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帆 时间:2021-06-06点击:6038



 
著名作家诗人蓝帆
 
 

    山西文联《火花》杂志,全文发表著名作家诗蓝帆评论长文一一“粗犷如砺 细腻如绢一一论多产作家、现代传媒人王博生及散文集《梅兰竹菊》”。主编王爱红。再次感谢作者与编者!
 
 
 
 
 
 
 
 
 
粗犷如砺 细腻如绢
 
——论多产作家、现代传媒人王博生及散文集《梅兰竹菊》
 
作者:蓝帆
 
引言
 
    六月的北京,热情如火,持续高温扑面而来,让你无处躲藏。
 
    21日。气温突破34摄氏度,傍晚稍微降温,听说密云下了一场雨。
 
    朋友们相邀,聚会于北京蒙古北大营,蒙古族风情撩拨着诗友们的兴致,连空气都充满异域风情和浓浓的大草原味道。一座座色彩艳丽的蒙古包,有的像穿着蒙古袍子的彪形大汗,有的像出水芙蓉般的草原美女。那高高的玛尼堆,如同修塔的匠人所为,层层整洁,玛尼石摆放均匀,飘扬的经幡,拉扯于高处,像抒情的舞蹈演员在亮相造型,等待掌声。那几头高大威猛且驯服的骆驼,绅士般安祥、宁静,几分斯文沉稳在缓慢动作中呈现。圈里那些黑脸白身的绵羊们有四只角,像戴在头上的饰品,随意而工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在北大营宽敞干净的院落里散步,被身着长袍的蒙古族小伙子优美的呼麦表演吸引了我,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舞之,蹈之,歌之,乐之。
 
    心随情动,意美情深。就这样,朝阳公园西北角一个蒙古族风情园,便把我和共进晚餐的十几位朋友带进世外桃园。我多是生活在北京和成都。在当今超大城市茂密的水泥森林中,身处这样的风情园,大有拨云见日,成仙成道之感,内心美妙传递给我四肢,随风起舞,随乐歌唱,“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鲜花伴美酒,欢聚一堂抒情怀……”
 
    我好像多年没唱歌了,可扩音器里放出的变奏的快歌儿,我唱得依然相当凑合,引来蒙古族美女师哥儿的声声叫好和掌声。我自然像喝了美酒一般快活。
 
    席间。人人文学网总编王博生与我谈起要出版散文集一事,并答应了他的要求——写一篇评论文章,谈谈对他这部散文集的印象。谈诗说文,不能离开人。其人其文其事,总算有所了解。为博生先生行将交付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散文集《梅兰竹菊》增添几许笔墨,以示支持和祝贺!
 
    一、山高人为峰
 
    撰文无疑是从阅读开始。
 
    看完这洋洋洒洒二十几万字,我非常震惊。此人忙于创建现代传媒平台——人人文学网、人人书画网等门户网站,东南西北策划活动,现场报道,建立文学微信平台,打造中国诗歌春晚,筹备中国网络文学节等等,四季活动频繁,名目不一;社会活动名目繁多,广交朋友,真心助人,还有多少精力创作?还能沉下心来创作诗歌散文,还写了不少各种题材的小说,真让我由衷佩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没能阻碍和改变他走笔如神的节奏和状态,无疑是一个精干之人!有才德的兄弟!
 
    王博生的新诗写得不错,精巧,灵动,富有哲理。但他的散文我还真第一次看到。不看则已,一看还真刮目相看了。
 
    王博生的散文就题材来说丰富多元,无所不包。
 
    写山,男子汉气概独树一帜。且看这气势:
 
    “这是我的山,我的十万大山。它们分布在大江南北,长城上下,它们遍布在我的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现它的影子。雄伟,壮丽,险峻,秀美。自盘古开天,到秦皇汉武,直至今日,它们一直都在我的周围,谁都不能夺去它的每一座山峰,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每一块岩石!”
 
    “我矗立在高山之巅,张开双臂,昂起头,仰望天空,旋转周身,任风梳理我的头发,任风亲吻我的面颊,任风抚摸我的身体。那流动的空气是新鲜的,它们一会是雾,弥漫群峰,一会是云,飘过山尖,一会又是雨,滋润群山;我仰望天空,蔚蓝、深邃、明净、悠远,仿佛一眼便能望穿。天愈悠,山愈远。”
 
    阅读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这位魁梧高大的汉子,从体内传出的豪迈气息,那贲张着诗人强烈情感的意象美得粗犷,美得博大而超脱。
 
    “我是群山之王,端坐在高山之巅,周围的山都是我的臣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峰一石都属于我。那些连绵不绝的群山,像是忠于我的士兵,它们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即使时间过去一千年,一万年,依旧岿然不动。它守候在我的周围,随时听任我的调令。”
 
    这时候,大自然的世界俨然被他主宰着,指挥着,变幻着。“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他可以随意躺在高山的草甸上,观蝴蝶在漫山飞舞,看蜜蜂在花簇间穿行,赏雄鹰在头顶盘旋,闻飞鸟们在密林中鸣叫……这浓浓的仙气,神奇的禅意,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世外桃园般的画面。
 
    写水,细腻情感流于文字,温润清晰。“……茂密的灌木丛下,厚厚的落叶里渗出点滴的流水,汇聚在一起,便成了山谷中欢快的小溪。它们在一起的过程,为我弹奏出无比动听的乐曲,比吉它单一的曲调更多,比摇滚音乐的嘈杂更纯,比交响乐团的演奏更全,是真正的天籁之声。”
 
    写内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且看这胸襟:
 
    “我喜欢站在高山之上的悬崖边沿,俯瞰幽谷。绿树梢冠像波浪,云雾流动似江河。我想纵身跃下,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或者像蝴蝶,在飞舞中翩翩坠落,与山做一次最亲密的接触。生与死,只在一念,人与山,方可融为一体。青山葬我,方可安息。
 
    “那寂寂的群山,是日夜在等着我吗?”
 
    一句设问,随之自己作答:这寂静群山是在日夜盼着我的。为什么呢?
 
    抒情主人公说告诉我们:因为我总是要去看望它们,为它们秀美挺拔的身影拍照留念。它们出现在我的相机的镜头里,保存在我的内心的相册里。
 
     我站在群山之巅,毫无顾忌地尽情跳舞,连绵不断的群山,更像是一群舞者,是静止的,却不死。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忽秀丽忽险峻,忽如水墨丹青,高山流水,忽如群雁冲天,直达天之尽头,忽如群仙游离,从天而降;由近而远,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层次分明;云海与山海相接,山不再是山,云不再是云,天空与群山形成一幅大美的山水画卷!”
 
    多么大气磅礴,多么开阔壮丽,这些描绘与视角是男人的,博大的,是阳刚的,粗犷的。以博大的胸怀,用山为依托,直抒人生之志。山的意志即是人的意志。
 
    二、写“爱”留悬念
 
    细心阅读王博生的作品,会发现文笔中的蹊跷:善用伏笔,引人入胜。换句话说,即动用文学艺术手段先渲染气氛,以至让人动情,之后笔峰一转,偷换概念,以求达不到完美结果时的巧妙解脱。这是作家的文笔娴熟到狡黠所至,技巧的呈现。
 
    写爱情来临时,作为讲坛教师的自己内心的紧张、冲动、局促不安,心情的描写那样淋漓尽致。写眼前那位闯入他心中的女神,同样写得如同仙女下凡尘。
 
    “她像一块自然天成的美玉,至臻完美,没有半点瑕疵,也无需再去雕凿。她的感情细腻而真挚,思维敏捷而聪慧,待人宽容而真诚。在她的内心,完全是至善、至美、至纯的世界。女性的美与人性,在她这里得到了致终的体现。这是我一生的幸运,是缘赐给我一切——她和爱。”
 
    机智的作家王博生没有一味地朝着一个方向继续写,而是笔峰一转,改变方向了:
 
    “我担心世俗会把她改变。而我却无法阻挡世俗对她的侵袭。我想带她去世外桃源,而我不是陶渊明,也不是范蠡与西施。我向往一种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我们都不是神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香格里拉,世外桃源?连鸟儿都没有一个静谧栖息的地方!谁能知道一张洁白的纸用世俗的笔会画成什么样?她又会改变多少……”
 
    三、七尺汉子叹孤独
 
     “这世界,好像只有我一个人了,慢悠悠走向那片野田,采一朵小花,放在唇边,希望能从中寻求到一些温存。花的香,似乎还有,只是比不过昔日时的浓郁。寻不到昔日的温馨便也罢了,可楸树上的那只蝉呀,却一声声叫出我许许多多的烦恼……烦恼多了,人自然就变了,欢乐像是不再光临于我,忧郁的云却时常笼罩着我的心田……”
 
    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怀与感悟是细腻的,柔软如娟的。是少年的孤独?年少的孤独?为赋新诗强说愁?这是王博生最早的一篇散文《早逝》的片段。这篇散文之前没有发表,后来被用作他的第一部诗集《东方少年》代序。
 
    “这世界,好像只有我一个人了,慢悠悠走向那片野田,采一朵小花,放在唇边,希望能从中寻求到一些温存。”
 
    是梦境的回闪,还是现实的徘徊?作者说到:
 
     “ 花的香,似乎还有,只是比不过昔日时的浓郁。……究竟是不长大的好,不长大可以永远是一个孩子;究竟是长大了的好,长大了可以不再是一个孩子!虽然不长大有不长大时的欢乐,虽然长大了有长大时的烦恼!可是,长大了才会知道,人生有多少酸、甜、苦、辣、咸;长大了才会把脚下的路铺得更宽更高!”
 
    孤独是一种生存境界,少年人孤独是怀春的忧伤,是成熟的初始。于是,作者依旧是这样沉默。孤独地走着自己的路,孤独地唱着自己的歌,孤独地祈祷上帝,孤独地朝拜太阳,不为一丝怜悯,不为一点祈求,只为孤独的梦中,我孤独地前行。走向拥挤的街头,不必担心谁会喊出自己的名子,也不会遇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只是一往前行,走向哪里,哪里就是目的地。旅途中,你可以自由地哭,也可以自由地笑;可以匆匆地来,可以匆匆地去……
 
    四、花开花落皆有情
 
    早慧的少年竟然说出这样的番话:
 
    “别再将瘦月望成圆满,别再将叹息轻意吐出口来,别再把时间消磨在梳妆台前,别再为一件新衣裳把全城跑遍……只把时间当作一本词典,查出所有的空虚、烦恼与缺点;只把人生当作一本日记,记下不再飘渺的梦幻。有一天,当人生的行程即将走完,查检自己满载的行舟,才会幸福地离开人间。”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出对故乡怀念,少年那段美好的时光。以及对成长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家的价值不是是堆积素材,而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把思考后的结晶,即精神产品经提炼加工呈现出来,让有价值的感悟成为人们共同的体会和财富,进而豁达宽容聪明开朗博大。
 
    “如果不是昨夜的风吹过,也许窗前的丁香花儿永不会凋谢。”这是可信的。风完全可以掳走花的美丽服饰,正如岁月可以随心所欲望带走任何人的容颜一样,不容分说。王博生没有责怪什么人什么事,只是淡淡地说出一种现场罢了。
 
    话又说回来了:世间哪一朵花凋落,又不是风吹使然?只是有的风肉眼看得见,有的看不见而已。看见的,揣在心里未必非要说出来;没看见的不要想像,以免过早忧伤。
 
    散文的笔触就是这样美妙以至美妙得近乎荒唐,没有如此落差表达,无异于一杯白开水。
 
    像王博生这样心中满是悲悯,眼中满是生命,岂能没这生死未卜的文竹失去信念和挽救之情。《文竹的生命力》从文字间潜伏的情愫来看,他已然把它看成了亲人、情人、孩子……这样的文字处理,让读者随文字动情,感受审美过程,享受审美共鸣,无疑会升华美好情操。
 
    “我有点犹豫,没有同意。把它从案头移到了北边的窗台上,依旧给它浇水,让花盆里的土保持湿润。
 
    “过了大约一个多月,我在收拾窗台的时候,发现花盆里长出了一段嫩嫩的淡绿色的新芽,我又惊又喜,文竹活了!
 
    “我剪掉了多余的枯干,让文竹的新芽更好地生长。后来,又发出一个新芽,渐渐地恢复了它以前的样子,翠云层层,叶片纤细,密密的,薄薄的,如同羽毛。数片枝叶组成一个优美的构图,宛若仕女头上的发髻。”
 
    作家笔下的人与物,于无声处是对生命的热爱,是内心爱之情河的流淌。王博生把内心温润细腻敏感的东西暴露了,这丝毫不减损其男子汉的硬朗与尊严,相反,让我看到大美情怀,大爱善心,粗中有细,对纤弱的文竹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感到无比惊讶。它的枝干的竹节处都长出一个个侧枝,每个侧枝展开定形后,窗前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像绿色的门帘,非常美丽。见到过它的朋友或客人都由衷地赞叹这棵文竹。文竹一般是不爬秧的,只有这棵与众不同。
 
    最后,作家把文竹描写的更理想化:它的骨子里分明透着一种自由向上的精神,只要给它一个支点,我相信它可以爬到九霄云外!
 
    五、于散漫处见精致
 
    散文散文,不散何其文?然而,散文的散并非无章无法,看似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然而,一篇好的散文岂能没有作者缜密的布局谋篇?即使看似神来之笔,随意而为,又何尝不是多年的积淀水到渠成,多年的投入适时绽放!
 
    王博生的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是鲜明的,与此同时,并行的特点同样很鲜明——赋比兴手法暗藏于心,写作技巧让他在不声不响中捣腾个遍。
 
    因为他有理想,有梦想,有幻想,这些是他文学创作之路所思所为的外化,他向往高空之上,九霄云外,翱翔,盘旋,像鹰一样。
 
    有了这些浪漫情怀,创作便有了基石与动力。
 
    因为有寄托,作者不想孤独地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死去。
 
    那么,活着要做什么?——“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艰辛,我都会带领群鸟们克服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严峻的考验。无所畏惧。我们别无选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经历重重危机,最终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
 
    作家的意志力坚定果绝,文字外表于随性中潜藏执著追求。
 
    这是王博生在文字中体现频率很高的意象和语句。同时,又是每每都要解开的一个“结”,这些“结”,是他抒发内心情感的载体,落点,标志。
 
    然而,当下,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多种现象、多元价值观在碰撞与纠缠中,作家诗人有没有徘徊、忧虑、彷徨、迷惘?回答是肯定的:
 
    “我的鸿鹄之志在从高空中坠落的那一刻起,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
 
    诗人因何渺茫?
 
    “ 曾经幻想我会重新站立,或者飞翔。但这两者都不可能。我注定要从一个强者变成残疾。再不能回到我自由飞翔的天空,再不能俯瞰大地,再不能与白云并驾齐驱。再不能……”想象是诗人的翅膀。
 
    王博生不仅是作家,还是诗人。他的诗本来是写得很唯美的,堂堂魁梧大汉,心中诗意鲜活,构思巧妙,思维缜密,很多诗让朋友称道。
 
     看到这些句子,让我感觉到,一定是在某种事物,或者某些阶段,某些情形面前,感受到挫折与忧伤,诗人要比非诗人感受事物的心灵与悟性及思维敏感得多。于是:
 
    “我躲在草丛里,我生怕猎人路过,或者成为狼狗口中的野餐。我试图爬过那一大片鹅卵石的沙滩,去河边喝一口水都变得异常艰难。在寒冷与饥饿挨过了一个白天另加一个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雪覆盖了整个世界……”
 
    即便如此,诗人王博生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清伤理痛,收起行囊重新出发,踏上前行的路——那条路上可能有荆棘,可能有野兽,可能有坍塌……可这有何妨?!怀揣梦想,路永远会在脚下!
 
    六、愿与时光同频率
 
    作为诗人的王博生,其思维总有些多愁善感,面对高水流水,激情澎湃;面对风花雪月,有动于衷。
 
    他慨叹:
 
    “历史的足迹将埋没一切平庸。每一天,晨曦自东方的地平线上射出,到黄昏的余辉消失在西山的屏障。”
 
    他意识到,每一年,从“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到“爆竹声声一岁除”结束,时间像流水一样从眼前流逝。快乐的悲伤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生命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衰老,而时间从来都不会对某一个人怜悯,停下来等你。
 
    于是,他发出呐喊:
 
    “我们不能,不能等到老了的时候,才去回忆过去的错失,后悔许多事都没有去做,如今力不从心,或者坐在轮椅上写我们过去的时光,一支烟,一阵咳嗽,一个人,一段故事。”
 
    诗人对自己的思与行是严肃的,他甚至向世界宣告:
 
    “来一次真正的革命吧!哪怕瞬间就化作了尘埃。我们的精神不死,将照亮一切黑暗的世界。来一次真正的暴动吧!像陈胜、吴广那样,剑指咸阳。我所追求的,在漫漫长路上,在希望与失望中不断前行的,我的梦想,我的事业!不在幻想中破灭,就在希望中重生。”
 
    这是诗的激情绽放,是诗人的壮怀与激情!多么纯净的情感世界,多么博大的诗人胸襟!读来让人振奋,顽强,心中充满幻想,浑身充满力量!
 
    时不我待。无论诗人为哪种理想如此信誓旦旦,都因具有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而令人敬佩。
 
    七、花中君子 文彩四射
 
    其一、梅花骨傲
 
    博生先生散文集既然名为《梅兰竹菊》,这四君子便是其文眼了。文如其人,君子同道。
 
    梅,在诗人心目中有怎样的形象:“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为其崇高品格与坚贞的气节所动:
 
    “迎雪耐寒,冰枝傲然,幽香宜人。寒风中玉蝶颤动,玉树临风,雪天里绿萼婷婷,疏影清雅。”
 
    王博生借元代诗人杨维帧 《道梅之气节》赞美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二十四番花信之首也当数梅花,被人们誉为花魁,松、竹、梅也被古人称之为“岁寒三友”。梅花,象征着炎黄子孙铁骨冰心之精神,高风亮节之形象,给人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信念。
 
    诗人把王安石赞誉梅花的诗信手拈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以抒情怀,并大赞高洁淡雅的天性,嗅之有暗香飘来之美。
 
    诗人一口气说出了长长的赞誉给予梅花:
 
    “对梅花情有独钟。读梅诗,藏梅画,赏梅花。就是遇见名子带梅的女孩子,也会多看她一眼,希望从她的周身能看到梅的影子,眉宇间画一朵梅的花瓣,手臂上贴着梅的图案,秀发里流露出梅的清香,眼神里的藏着梅的气质。”
这算不算梅花痴呢?!
 
    王博生一年四季惦记梅花。为赏梅,他常到北海的假山上跑好几趟,为的就是能见到梅花怒放时的艳丽与清香。他说,即便运气不好,严寒里梅树依旧,便生出些叹惜,若是运气好,看到白塔下面的山坡上,一树红梅傲然挺立在白雪之中,冰肌玉骨,暄香远溢,像一首梅花诗,像一幅梅花画,心头敬意由然而生,便觉得这山石间有了些生气,多了些刚毅,那高洁、坚强的树影,正在悄悄地告诉人们,寒冬即将结束,春天已经来临。
 
    无情未必真豪杰。爱梅花的性格与傲骨,岂能非豪杰!
 
    其二、兰花向美
 
    诗人王博生爱对兰花的喜爱同样痴迷,缘何痴情?
 
    答案滔滔不绝:
 
    “我爱兰花,它是真诚、美好的象征;我爱兰花,它形态贤淑,素雅别致,花香袭人;我爱兰花,它不骄不媚,风姿飘逸,气质超凡脱俗,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委琐”。
 
    近珠者赤,近墨者黑。爱兰之人何尝没有兰之修行。他能把兰花的种类,兰花的个性,兰花的高洁,兰花的古今传奇,养兰的艰苦付出等等写得条条是道,段段精彩,其经济价值,观赏价值,文学价值等,如数家珍,尽说一遍。还真是令人折服。和前面说到的梅花一样,中山公园的花展,再次让他赞美一遍,其爱,其情,其美,尽收眼底,尽闻其香。还真得说声感谢您——诗人、总编博生先生。
 
    其三、竹贵清淅
 
    梅、兰、竹、菊四君子中,博生更偏爱竹。在王博生笔下,青色的竹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它夏不畏酷暑,冬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后可复生顽强生长。这种品格已足够人们赞美的。
 
    然而,美德又何止这些。博生大声疾呼:
 
    “竹,对于以物明志的中华民族来说,人们或以竹喻品质气节,或以竹喻事明理,或以竹抒情言志,从竹中得到多方面的思想启迪。历代文人骚客,咏竹的诗、文不计其数。赏竹、咏竹、写竹、慕竹的行为,成为长盛不衰的高雅风尚。
 
    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色彩缤纷,千姿百态。观赏竹清雅挺秀,姿态优美,终年不凋,给人以幽雅的感受,显示出高风亮节的情操。令诗人博生对其赞美一发难收的还有诸多笔墨。从苏东坡说到郑板桥,从故乡诸城常山上的竹,到潍坊十芴园里的竹,再到济南李清照纪念馆里的竹,一直写到北京曹雪芹故居的竹。从北方的瘦竹,一直写到南方的龙竹。从植物的观赏说到经济价值,从竹子的美观说到竹子的性格,真是无奇不包,不美不知。仿佛这个族群是他的父兄,是他的家财,让他骄傲自豪,美从中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博生对竹情有独钟。最后他在文中写到:人生贵有竹品质。“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燮以竹喻人,清正廉洁,这也正是我所没有的,这也正是我所要拥有的。
 
    其四、菊花雍容
 
    作家王博生对菊花的研究与描写,可以成一本专辑。对菊花的容颜那么亮丽,黄色的雍容华贵,金光灿烂;红色的热情奔放,绚丽夺目;白色的洁白如雪,淡妆素裹;黑紫色的典雅尊贵,珍奇难觅;花瓣有平瓣、管瓣、匙瓣、管匙瓣等四类,花序有毛刺、托桂、卷散、飞舞、松针、莲座、丝发、垂珠、芍药、翎管、龙爪、鹰爪、荷花等形态,真可谓千姿百态,应有尽有。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基本形态为主的花型。龙型的若飞若舞,婀娜多姿;凤型的风姿飘逸,俊秀潇洒;狮型的威武雄壮,瑰伟挺秀;虎型的刚劲沉稳,充盈丰满。
 
    于是,他赞美到: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们赋予菊花许多美丽的名子,这些名子形象贴切,意韵超凡,如同锦上添花,令人遐思不已。”
 
    博生喜欢欣赏菊花的诗词。收集到许多借诗词典故命名的菊花。如红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如根据崔护诗句命名的“人面桃花”,根据杜牧的《赤壁》诗句命名的“铜雀春深”,根据曹操的《短歌行》命名的“月明星稀”等;根据命名者的寄托或向往而赋名的有“归田乐”、“朝天子”、“炼丹炉”、“佛莲座”、“巾帼英雄”、“南极仙翁”、“红尘不染”等。
 
    花卉再美,都是需要有情人发现的。没有慧眼识花,慧眼“君子”些风雅妙文到哪里去附着啊!
 
     也正是说到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历代的文人墨客把她与梅、兰、竹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并赞誉为“花中四君子”,多么值得我们去迎接与厚爱啊。
 
    八、穿过黑夜 通向黎明
 
     前面我曾说过,王博生是位复合型的青年作家,目睹其作品,您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到到惊讶!博生爱歌颂母亲之爱,歌颂友情之爱,歌颂美食之有,写家乡之爱,写英雄之爱,写古迹之爱,无不充满血气,充满真情,充满善良,充满博大。
 
    有的抒情散文竟然大有杂文之犀利,游记之地理特质,风土民情,古今龙脉,当下风情。特别是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价值,更是巧拙共生,光鲜与沧桑共荣。
 
    他写诗歌散文小说,每种文体都创作过大量作品。小说是他最先开始创作的。早先在诸城家乡的初中课堂上就开始写小说,阅读小说。以至于数学和英语考试都不及格。他的小说题材涉及范围也很宽泛,从家乡的水土人情,到亲情友情爱情,从人生意愿,到坎坷经历的现实,都写得有声有色,亲切耐看。因近些年忙于他的文学事业,小说创作一度中断。空间时会创作一些短文,如诗歌和散文。但从中积累了大量小说题材,一旦时机到来,相信博生的小说会不断问世。我敬重期待。
 
    再说他的诗,其风格简约,句式简短,有些诗每行不过十来个字,却也有滋有味,有情有调。
 
    话题再说回到这部散文集,有如此厚重的文学功底,驾驭过不同的文学样式,再进行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创作,肯定是得心应手。于是,从这部散文作品中,时常可以领略到诗意表达,诗化语言,诗心所在。
 
    诗人是有追求,有理想,血气的。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自问:
 
    “我在追寻什么?历史、时空、速度与死亡?”是啊,诗人在追寻什么?其实,面对现实的艰辛,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彷徨的。历史、时空都无法超越,只有速度和死亡可以选择。但速度再快,也无法战胜时间。于是,他又自答:
 
    “没有什么可以超越,我只能超越自己。我不能和时间赛跑。这样,我只能跑到生命的尽头。即使我胜了,但依旧会输给时间。”
 
    一番纠结后,他再次发出呼喊:“我不能,不能和你赛跑。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但命运不是,爱情不是。道路不是。”
 
    他明白一个简单而且深刻的道理:
 
    “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旅行。穿过黑的夜,穿过无月的漆黑的夜,穿过孤独的无人的我的黑的夜。这是通往黎明的列车!”
 
    于是,他情愿在黑白之间穿梭,穿梭于黑白两个世界。他不停地穿越、转换,但始终无法逃避,无法在哪一个世界停留。当然,也只能奔跑,向着光明奔跑,向着未来奔跑。含着热泪奔跑。当他奔跑着跨越千山万水后,他聊以自慰:
 
    终于看到远方,看到远方的“她”,看你在远方的“她”含着热泪带着微笑站在生命的路口等待自己……
 
    这个“她”是命运的主宰?是爱情的天使?是新希望的象征?!
 
    写到这里,王博生的乐观豁达一览无余。一个心胸开阔,能够接受现实,愿意承受艰辛的诗人高大形象跃然纸上,立于读者眼前,以文学的形式,以墨香的气韵站立起来。
 
    他非常客观而且理智地想到:
 
    “ 世界可能听不到我的声音;银河可能我变成一粒浮尘;宇宙可以不知道我的存在。但是,我能真切地听到我的心跳!”
 
    从那以后,他立志:
 
    “无论脚下这条路有多长,他都要有用一生去丈量,都要不停地前行,直到走到理想的终点?!”
 
    《梅兰竹菊》是王博生个人专著第几卷,我没有用心统计,但人生的感悟一定是更厚重,更深刻,更客观,更精细了。以君子情怀度人待事面对人生,他的视野,胸襟,眼界,一定是宽泛的,博大的,充满人文情怀的。
 
    同王博生打过交道的朋友无疑有个共识:此人真诚厚道,心胸宽广,对任何人都坦诚相待,宽容真诚,从来没有羡慕嫉嫉妒恨,即便面对缺陷人格者,他同样善于以书君子情怀盛装,合而不和,可同事而不同道。由此说来,主人公和四君子可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吧?
 
    谨以此送王博生兄弟。再致散文集问世的祝贺之情!
 
2016年6月26日于北京太阳宫定稿

 
 
 
王博生散文集《梅兰竹菊》在京东网热卖
 
 
王博生散文集《梅兰竹菊》在当当网热卖

 
    蓝帆  本名刘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普通话水平一级甲等)。中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编委、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沈阳传媒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诗歌万里行拱市村创作基地主任;四川传媒学院教授、硕导、教学研究所、语文文字应用研究所主任……四川省诵读艺术学会会长、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四川省校园文联副主席、辽宁新诗学会、报告文学学会、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儿童文学学会理事等。
 
    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诗歌创作与朗诵指导专家、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专家:四川广播电视台、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双语教学节目汉语教学老师、语言文字指导专家;成都广播电视台、绵阳、乐山广播电视台、遂宁等广播电视台……
 
    曾在北京多朗诵艺术团、陕西、山东、吉林、青海、东北三省、四川(多地)、香港、泰国、深圳等全国多地及地区、国家交流创作、朗诵诗歌;担任各类赛事评委、表演指导、主持不同类型大赛活动,应邀创作主题诗歌并舞台表演朗诵。曾受北京师范大学、四川传媒学院、辽宁传媒学院、西南财大、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都银杏学院等多地学院之邀进行诗歌创作与朗诵艺术修养及价值所在相关演讲;受绵阳市委宣传部、文联等单位邀请,担任演讲并受聘新诗创作与朗诵指导专家;受四川省图书馆等单位邀请,2017年12月完成了一个月的百年新诗大讲堂的讲座——《百年新诗的华彩与忧伤》,获得主办方、教育厅工会主席、四川教育电视台主持人人力资源部领导及现场所有观众高度评价——现场观众 交流火爆,下课围观提问,要求组织活动,定期讲座。
 
    数十次应邀出席国内外各类诗歌节研讨会、颁奖会:“第三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暨2018(戊戌)年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辽宁诗歌研讨会、青海国际诗歌节、第三届绵阳国际诗歌节、绵阳大学诗歌节、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诗艺术节“国风·秦韵”长安诗歌周暨高峰讲坛、《中国诗人》创刊二十周年诗会、贵州诗歌节、青海大昆仑国际高峰论坛、《中国诗人》创刊三十周年诗会暨颁奖会、出席第十一届国际电视节高峰讲坛并担任学术交流讲坛主持人等等。
 
    截止目前,已出版个人文学作品专集六部。
 
    发表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企业报》《诗刊》《诗选刊》《诗潮》《星星》《诗林》《绿风》《西部文学》《文学港》《四川文学》《中国诗人》大河诗歌》《鸭绿江》《诗歌月刊》《澳门月刊》《草地》《参花》《现代青年》《华商晨报》《山东文学》《草堂》等海外报刊、现代融媒体平台、门户网站及国外双语刊物等,收入多部文学典籍、多见于新华社客户端四川、新疆、辽宁、吉林等多频道多题材多作品;多见于中国诗歌网、作家网、中诗网、人人文学网、新浪门户网等现代传媒平台,即时点击率突破以往。
 
    入选《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世界华文诗年度诗选》《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双年诗经 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5——2016》《英汉对照  中国诗歌年鉴2015》《中国诗人年鉴》《英汉双语版  2016中国诗选》《中英双语中国诗歌年鉴》《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7卷》《2017年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6——2017》《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7卷》《2018中国新诗日历》《2019中国新诗日历》《中国新诗排行榜》、混语版《世界诗人》总第93期等近百部典籍。
 
    有诗歌传到日本双语文学期刊、美国新闻速递、加拿大诗歌平台、香港《华声晨报》《澳门月刊》等。数次获得海内外各类征文大赛奖项;华语诗歌、报告文学特等奖、一等奖、金奖:
 
    第四届当代文学评奖诗集奖、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百位最具活力奖”、人人文学网年度诗人奖、首届爱情诗大赛一等奖,年度散文奖;诗歌春晚诗集奖、诗歌奖、“第三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暨2018(戊戌)年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主题诗《朝拜嫘祖  圣母犹在》著名诗人诗歌大会获得主题诗歌创作并朗诵艺术呈现特奖等、2016年10月18日,获忆峥荣岁月,唱响中国梦“迎国庆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诗歌朗诵征文奖”特等奖——《我的自豪写在天安门广场》全国阅读会聪明及北京诸多朗诵组织评奖、证书由曹灿先生亲书名字、2017年,获33届青白江全国诗歌大赛创作朗诵艺术呈现特别奖。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散文研究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