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愚 时间:2022-04-08点击:1339


老脸( 短篇小说  )

 

张愚

 
 
傍晚时分,老权在阳台上望着西天瘦弱的落日,准备上趟菜市场。他用小块质地细腻的绿绒布擦着镜片,从储藏室里,找出个黄布袋子,刚要出门,就接到在青岛儿子家里的老师电话。


虽不是微信视频,老师的音容依然浮现在老权面前。老师沿袭他一贯的讲话风格,饱满而含蓄的男中音,腔调略有起伏,充满磁性。当年,在课堂上,老权还是小权时,就被老师的声音和博学所吸引。小权坐在第一排中间,每天抻着细长的灰脖子,目不转睛地端详老师,从老师吐出的每个字里,品味沁到骨子里的甘泉和营养。老师不是演说家,不是相声大师,为何声音如此迷人?原来,老师的学识,才真正使他着迷。几年间,小权意识到,老师如同领袖般行云流水的谈吐,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是不可模仿的。他的每次讲课,如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没有一句话废话。他批改作文,一律用红笔,显眼,鲜艳,无一字潦草。他心里想,如果老师成为名人,那么老师的字,就会一夜间升值。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直到退休,老师并没红起来。


外面的天色,有些暗了。老权心想,明早,再去赶露水集吧。而老师,不会无缘无故跟自己聊天。看来,老师心情不错,晚年的日子还如意,那就多听听老师说的吧,他习惯于讲一节课嘛。老权凝视窗外,园子里的花草树木,已笼上一层黑影。他在琢磨老师刚才的话,一时,猜不出老师的真实意图。不过,四十五分钟一过,老师便接触到正题。老师用低沉的声音问他,听说,你也退休了?是真的?将来有何打算?


显然,听到老权的答复和想法,老师很高兴,并给予鼓励。稍停,老师又犹豫着说,有个事,本来想找你,可你又不在职了,那我另想办法吧。


可从内心深处,老权不想让老师看轻自己,便笑着说,老师有事,尽管吩咐。煎饼鏊子慢慢凉么,我估摸着这牙口,还能咬破个豆粒吧。


老师欲言又止,踌躇了半天,才和老权直言,后天,是他八十岁生日。他想托人用一台摄像机,将庆生现场完整地录下来。留作纪念,留给后人。


没想到,老权却是一口答应。因为老师从未有求于己,他只想为老师的生日做些事。


而后,老师又叮嘱,他是自娱自乐,不要告诉任何人。不值得!老权也答应了。


巧的是,老师的生日,和岳父同一天。


岳父的九十寿辰也是后天,这对瘫痪在床几年的岳父来说,当然值得庆贺。老权原本有心操办好。他每次去农村小姨子家,岳父都害牙疼似的吸口气,对着自己露出光光的牙床。岳父镶的那口牙,平时泡在清水碗里,吃饭时,才放到牙槽上。这是他为岳父镶的。他还专门去医院,为岳父输过多次青年人的血。球蛋白也打过几支。不然,岳父的脸色怎会发红?身体倚墙怎能坐直?好像只要他在,岳父就有靠山,喘气顺溜,饭量也增加,有时还陪他喝上半盅酒。每次临别,岳父都拉着他的手,啥也不说,食指却在他手心里用力。他会意。他想让岳父到城里自己家,可岳父一个劲摇头,看上去,早已打定主意。


郁闷,郁闷。老权拉上窗帘,拿着未洗的白衬衣,进入洗手间。妻子人在厨房,听见他和老师通话了,就打听老师的去向。她见过老师一面,对老师印象非常好。妻子并未提到老师的生日,可能也忘了岳父寿诞。她自己出生的日子,都经常忘记,过去都是他想着。然而,这次,岳父和老师的生日冲突,可老师那里,又必须去。他怎么和妻子解释?实话实说?想了好半天,他决定对妻子撒谎。


当妻子听说老师脑梗时,大吃一惊。好长时间,才回过神,不停地追问。许久,她又摇头叹息,同意他去青岛看望老师。她盯着他的脸说,她会捎瓶好酒回家,给老爷子过生日的。


为老师而撒谎,老权的脸面,也臊得慌。他总觉得亏欠岳父大人。这大概是岳父在世不多的生日了吧?他是否过分,绝情?当岳父见大女婿缺席,再合理的解释,恐也不能掩饰他眼里的失望吧。那一整天,岳父会怎么想?他知道,有些事,是无法弥补的。也许,岳父会记恨他,正如岳父相信他半辈子一样。他不敢往下想了。面对妻子,他也心虚,尽量不看她的眼睛。他像个出轨者,担心落在床上或者车座上的几根长发,会被妻子当作有力的证据。
明明白白,这只是个谎。但这个谎,还得继续圆下去。如果妻子清楚了真相,这与偷偷摸摸,又有何区别?
只能先干后说,以后再说。而且,只有一天准备时间。在老权看来,老师十分看重那些正规制片人和摄像记者,他们科班出身,有真才实学,又经历过各种大小会议、活动、采访、采风等,拍摄技巧娴熟,画面语言丰富。他们到场,就成功大半。这也是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老权来不得半点马虎。


当晚,老权就联系上制片人方先生。他知道,方先生有实权,有影响,和方先生谈妥,就差不多了。方先生为人潇洒,却失听,戴着助听器。老权就在电话里加重语气,有的话,重复两遍,听见方先生答应了,并决定派出一位时政新闻记者,才松口气。那个记者,也有有份量,有知名度。人家算是给足了面子。当然,毋庸讳言,是他当年提拔的方先生,没有这一步,方先生也走不到今天。于是,他心里挺满意。他甩出的鞭,假如不响,可就惨了。
那天老师的寿筵,设在酒店六楼宴会厅。老权和记者早早赶到,老权拍照,记者支起三脚架,全程录相。那时,老师的脸,由于兴奋和激动而微红。主持人邀请老师登台讲话。在家人、亲戚和朋友的掌声中,老师环顾全场,几次哽咽,眼里含泪。他的手和嗓音,都有些颤抖。他看一眼台下听众,想脱稿讲,嘴巴张了半天,哆嗦着,却发不出声音。他只得拿起讲稿,一字一句地念。虽煞风景,但掌声依旧。那一刻,老权静静地坐着,仰望老师,遥望过去时光,犹如回到从前。散场时,老师撇下所有人,过来同老权和记者握手。然后,老师又把老权拉到一边说,人啊,活到八十岁,才像刚懂事。师生缘分,还得延续,也要时时更新。以后,我过生日,你都要来啊。


老权说不出话,只微笑着点头。


老师的表情又变得严肃,有些急切地问,你能把这个录相带,制成碟子吗?


老权想都没想,马上跟上一句,没问题。


老师再次握紧了他的手。


谁想的到啊?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就在老师生日后第四天,老师竟突发心梗。


也想不到,老权对妻子撒的谎,竟一语成谶。虽一字之差,实有恶意,竟诅咒了老师。怎么会这样?老权从老师的葬礼上回来,就有一种犯罪心理,使他长时间无法释怀。葬礼上,他没掉泪,反生出愧疚和恐惧。老师葬在故乡群山中一座水库斜坡的向阳处,清晨时,有层薄雾笼罩在山巅和水面上。一群野鸭和天鹅,在水中寻觅,不时抖动翅膀,飞过小岛和孤船。老权开着越野车,每天都到老师墓前,在小小的坟头上,插上枝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又凝望着水库的碧波出神。


越野车驶在水库十里大坝上。路过泄洪闸,老权摁响喇叭,向老师表达最后的致意。他瞄着仪表盘上的日期,猛然想起老师的嘱托,枯井似的内心,溅起一朵朵浪花,一次次拍击着胸腔。他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觉得四肢发凉,脸部和腹部肌肉紧绷绷的。


无疑,星期二是个合适的日子。为免得惊扰别人,给人造成心理负担,老权选择悄然出行,以一种意外的方式,见想见的人,不见不想见的人。方先生自然是他要拜访的。来到他当年参与筹建的大裤衩似的办公楼,在旋转的电动门前,他不由自主地停下,扭头朝传达室望去。他脸上掠过一丝失望,门里边,有个瘦子,正冷冷的瞅着他,屁股一动不动。他原地等了会,焦躁地张望。幸好有个胖子走出门,胖子还认得他,张口喊出他原来的职务,便碎步陪他,手拥着他后背,助他迈上一级级大理石阶,进入大厅。大厅里,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墙上那些鸭嘴龙、暴龙、虞舜、公冶长、赵明诚、张择端、刘墉、丁耀亢等雕刻还在,但迎面正中,多出块灰色泰山石。东厅处,排列着紫檀红木沙发,旁边是几组花梨方桌、茶几、圆凳。西厅那里,一片透明的水流,缓缓淌过磨砂玻璃幕墙,并听到清澈的水声。厅中央的桌子前,那个收发报刊的中年人,见是老权,微笑着站起,老权也认出了他。老权随即向他问了方先生办公的地方。胖子见电梯指示灯闪亮,就殷勤地帮他揿下按钮。


电梯里的镜子,多维立体,洁净无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老权头上那片光秃的中间部位,都是无声的宣示。这使他刚建立起来的自信轰然倒塌。


幸福也许会来的迟一些。毋庸置疑,老权的心理平衡能力,还是一流的。


老权毫不费力地在十楼大厅,找到方先生的单间。屋空着,写字台,电脑桌上,全是报纸、文件、书藉和稿签,一部红色内部电话,间歇性地响着。人呢?老权起身,在大厅一张张格子般的桌前,看到一个个披着短发和长发的脑袋,连咳嗽声都听不见。而且,这里根本没有方先生的影子。他担心被人认出,就回到单间,倒杯纯净水,喝完,就开始抽烟。


等人,消耗耐性,也蚀掉火气。老权有过无数次求人与被人求的经历,其中味道,可想而知。何以解忧?喝茶的后果,是跑厕所。抽烟的结果,是埋在烟雾里,还可能引起主人的反感。不知何时,方先生刚推开门,就被烟熏得连连倒退,便立在门外打电话。好长时间,烟消雾散,方先生才被动地与老权边打电话边握手。然后,他走到窗边,拉开窗扇,让南风吹进来,抓把喷壶,淋着阳光下的君子兰和水仙花,又继续接听电话。电话里,听不见对方声嘶力竭,可他们的交流,不受丝毫影响。老权的目光,便落在方先生身上,一会,跟着方先生面对墙壁,是欣赏那幅当地名人书法?那匹蹄沾花香欲腾空的青棕马?一会,又在电脑上,快速浏览着一条条消息稿。只见方先生眼微眯,脖颈挺直,在无声地轻移鼠标。老权不吭气,翻起一本旧杂志。有时,他将右手熏得发黄的食指,凑近鼻尖嗅嗅。过了会,老权不禁把视线投到方先生白胖的手上,见他从打印机里拉出一份稿件,看了一遍,就起身匆匆地离开。


忙,确实忙。老权原先喜欢这种快节奏,可对他来说,现在已不适应。人家办的,都是公事。是越忙越好的事。他隐约担心,他的到来,是否不合时宜?


幸好,这次求人,不是他自己的事。老权正自我安慰,方先生已旋风般进门,带上门后,他的电话又响,他便冲老权苦笑,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歉意。他弯下腰,给老权添满水,才摸出电话。听得出,那人的职务,应比方先生高,方先生不怠慢,转身就走,老权也想跟上,方先生转过身,二话不说,把老权摁到沙发上,又找出盒黄鹤楼,塞到他怀里。


老权坐立不安。他来的不是时候,避开了星期一,人家照样不得闲。无疑,他成了闲人,多余的人。讨人嫌吗?


人心,猜不透,也别猜。到了这时,老权已打定主意,这张老脸,不值钱。情面,更无所谓。他只想听到一句话,办,还是不办?他想,只能试一试了。


快到中午12时,老权终于等到方先生。方先生头发有点乱,插碳素笔的白衬衣上,出现一个黑点。他在老权面前站了会,坐下,又抬头,盯着老权树脂镜片后的眼睛,咬着牙根,反复说道,熬死他,我要熬死他。为什么不呢?


老权心知肚明,一声不吭。人在愤怒时,谁都不想引火烧身,成为靶子。


在很短的时间,老权发现方先生已谈笑自如,便看了看手表,约他到附近的一家羊肉馆。方先生并不推辞,笑了笑说,现在吃顿饭,再简单不过。


这家羊肉馆的雅间已满,他们找了个近窗的散座。在老权点菜时,方先生用一把银色剪刀,一下下剪着自己的手指甲。老权坐下来后,和方先生碰杯,方先生打量着他说,你的头发,快全白了,牙齿还行?


老权说,行?花三四万了。菜做得烂一点,熟透了,没问题。不能啃猪蹄子、鸡翅子。


那就多吃海参。


老权说,吃着。但那东西吃多了,男人身上有的地方长刺。


什么地方?


还能有什么地方?


两个人都笑了。


喝了杯酒后,酒劲有点上头,老权便开口谈起复制碟子的事。他皱着眉头问,如今还能办吧?可否找那个记者,牺牲点儿休息时间?


方先生的脸,微微暗红,他探过头来,神秘一笑说,不瞒你。这事儿,不像过去那样好办了,挺复杂的。听说,有了规定和制度,由资料室协调。你得找闵许可。他可是你的老部下了。


找他?私下里,能不能办?


方先生吐出块羊排骨头,思考两分钟,摇头说,你还不知道?闵许可那人,不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算本事?两个字,油滑啊。


老权听了,信心有些不足。


同时,老权也感到方先生不愿插手,不想摘烂鱼头了。也许,他还会笑自己得寸进尺吧。于是,赶紧转移话题。两个人喝光一斤低度酒,就泡饼吃饭。


多少年了,这是老权第一次自己去柜台结账。而方先生喝得脸通红,连客气话都没一句。


话说回来,同闵许可打交道,也是老权不情愿的。论起来,他们有点远亲,闵许可是老权的侄子辈,可闵许可过去从不在人前提这层关系,更不愿套近乎,关系就有些疏淡。因此,闵许可在主任的位置上渐老,渐渐被许多年轻人超过。他或许,在背后,也发过不少牢骚和不满吧?


眼不见,心不烦。巧的是,他们住同一个小区,且是前后楼。老权退休后闲逛,每天都见他骑电动车上下班,相互只是点头而已。


按说,老权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可自从添了这桩心事,他午休不成,晚上睡不着成常态,就睁眼盘算着,怎么同闵许可见面。


日子是没法煮的。拖得时间越长,会越棘手。那么,是拉下脸面,捎些礼物去后楼503室?还是到他办公室,或打电话联系?老权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半个月过去,事情毫无进展。不过,老权有个新发现,他在传达室来往人员登记簿上,见闵许可的名字从未出现过。没有客人和朋友去过他家。由此,可见闵许可的人缘。老权想,他的家,会让人不舒适,不自在的。那就在院子里堵他吧。


那天晚上,老权有个牌局,是在小区必经之地的法桐树下,那里飞蛾绕灯,凉风习习,十分惬意。有个牌友,突然被孩子叫走,恰巧,路过的闵许可就被赶上架。老权和他打对手牌。他好像喝了酒,酒味刺鼻,表情夸张,声音大,动作猛,常站起来甩牌,又歪歪扭扭坐不稳。他对老权,言语上不冲突,暗暗较量时,却火花四溅。老权出牌慢了,他手敲牌桌,弄得咚咚响,甚至去夺老权嘴里的烟。老权的手不利索,刚放下一张多摸的牌,他就说耍赖,赖皮,癞皮狗,弄得老权哭笑不得。但老权,始终大度地微笑着,脾气好得出奇,不言不语,照常喝茶抽烟,玩得开开心心。


夜半,终于有人夹着凳子散了,老权便朝相反的方向,追上闵许可,把他拉到楼道里。闵许可醉眼瞧着老权,脸孔上露出嘲讽的样子,撸衬衫短袖子变成了撸胳膊。但看上去,不像是打架。而老权因走得急,把早想好的词忘记,不知从何说起,两人呆呆地站着,大眼瞪小眼,都成了小心眼。好久,老权也似醉非醉,而闵许可的酒,却持续发酵。恍惚中,老权来了胆量,竟一言而尽。对一个醉酒者,向他敞开心扉,能够得到的,应该是平等,客观,公正。因为,他们之间,无须真真假假,半真半假,亦真亦假。那阵子,他到底说了啥?事后,他忘得一干二净。可他自我评价,还算艺术,含蓄,自尊。紧接着,他就听见闵许可嘟囔说,你只管说你的吧。我说的,可不是醉话。但我记下了,我往上反映,汇报。好吧,就这样吧,等我回话吧。


说完,闵许可扶着栏杆,身子摇晃,慢慢登上一级台阶。忽然,他的右腿一软,一下子坐到地上,幸亏抓着扶手,硕大的头颅,仍然碰在水泥板上,一股殷红的血,顺着左耳流下来。老权见状,吃了一惊,一边弯腰朝上爬,一边说,慢着,不要动,我扶你。送你。


话音刚落,闵许可耷着头,又吐了一身一地。


老权已顾不得脏,两条腿下蹲,用湿毛巾和卫生纸,像待一个怀中婴儿,一点点擦掉闵许可嘴唇、腮上的血和污秽物。然后,双手掐起他的腰,又用肩膀撑着他,沿着一级级台阶攀爬。终于在五分钟后,摁响他家门铃。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掐指一算,老权吃惊的是,已有十天没见到闵许可。不过,也没听说过他住院,难道出差了?


那天早晨,老权早早来到传达室,比平常闲逛时,提前约三十分钟。离上班时间还早,他在绿草皮和花坛前转悠,看了会池子里的鱼,吸棵烟,就在传达室里边,注视着窗外的人员车辆。他寻思,除非闵许可搬走,否则,不会人间蒸发,即便行踪诡秘,躲过了初一和十五,也有见公婆的那一天吧。


果然,老权眨动着眼皮,看见一辆黑色电动车,瞬间在窗那边消失。老权手拍玻璃喊叫,又踉跄着奔到街上,见闵许可的车已转了道。


又是半个月,闵许可仿佛仍在玩躲猫猫。


如果,闵许可改变了自己的上下班时间,那就说明,他心里有鬼了。就不必去问个中缘由。


一连几天,老权都很沮丧,失望。夜里,他在空寂的街上走着,抬头望去,觉得远在天边的老师,正无处不在地看着自己。他心里冷飕飕的,不敢对接老师的目光。


出水才见两腿泥。


无论如何,得想个办法。


一个星期后的黄昏,天上的落日,正敛尽光芒。老权估摸着,闵许可该回家了,就在传达室外等侯。


这里乘凉的人不少,旁边不远处,有一拨打够级的。微风中的空气里,散发着雨后青草泥土的味道。老权装作无事的样子,四处溜达,一遍遍瞅着栅栏门口。直到天黑透,灯光亮起来,才看到闵许可被人架进小区。他的身子,面条一样软,头垂着,呼出的酒味熏人,周围的空气,都溢满酒气。即便如此,闵许可的头脑也清醒着,他也许怕丢人,进了大院后,就绕过人杂的地方,抄近道,穿过一簇稀疏的灌木,走上了后楼道。老权可不想让机会溜走,便像上次那样,上前搀扶着闵许可。闵许可睁开眼睛,见是老权,虽无力挣扎,嘴里却嘟嘟哝哝。他说,好久不见了。你是不是以为,我耍奸磨滑?那就错了。我早问过,照规矩办。我也为难啊。嗯,你说,我怎么跟你说?你当然,会把鳖画在我身上。哼,与我何干?


在家门口,闵许可不让老权进门,他深鞠一躬说,别见怪,其实也好办。你还不懂得?你就不会去找那个人?


老权想骂人。他想说,你懂个球?


但老权也弄清楚了,制作一个光碟,需花费两千元。


让他再求人?难啊。假如是别人,老权谁都可以,哪怕低三下四,受点委屈,也在所不惜。偏是那个人,就没半点商量的余地。同样,那个人知道是他的事,也不会答应。


就这样,就像一辆抛锚的车,停在花园般分径的岔路上。驾车人走的是直路,遇到拐弯,便失去方向。需要下车问路,重新出发。天上有风无雪,不会结冰,又没打劫的,而车上还有水、面包和巧克力。那么,前行吧,即便走错了,大不了,再回来。


令人安慰的是,师母和她儿子从未问过。压力减轻,没人盯着,老权就有许多理由。慢慢来吧,看花落花开,潮落潮起,说不准,峰回路转呢?


有一天早晨,刚睡醒,妻子在床上翻过身来,和他说,别为老师那点事犯愁了,干脆,你好人当到底,自己把钱使上吧。不就是半个月工资吗?


实在说,老权也曾这样想过。他听后,沉默了会,下床活动着腰和四肢,看着妻子在镜前梳头,内心里,一点都不想放弃。他还想争取,哪怕是豁出这张老脸。他说,那不行,这不是钱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谁知道啊。


一段时间,老权又懒得想那些事了。


不想,心也不安。要想心安,必是醉酒时。了无牵挂,一觉睡到自然醒,任什么事,都不能进入大脑,彻底忘却俗尘之事。所以,老权每隔几天,就和朋友圈里的人雅聚,不是人找他,就是他烦人,有时听琴赏景,附庸风雅,有时纯粹聊闲篇,买醉。他是实在人,易成为酒桌上的焦点人物,不以为羞,反以为荣,常大醉而归,每次都搞出点动静,弄得妻子和家人不得安生。


正月初三晚上,小雪飞舞。老权在省里的朋友约他过年小聚。酒至半酣,他忽然长叹一声,将半盅茅台酒洒到地上,遥祭老师。朋友问起缘由,他便如实相告。朋友一听,哈哈大笑,这点小事,有何难的?那个人正找我有事,一切都好说,我发条信息就行了。


老权闻听兴起,喝得开心,高兴,回家时,竟跌倒在楼梯上。第二天上午,妻子买来云南白药,贴在他肿胀的脚踝上。


果然,不久,老权便接到闵许可的电话,让他抽空去取碟子。


老权低声问,需要多少钱?


闵许可说,不用花钱。我说么,你找人了吧?


没有,我没有。我没找人,没找。


没找?那就奇怪了。


老权还想说点什么,听筒里,却传来阵阵盲音。


看来,无论怎么解释,闵许可都不会相信他的话。他脸上,犹如被人抽了一记耳光,觉得火辣辣的。他叹了口气,重重地坐在身后的椅子上,一瞬间苍老了许多,腮帮上的肌肉也不停地颤动。过了一会,他又突然起身,擦了擦眼镜片,从抽屉拿出足够的钱,然后,一瘸一拐,一路步行着,去取那盘光碟了。




    张愚,原名张建平,中国作协会员,山东潍坊市作协副主席,诸城市作协名誉主席。曾出版小说集《红鲤鱼》、报告文学集《眷恋》、传记文学《赵明诚》、纪实文学《铸梦》(与人合著)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短篇原创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