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教勋 时间:2021-06-04点击:1278

 

王博生手机摄影《夕阳山外山》

漫谈风格及流派

王教勋


 

    笔者与著名作家、诗人、摄影家王博生老师多次交流过风格这一艺术概念,在微信里聊过开辟风格专栏设想。

    在中国诗歌网个人简介中,关于作品风格,我有如是表述:“主体文学作品结构,基于传统而又富有现代风味的新古典风格。”所谓主体文学作品,当然是指笔者拙作,四部长篇小说。

    有一点可以肯定,若要在国家版权局申报版权,作品风格不可或缺。

    在我申报版权中对几部作品的风格表述,后来就被出版《比水弯弯》及《乐土》二家出版社采纳,在作品内容提要中皆被着重提及。

    一位曾一起共事研究区域经济的同事,如今是位知名文化学者,对文化学研究颇深,不仅对风格在美学、文化学领域重要性有很深见解,其论文及讲座就体现古典与现代风味结合的风格,尤其体现在讲座表达方式上。

    不过,其对风格的见解颇为玄妙,认为“真实”是风格的最高境界。因为若要揭示这一论断之底蕴,需要进行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论证。若要简而言之,可表述为风格应与人格理想吻合。

    王博生老师还是中国书画春晚、太平洋国际电影节总策划,在其系列艺术作品中与其平素从事较广的艺术活动中,就明显可见其风格与人格理想吻合。

    在对风格这一重要艺术与美学概念的认知上,我们太多一致。这不仅因其身为作家、诗人、摄影家对风格在艺术中重要性的深广认知,更表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与相关从艺活动中。

    他的作品,无论诗与散文、小说,还是摄影,尽皆纯净透彻而又幽深雅致,无不风格鲜明。这是一方美的土地,但愿能在此基础上相应形成一大艺术流派。

    信手拈来,仅从其2021年4月20日微信朋友圈所发,《谷雨》摄影作品与配诗中就可见一斑。当然,其作品风格全貌只能在他的诗集 《东方少年》,散文集《梅兰竹菊》,小说集《春去春又归》等等作品中可窥。

    不可否认,这与其练达为人,利索行事风格难解难分。“在强列矛盾中寻求均衡”是罗曼.罗兰精种状态主干,自然也是人格与作品风格的一大特色。而莫言在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成立仪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语言与人物性格、经历高度一致。这是由统一性特征决定的另一种风格。而这一特征可同时与人物性格及相关描述,乃至作家人格诸方面存在的矛盾交叉并行。

    纯净透彻而又幽深雅致,在矛盾统一方面,王博生老师作品艺术风格,无沦诗歌小说还是散文,与罗曼罗兰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统一性上却又同语言与人物性格、经历高度统一的塞氏作品风格相近。

    “风格即人格”可谓文化艺术理论界一句流行名言。这话是法国作家布封说的。但针对此言的不同看法也是一直不断。仔细推敲一下,其实风格并不等同人格。准确而言“风格应人格”则更为恰切。这应是应然之意。因为并非所有作者包括知名作家的人格皆能与其作品风格高度相吻合,或相对高度吻合。反而相矛盾者倒是不乏其例。人格对风格影响极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但只有针对少数大师级文化人与艺术家才可谓“风格即人格”。对更多作者与作品而言,只能说“风格应人格”。风格与人格应相辅相成,相互优化,应当是发展方向。

    王博生老师无论在认识上,还是行事为人中呈现的格调,尢其在他的作品中,甚至界距较远作品中皆达到了这一难得的“相对完全吻合”。

    就风格,黑格尔论道:“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显然,他说的是一般,也非整体风格。刘勰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也是说造成艺术风格的不同条件。黑格尔和刘勰说的都是风格应然,皆非对风格的综合论断。准确而论,说风格是理想化的人格较为恰当。

    从认识风格到把握风格,其间有一段艰难曲折的路要走,对谁皆不例外。认识风格,是从自在到自为的阶段,把握风格则是从必然到自由在创作中的理想境界。

    风格是人格的理想化,但并不是空中楼阁。

    创作中,风格在作者的潜意识里,作品中,风格乃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只有透过细节,才能得享其一以贯之美的气韵与品质。这一点不仅在与王博生老师交流创作经验时经常提及,而且在他的诗歌、散文、小说与摄影作品中处处得以印证,就连其新近用手机创拍的微影片《警钟》也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风格与流派方面,在中国,美术界一向理念较强,行为靠前。相关艺术风格与流派,我与北师大同学,著名资深实力派画家杜月涛先生谈得最多。他曾为了创作,率领清华美院博士与硕士生弟子数万里写生,而笔者在以古丝路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乐土》创作过程中,也曾放下一切,纵横数省数国数万里,专门体验生活数年。

    文学与绘画毕竟处在两大不同艺术领域,相同点不少,不同点太多。但我们有个共同点,都特看重生活与作品的理想吻合。深入体验生活是我们在创作上的一致风格。在对创作严谨度上,我们高度一致,太多共同语言。在对创作与作品的时常交流中,让我们对不同艺术之间的共同风格认知不断加深,尤其对风格与流派关系方面。

    风格其实并不神秘,小学生的作文中就有风格元素,广义而论,这一体裁本身就是一种教学风格。姑且不说小学教师是否都对风格有所研究,既使对风格见解颇深,也不便对尚处启蒙之中的学童说风论格。在文学领域,既便是发表过作品,甚至有了著述,加入作协的文友之间,往往也羞于启齿说风论格,潜意识里或以为只有巨匠大师才配。这无疑不利文学领域风格及流派的培育成长,是对文学的一大艺术捆绑,对这一领域作者成长的一大束缚。

    实质而论,曹雪芹,塞万提斯、罗曼.罗兰,托尔斯泰等等大咖与你人格及作品风格各有千秋,他们只是把自在变成了自为而已,你不必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必妄自尊大,只需在意自我发现与发现自我即可。

    笔者在《试论文学的艺术风格及流派培育》文中论风格时言及文学社。挽惜上世纪末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文学社大多无缘风格与流派。其实所言只是表象。换个层次方位而论,文学社与风格流派的关联还是很紧密的。对文学的风格流派培育形成至关重要。譬如当年笔者和文友们在家乡发起创办的甘泉文学社。

    说甘泉不能不说到作家、文友赵阳。

    在其所发表的文论中,不只一次提过笔者。

    我们初识于寿县杨仙粮站。当时,十八岁的他目光炯炯,为人谦和机智。“谦和机智”这可谓其为人风格,或称人格特征。这是我对他的最初印象。

    二十多岁的我,当时参加中国文学函授大学学习文学创作与评论,已有诗作发表。而他那时仅出于好奇,常借我教材阅读。大约二年后,转口水利系统工作的他,居然不断有文见诸报端,且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古塘文学社长。而我只顾学业,其间未有只字付梓。受他切实干练行事谦和为人风格激励,笔者便萌发了创办文学社之念。

    在寿县安丰邮局,笔者找到正在话房值班的话务员、如今的作家、局座李士林。

    一拍即合,又联络当地多位文友,我们发起创办了甘泉文学社。

    在甘泉成立仪式上,笔者曾豪放:“甘泉要成为振鬣嘶鸣的俊马,决不做扭头摄颈的斗鸡”这可理解为一种风格甚至流派宣言。我们为之努力,太多付出,不论结果如何。

    士林行事风格雷历风行,举重若轻。相应,他的文学作品风格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行文砥荡。其已有二部风格鲜明文学专集面世。

    在黑格尔《美学》数卷中,一大理念就是和谐与平衡对称,也就是塞万提斯与罗曼罗兰作品中的强烈矛盾中呈现的均衡。赵阳面世的文章著述太多,印象最深是少有傲气,但在切实而机智灵动基调中,浸润超然意蕴,大气奔放与深层幽默中,劲骨铮铮更是力透纸背。其中包蕴的深层意蕴,也是平衡和谐美的风格体现。

    在甘泉文学社文友中,作品风格鲜明者不乏其例。如文友吴作谦发于《皖西日报》的短篇小说《老鳖遛河沿》,笔者还曾为之作过专评。文友黄先舜,不仅诗文书法作品中,就连平时言谈,也能见出鲜明风格。

    如同当时太多文学社一样,风格对于甘泉一直处于自在中,终究没能自为,也就被流派拒之门外,当然也就没能让这一重要美学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风格在不同艺术门类及艺术家与相应作品中必然不同,但在这不同之中又有太多相同。希望通过你我的共同努力,能在最大公约数上形成相应流派。

    通过对风格及流派的一番漫聊,意在唤起更多从艺者与爱好者的风格意识,进而对相应流派有所关注。

 

♬ 作品风格展析
 

本章风格点评: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所出 《比水弯弯》并没分章。连载每期受篇幅所限,让读者获取作品中相对连贯故事情节之印象效率大打折扣。这里对每期连载作品增章及相应命名,为的是让读者能在有限的文字中,对每期所载文字有个相对完整的印象与相对清晰的悬念。

在《比水弯弯》作品的本章中,借用中医经络穴位理论,艺术风格之史诗及写实经络与平中见奇,奇而不怪,奇中蕴益穴位特色便有充分展现。

譬如:作品中鹰与树这两个主要人物出场的叙述方式,就生动而突出体现了该作的一大风格之一。

既“以纯写实的手法反映与描绘史前题材”

其次,在对树这一人物的描绘手法上,则体现了该作的又一大风格“寻找古人与今人心灵与言行的最大契合点,使古人与今人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浑然天成,毫不做作。”

再次,在鹰和树二个人物所处背景的交代方式上,将该作的另一大风格特色“史诗的结构与写实手法完美结合,”表现得淋沥尽至。从而,为整部作品“平中见奇,奇而不怪,奇中蕴益的纯真与俊美艺术效果,让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理想给合成为可能”埋下伏笔。

比水弯弯

王教勋著

第一章 蛮荒中人

乳岗名字的由来,是因在岗上的最高处有口泉眼,长年冒着清澈甘甜的泉水,水珠翻转眨动,象美人的明眸。这口泉滋润了岗上世世代代的人们,这里的人包括一个叫鹰的人,从生到死大都是喝着这口泉眼里流出的甘美泉水。人们便将这口泉取名叫乳泉。那么乳泉所在的岗也就自然地唤着乳岗了。

在鹰生长的年代属于原始父系社会,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尚在萌芽。乳岗方圆数百里还未使用青铜器,只是偶尔从更远的地方流传过来一二件青铜器,绝大多数人很难得一见。

乳岗方圆五里大小,岗上乔木、灌木、杂草丛生。岗下便是奔流不息,不舍昼夜的比水。她源自大别山,经岗下北上进入淮河,然后同流东去,融入海洋。河的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沼泽与林地。

启明星升起的时候,鹰的母亲草停止了惊天动地,撕心裂肺的呼叫,晨曦中,鹰降生了。朝霞为他洗礼,为世界与他的小脸涂上喜色。鹰在光明中诞生,然而,诗人们也可以说他给岗上带来光明。可是,鹰出生后不久,岗上便出现了干旱,后又延续数年,给乳岗带来了饿殍遍野,灭顶灾难。若以时间论因果,这场灾难是他带来的。而事实上却是与他毫无关联。这场干旱实属罕见,在干旱的后期,就连岗下的比水河底都干得开了裂。草木大多枯死。原本绿油油的大地,多年一片焦黄。

鹰的父亲树,生性狡诈,个性特强,力大过人。树的父母在他六岁的时候就都去世了。树是岗上的人将他养大的。在树小的时候,岗上的人都不喜欢他,待他长大以后更是如此。因为,他小时候,无论在谁家,都要与别人抢吃东西。无论谁训他,他就拿棍棒打谁,不管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棍棒不解气,树晚上就去偷烧人家里的草屋或窝棚。然后,再去充好人,帮人重新搭建。鹰的母亲草家的窝棚就曾经被树晚上偷放火烧过。岗上人不喜欢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们背地里流传说树成年后,经常趁岗上男人外出渔猎或采集未归,晚上撬门溜进人家女人屋里过夜。说他见到美女,白天爱看,趁着没人,或人少的时候爱摸,晚上爱偷。也有人说树在十六岁的时候在别人家寄住,受过一家女人的勾引,从此,他便对女人,尤其是美女就不由自主地冲动,一发而不可收。岗上的人们都这么说树,只是他偷女人的事,没有人抓过现行。(待续)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文学批评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