塑料蔬菜大棚。园中茄子挂紫,大葱泛绿。红的西红柿、黄的大南瓜,白菜、韭菜、芹菜、豆角、辣椒、黄瓜应有尽有,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张老师,这前面就是椿树沟。”我们四人边走边说,漫步向椿树沟走去。椿树沟是暖泉中沟的支沟。因多有椿树而得名。

椿树沟一片片、一丛丛粗细不等的椿树枝繁叶密,葱郁茂盛。“树老根弥壮”,树根部杂乱的新长出翠嫩枝条。“阳骄叶更阴”火红的夏阳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草地上印着大大小小、朦朦笼笼的斑环。

椿树质朴无华、坚韧不拔,翠而不骄、四海为家。即是扎根贫瘠的土壤,或是悬崖峭壁。即使少水缺肥也能顽强的生根发芽,倔壮成长。这沟里的椿树全是多少年来自生自长形成树林的。

在椿树沟的草丛中,野?上多处有黄里透红的漫梅子长的格外引人入眼。司机小强摘了一些让我们品尝。吃到嘴里酸溜溜又甜滋滋的有滋有味。
 


暖泉沟兵马窑      摄于2020年秋

 

突然,刘大有教授指着分?在悬崖上的八九处山洞问我:“这上面的洞是干什么用的?”“这叫兵马窑,是旧社会当地老百姓免遭兵乱和匪患避难的地方。”椿树沟,灯笼沟,回沟等处由于树林茂密,悬崖峭壁,沟中有沟隐蔽性好,所以建有多处“兵马窑”。

据先辈们讲:“同治五年,甘肃回乱,回兵攻破陇西古城。又在文峰地区大肆烧杀抢掠。当地约有三百多老百姓避难聚居于暖泉沟此处。时有文峰当地一姓马的回民由于乱兵逼供告密引路。使赤手空拳的避难百姓全部死与乱兵刀下。”

椿树沟,灯笼沟夜空有时可见一团团腾空悬浮的火光忽闪忽闪,若明若晴,游走不定。当地俗称“鬼火”,传说是夜静三更暖泉寺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在超渡被杀害的百姓冤魂所现。科学依据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气温化学反映,磷化氢量子形成。

暖泉沟溪流是由沟内多处沟沟岔岔泉流汇集而成。

多年前当地村社为储存水量,在中沟段落建造了两个大水坝。后坝专用蓄水,前坝养鱼放鸭,供游人观赏,有专人看管。坝边垂柳依依,倒影翩翩,水中鱼翔浅底。清澈的水面有一二十只洁白的鸭子在水中红掌拨青波悠闲的浮动。有二只调皮的鸭子在水中扎着猛子。零散的萃绿芦苇出污泥而不染在水中挺拔的长着。坝旁路边溪流淙淙的流淌,有六七个头戴采摘各种野花编成花环的年轻漂亮姑娘和裤腿挽起的帅哥在溪边,在水中戏水玩乐,嘻笑连连。他们一伙看样子是从山上游玩下来,在水中洗涤一路的风尘。

鱼池沿柳树上挂着几个精致的鸟笼子。八哥、画眉、百灵鸟在笼子里争先恐后的叫着清脆的声音。绿荫树下,有几个爱好者在钓鱼。有个手拿渔杆正向池中抛钩,有个老人嘴里叼着半截黑卷烟,戴着一幅老眼镜,身旁黑色小录音机里播放着西北秦腔名家任哲中的“周仁回府”秦腔唱段。座在舒适的钓鱼椅子上,半眯着眼睛摇头晃脑悠闲自在。

 


暖泉沟暖泉山庄农家乐  摄于2021年初夏
 

鱼池北角入口处有一年轻小伙子摆一烧烤地摊。两个中国红印有“雪花啤酒”宣传广告的活动大篷在青山绿水中显得格外显亮。旁边堆着雪花啤酒和各种饮料。篷下架着一个铝合金大烤箱。小伙子正摆弄着几串羊肉串,在旺盛的火苗上上下下里外翻动,焦黄的羊肉串撒上各种调料,很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

我们四人在鱼池靠山麓树荫下,找了块宽敞干净的空地,随便席地而坐。我让小强从车上拿来准备好的“李氏烧鸡”、“郭氏腊肉”、“马家锅盔”、“罗家醪糟”和几样小凉菜。又让小强烤了一条刚钓上来活蹦乱跳的大草鱼。中间铺开的报纸上摆了一大摊各种各样的野餐食品。我们几个吃着文峰名小吃,喝着陇西酒精厂生产的“陇中缘”美酒,享受着大自然的山野风光。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酒当歌,高谈阔论,不亦乐乎!

 


 

2010年初秋的一天下午,气温更比夏天闷热。心中浮躁,突然想起好长时间没有去暖泉沟了,“对!到暖泉沟纳凉避暑去!”随即我骑自己多年的老牌轻便“永久”自行车,拿了几瓶罐装“雪花啤酒”和几张“中国书画报”,轻车熟路,进沟顺流而上。
 


暖泉沟溪流  摄于2020年初秋
 

一路溪水叮咚,唱着欢乐的歌儿,涓涓流淌。道路两旁的柳树、榆树、槐树绿荫一片。沟?红的百合花、黄的山菊花、蓝的马莲花、白的野棉花、苦菜花、狗艳艳、山丹丹等漫山遍野的山花怒放、色彩各异、争奇斗艳、风姿嫣然。

康家崖、箩儿湾、红土沟一晃而过。眼前叫“浅河滩”的地方,一片正在开花的洋芋地挡住了我的视线。绿油油的叶杆上洋芋花簇拥在一起,纯白色花瓣,浅黄色花蕊。歪着头、抿着嘴,整个形状就像一个个小喇叭。随风而舞,确有“洋芋开花赛牡丹”景象。

洋芋地旁紧连着黑色地膜铺就的苞谷地。挺拔粗状杆上苞谷棒子露出金黄色丝线般的须子。宽厚的叶子像绿色的飘带,玉米顶头穗子被微风吹过,刷啦啦地向我点头致意,好像欢迎我的到来。

在我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此处“浅沟滩”上,有一四季常转的立轮水磨房。渭河区域水源充足,都是平轮水磨。溪流水源有限,一般都是立轮水磨。磨房是碾磨小麦、谷物等粮食的一种工具。立轮水磨房房基是用石头垒成,泥土、木料、木板、房顶洋麦(类似大麦类的粮食作物)杆搭建。最古老、最拙扑的房子。房侧墙开一进出单扇小门。磨房底下大空间里立着一盘约三米多高的木制水轮。水磨利用水的落差,水流直冲带动水轮,水轮中轴带动磨房里的下扇石磨转动,配合在房顶大梁上四根大绳吊起的上扇石盘产生摩擦。上扇磨盘上有一固定方形木制大斗,粮食从大斗底眼流进石磨眼,就能磨出各种粮食面粉。“磨里家”(磨房主)是暖泉沟后沟阴湾里李家,当地磨面不收银钱,一般都给粮食。俗叫“打锞”。

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过陇西在暖泉沟扎驻41天。这盘水磨经常给红军加工面粉。

跨滴水崖、越菩萨泉入暖泉沟后沟沟坡处。五六个学生模样的大小孩围作一团,地上有烟薰火燎的痕迹。我近前一看正在抢吃刚从地锅里烧出的洋芋,他们胡乱拍拍滚烫洋芋上的灰土,左右手急忙倒腾,边剥皮边往嘴里塞。有个干脆不剥皮。嘴中不时发出“嘘!嘘!”烫嘴的声音。地锅洋芋外皮焦黄,内瓤雪白,热腾腾、沙露露、香喷喷!孩子们嘴边、手上满是黑灰,一个脸上笑眯眯的,“叔叔,您也吃一个,香的很!”

“烧地锅”洋芋要有点技术。地里靠地埂处挖一坑,地埂边留一火门,先是垒垒子,土坑周围将干的土块先大后小,从底向上一圈一圈逐渐缩小向上垒起。最后合拢收顶,形成一个土块垒成的塔式小土堆。然后就地取柴从火门往坑里进柴点火。待垒好的土块全部烧红,从火门进入洋芋将烧红的土块全部填入土坑。土坑和火门湿土复盖严实,约近两个小时洋芋即可出锅。

太阳毒辣辣的照在暖泉沟,闷热难当。我在绿草如茵的树荫下,坐在松软的草丛上,喝了两罐“雪花啤酒”顿觉浑身凉爽,称心快意!

 

 

暖泉沟后沟景貌   摄于2020年初秋
 

仰望天空碧蓝、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峰恋迭翠,层层梯田、绵延如带,丰收在望。眼前奇花异草,翠绿如?,姹紫嫣红。耳听潺潺流水,鸟啼蝉鸣。风云为伴,山野为邻。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和嘈杂,没有火车汽车的振撼和嘶鸣,没有名利的缠绕,没有俗务的羁绊。只有一湾秀丽风光的山和水,赏心悦目的鸟和花。真是像出尘绝世的世外胜境。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我与红尘阡陌醉于秋天的芳华,我与绿水青山采撷暖泉沟的诗句情不自禁跃入笔头:

 

秋访暖泉沟

秋日览胜进暖泉,曲径通幽柳遮天。

一沟清泉聚溪水,满目青山生紫烟。

花团锦簇竟相妍,脆鸟数声起林间。

故园山水无限好,诗情画意情陶然。

 

我索性铺开报纸,平躺在厚厚的草丛中。丛中泥土芳香四溢,扑鼻而来,叩入心扉,我舒展四肢,微闭双眼,全身投入大地的怀抱!

孩童往事突然涌上心头,上世纪六十年代灾荒年间,家中兄妹多,劳力少饥寒交迫,度日如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天清晨我们兄妹俩步履蹒跚地抬一桶水,逐渐到我战战惊惊的挑两半桶水,到大步流星的挑满满的两大桶水。从史家巷家中到关帝庙山下大渠担水往返一次二、三里路是最近的路程。家中人多养猪也费水,每天担水二、三次。有时由于农民田地放水,水源引到了别的地方。只有到更远的暖泉沟沟口有水的地方去担水……

突然一阵悦耳的竹笛声把我惊醒。我急忙起身一看,眼前夕阳西下,从沟进来一群十七八只大绵羊,悠闲的吃着草,慢慢地在草地上向前蠕动着,笛声是放羊的小学生牧童吹过来的。

水流声、羊叫声、鸟鸣声、竹笛声、山风声,声声悦耳,紧扣着我的心灵。五彩缤纷的晚霞铺在了溪流、野花、羊群、树木、峰恋,还有那年轻精干的小牧童身上。是晚霞惊艳了岁月,也是晚霞温柔了岁月。暖泉沟呈现出一片田园牧歌情调,诗情画意美景。使人陶醉,留恋往返!

 

 

责任编辑:周步

分享到:
更多 美文欣赏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