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写满了故土的故事;水,映活了故土的灵魂。
2017年,家乡的第一条高铁--宝兰高铁开通了,虽说未能亲临但那一刻,也能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氛围和父老乡亲脸上敦实的笑容,从此,陇塬大地上除了花椒、花牛苹果、土豆粉条、秦安蜜桃,还多了一条乡亲们期盼已久,通往山外的高铁,为陇塬大地插上了一双腾飞的健翅。
春节前夕,忙完一年里手头的工作,正在屋里收拾着回家的行李,母亲从老家发来视频问我:“行李收拾好了没有,明天大概几点到,坐什么车回来……”
“妈,别担心了,都多大了,放心吧,我明天上午从北京到秦安的高铁,晚上就到家了……”我收拾着东西说道。
在宝兰高铁未开通之前,就没有从北京直接发往老家的高铁,每年回家,只有坐绿皮车从北京晃晃悠悠出发,经过一宿加半天的功夫才能到天水,这是最快的,要是赶不上最快的只能坐那趟20多小时的绿皮车了……
在童年的记忆里,陇上是一幅多彩斑斓的画。
苏梅色的桃月,陇上大地的桃花泛着一点洋红、苹果花白里透着点浅红、梨花如雪,它们竞相争艳,在西北的微风里隐藏着自己的心事,静等着风信子的脚步,将自己情窦初开时心底的情话捎给风信子,带给梦中的那个他。桃花、苹果花、梨花,一个羞红了脸,一个白的碎了心,各自有各自迷人的特色,白里泛红的是懵懂里的羞涩,一袭白纱素衣是青春里的干净利落,三个少女成了这春天里的舞者,是宁静的化身,是朴实的写照,是花也是画。
夕岚色的荷月,出门望去,陇上的山间绿里透着一片红,像是农家娶亲的现场铺上了一张红色的地毯,甚是红火,走近了看,一朵朵既大又肥的花椒粒像极了熟透了的樱桃,父辈们忙碌了半年的辛苦全指望着他们。每天早晨,天微微亮时,一家子人便担着框、拿着凳子、梯子、还有干粮和水就去摘花椒,大人们站在梯子上一边摘着花椒和地陇上面的人说着村里的这事那事,小孩子坐在树周围铺的塑料布上数着大人们从树顶上摘下来的花椒,一会数不过来了就坐在上面挑拣着里面的花椒叶,一片欢声笑语响彻了整个山野间,这也许是每个陇塬孩子们成年后的最美好回忆了……
桑洛霜化棠梨落,陇上最繁华的景象就是大家忙着摘苹果,花牛苹果和水晶富士是我们这里最出名的了,深红色的花牛苹果,型长头大屁股小,条纹红的水晶富士型圆个头大,果农们手里拿着量大小的圈圈往它们身上一套,口里喊着70的、75的、80的,不同大小的放在一块,装在不同的箱子里,因为大小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看着整箱的苹果被商贩拉走之后,村里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许父母们的幸福很简单,一年有个好的收成,孩子们健康成长便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隆冬暮岁,陇上是一片荒白和凄凉,大雪封了山,村里人每天坐在自己家的火炉旁熬着罐罐茶,听着秦腔成了这山里人的日常,家家户户都是土坯夯起来的院墙,木门上刻着“耕读第”、“仁义孝悌”、“诗书传家”等,这秦腔音就是从这木门里传出来的。屋里火炉子上烤着锅盔、红枣、核桃、杏仁,将烤好的红枣杏仁核桃仁放在茶罐罐里煮一煮,加块冰糖,咬上一口烤的干巴脆的锅盔,喝上一口舌底生津的罐罐茶,陇上人家的人生便就是这冬日里的温暖和甘甜了……
坐在回家的列车上回忆着童年时的春夏秋冬,思乡情愫瞬间抵上心头……
“现在就是快多了,从北京到兰州也就七个小时,真是方便……”坐在我旁边的一个旅客和另一个旅客说着。
我情不自禁的搭话说:“这铁路就是我们修的,现在我回家直接坐到我们县城了”。
他们问道:“小伙子在哪里上班。”
我自豪的说:“在三局,中铁三局。”
…………
回家的路是我们修的,我们就是这陇塬大地巨龙的建设者,故土里留着的不仅是童年的记忆还有成年后的印迹……。(逯平平)
中铁三局线桥公司
责任编辑: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