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 光 时间:2021-11-17点击:1166

 

——作家石钟山谈怎样坚持业余文学创作

韩 光

来源:解放军报2021-11-10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不少亲历了战争血火的官兵,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文学的形式表述出来,其中的部分精品力作成为了日后的“红色经典”。这些由业余作者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为“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至今仍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有不少作者后来也成长为专业作家。这也形成了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一种传统,许多日后走上专业创作道路的作家,都是由部队基层战士成长起来的。火热的军营生活为军旅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那么,想进行业余文学创作的部队基层官兵要做哪些准备呢?如何能长久地坚持下去呢?怎样才能不断地有所收获呢?近日,笔者就这些问题与同样从业余文学创作起步、后来成长为著名作家的石钟山进行了深入探讨。

说起石钟山,读者是不陌生的,改编自他的小说《父亲进城》并由他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曾经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影响,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石钟山在文学和影视创作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自他19岁写出第一部小说《热的雪》起,在之后的30余年时间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先后出版小说近百部,改编影视作品30余部。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大部分是军旅题材作品。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然热爱,一定要把基础打牢。”

“想进行文学创作,当然是件有意义的好事,但基层官兵的主业是保卫祖国、练好战斗技能、增强打赢本领,创作必须在业余时间进行,绝不能占用正课时间。想进行业余文学创作,也是有窍门的。如果掌握了它,就会少走弯路。”石钟山谈起自己的创作“窍门”毫无保留。

在我开始业余创作之初,津贴费都用来买书了。为了不打扰战友们,读书、学习、写作大都在水房里完成。我给自己设立了“五年计划”,在目标中设置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理想。后来,我也把自己的“五年计划”坚持了下来。只要真心热爱,初学写作者就可以把别人玩游戏的时间利用在自己的创作上,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不要患得患失。

对初学写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写作者的文学准备都是从阅读开始的,想进行文学创作必须“吃”大量的文学名著。只有吸收了足够的文学养分,把基础打得扎实了,才有后劲儿。正课时间不能分神,那么自己可以支配的业余时间就必须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只有用在刀刃上,才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而阅读名著是不走弯路的最好选择。要多看有益于打开眼界、提升格局的书。每个人都要找到跟自己投缘的作家。初学写作者一定要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阅读的最佳法则之一,是把喜欢的作家的全部作品都读一遍,汲取他的思想,掌握他写作的手法和用意。这比随意泛读多位作家的作品更加有效。这很像通常说的泛读和精读。泛读强调快速获取信息,满足好奇心然后离开。而精读,涉及到的是深度学习、有意识的模仿,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然热爱,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因为喜欢,所以专注,也会更好地捕捉到作者的深刻用意,更容易学到作品的精髓。

“认真地积累素材,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起。”

后天的教育对作家而言至关重要。所谓教育,并非专指学校教育。一个人要放到生活环境中去磨砺。现实生活是作家最好的老师和训练场。火热的军营生活,有着丰厚的创作资源。身处其中的基层官兵在阅读的基础上,一定要多观察,做个有心人。此时此刻你的观察、你的经历,都可能是你未来的创作源泉。要认真地积累素材,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起。

文学创作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身边人和事开始的,要写自己熟知的,又不要拘泥于自己的世界,要有大局观和前瞻性。只有这样,自己的作品才不会落伍,不会过时。不要抱怨自己没有生活。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现实之中,发现身边的美,发现身边的可爱之处,这些都会成为我们作品当中的一部分。有许多业余写作者都在说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些火热而传奇的生活,话里话外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这种说法恰恰忽略了我们此时此刻就处在生活的第一线,就处在火热的生活之中,却没有发掘出我们生活的本质。要学会热爱眼下的生活,而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的体悟、感受,这样的作品才是属于自己的。

笔者了解到,石钟山进入文坛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就是从写他自己当兵的岁月开始的。他写自己的连队,写身边的战友,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大风口》《兵舍三味》《新兵三事》等。当他谈到从军对于写作生涯的影响时,眼角有些湿润。军营对石钟山来说,始终是难以忘怀的“故乡”。他在16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一个少年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激情和理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远离家乡的内蒙古大草原。他曾经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艰苦条件下运送军用物资,在雪地上与狼群对峙,在茫茫草原上等待救援……石钟山在磨难与痛苦中挣扎,也逐渐领悟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成长感言:“不管我们是谁,不管我们身处何方,都要有一份刚强。只有刚强了,才会有尊严,才能用独立的人格走完人生。否则,我们永远无法长大,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永远是幼稚的。”

“不要怕失败,坚持下去,总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想走业余创作这条路,就不要怕失败。在失败面前不能退缩,而是要一个劲儿地坚持写下去。同时,还要有三五知己,不论是身边的人,还是作品中的人物,一定要找到与我们心灵相通的人做朋友。作家要能够分辨出带给我们思想灵魂以撞击和震撼的人。这中间可能只是无意识的一句话,就能碰撞出火花。这就是同道中人,有益于形成我们稳定独立的价值观。

初学写作面对的一个主要挫折就是可能不断遭遇退稿,要在退稿的失败中磨砺自己的心性。面对退稿,绝不能灰心,可以找些同类型的作品,静下心来阅读,找出自身的差距。最好是重新写一次,就算还不成功,也因为再度创作了,会有新的收获和进步。

文学创作都会有瓶颈。业余作者遇到创作瓶颈无法突破自己的时候,可以暂时放一放,多去阅读,去发现和体会生活,用心、用生命去感知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放下写不下去的作品,过一段时间,用另外一个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发觉自己生活当中的另外一种题材。一种题材写久了会陷入到自我的重复当中,再开掘另外一种新的题材,尝试一种新的视角,几种题材、几个作品轮流写作,这样使自己的创作不至于走进死胡同。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思考,对生活往往就会有崭新的发现,这样就能够突破创作当中的瓶颈,找到另外一个新的天地。不要怕失败,坚持下去,总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如何在创作中保持“常青树”一般的生命力,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放下作家的架子,不仰视,不俯瞰,怀着一颗善良纯净的心,走进别人,也让别人走进自己。沉浸到生活的角色之中,做一个旁观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品尝幸福与痛苦以及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让自己成为一个生活激流中的普通人。只有在书桌前提笔创作时,自己的身份才是作家。

​可以不把自己当回事,但一定要把别人当回事。勇于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在思考中认清自己。一个作家不能完全彻底地剖析自己,肯定很难了解他人。以自我为圆心,努力伸展生活的触角,扩大想象的空间。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叠加在一起,便是作家的创作园地了。像农民热爱自己的土地一样,深耕属于自己的园地,创作才能饱含激情,也注定会有不错的收成。

 

责任编辑:周步

分享到:
更多 新书推荐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