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为公 时间:2025-07-06点击:390

 
                                              秦方微笑倾国倾城   才貌双全业精于勤
 
 
    央视主播秦方主持的“天气·资讯”、“文化报道”以及“天下财经”等不少栏目都挺出彩,看得出她很勤奋,主持的栏目深入人心。
 
 
 
                                                娓娓道来“说新闻”   当年黄未第一人
 
 
    多年前,浙江卫视新闻主播黄未主持的“浙江卫视新闻”、“新闻现场”等栏目,深受无数观众欢迎。
 
    黄未美丽亲和的形象,自然得体的主持风格,特别是说的比唱的好听的声音娓娓道来说新闻,在主持“新闻现场”栏目时尤为出彩,是我见到“说新闻”最好的第一人。
 
 
                                                    
                                              知 音——访陕西电视台《秦之声》原总导演张西园
                                                                                           
 
  列车驶入潼关,广播里飘出一缕激越悠扬、委婉缠绵的《秦腔随想曲》,一种亲切的、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记者的血液里流淌着秦腔的音符,欣赏秦腔是我业余生活中的主要乐趣。在记者的眼里,秦腔使阳光更灿烂,秦腔使春天更美好,秦腔的粗犷豪放,象征着人类蓬勃向上的生机,秦腔的婉转细腻,抒发了人内心丰富的情感。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原总导演张西园对 发展和振兴秦腔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记者在西安采访了这位老人。
 
 
    《秦之声》曾荣获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星光奖”,张西园被授予陕西“十佳电视艺术家”称号。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称赞张西园是“振兴秦腔的典范”。 
 
 
    “陕西台为什么要创办《秦之声》这个栏目?”记者问。 
 
    体格魁梧,装束朴素,慈眉善目的张西园打着随和的手势,用浓重低沉的关中口音说:“变电视冲击戏曲艺术为电视促进戏曲艺术,这就是我们创办这个栏目的初衷。”
 
   多年前,随着流行歌曲的风靡和电视剧的普及,戏剧舞台遭受了很大冲击,被鲁迅先生称为“古调独弹”的 秦腔艺术遇到了空前挑战,观众大量流失,演员队伍不稳。在这个背景下,张西园和当时任陕西电视台文艺部主任的田秉毅等“秦腔知音”联手创办了《秦之声》。 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使这个栏目走进千家万户,日益深入人心。他们开着电视台的彩色录像车,翻山越岭,到处奔波,东至潼关,西去西府,南到丹凤,北至横山, 深入到70多个县(市),和基层单位、企业联合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群众秦腔演唱会,录制成一期又一期节目在《秦之声》播出。他们深入山乡田野,组织群众戏曲 大赛,让男女老少都登台演唱,在荧屏上一展风采。以致于在陕西这块热土上,出现了“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不分男和女,都会秦腔吼”的景观。
 
    张西园和他的同仁还在《秦之声》开办了有各界观众参加的秦腔“民乐园”,让现场观众参与表演。民乐园集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使不少不理解秦腔的青年人也爱上了秦腔。《秦之声》先后组织了秦腔卡拉OK大赛和全省群众戏曲演唱大赛以及大型 综合戏曲晚会,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秦腔艺术人才,极大地活跃了城乡的群众文化生活。为了抢救秦腔艺术遗产,《秦之声》录制了一大批秦腔老艺术家的艺 术资料片,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还录制出版发行了秦腔艺术磁带、录像带、光盘,使秦腔艺术在音像市场上有了自己的领地。 
 
    《秦之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在黄金时间通过卫星直播“陕西地方戏专场”获得极大成功。 
 
    张西园为《秦之声》制定的用人宗旨是“尊老(尊重老艺人)、靠中(依靠中年演员)、扶青(扶持青年演员)、携幼(提携小演员)”,并采取措施,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不同年龄段的演员在《秦之声》荧屏上尽展风采。
 
    张西园非常敬业,他每年春夏秋冬除了到基层录制节目,就天天坚持在《秦之声》演播厅或办公室,从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从早晨到深夜,全身心地为秦腔艺术事业作贡献。他生活俭朴,不修边幅,每次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基层组织群众秦腔演唱会,他都是先带领工 作人员前去探路,实地考察崎岖山路上电视台的大型录像设备能否通过。在去陕北横山县录制节目时,他坐的汽车仅单程就走了29个小时。到了横山,来不及休 息,又赶排节目。事无巨细,他都安排得井然有序,直到节目录制满意。 
 
     现在,张西园虽然退休了,但人们不会忘记他对振兴秦腔艺术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戏迷的朋友 ——访河南电视台《梨园春》主持人庞晓戈                                                                                                                               
 
  风暖日和,春光明媚。记者来到河南电视台,采访了《梨园春》栏目主持人、中国电视“金鹰奖”十优主持人庞晓戈。与电视荧屏上一样,庞晓戈依然笑声朗朗,只是未施粉黛,看上去更加清秀,大方文雅。 
 
  “我去黄河流域数省区采访,常有读者问,河南卫视的《梨园春》为什么越办越红火?靠的是什么?我虽然身居郑州,虽然也是戏迷,但不懂河南戏,喜欢的还是家乡戏秦腔。所以,请晓戈回答这个问题,好吗?”记者问。
 
  “河南不仅是人口大省,也是戏曲大省。”庞晓戈说,“《梨园春》开创了戏迷打擂的先河,栏目全心全意为广大戏迷朋友服务,为他(她)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不论来自城市乡村,不管男女老幼,只要你是票友或者戏迷,你都可以来《梨园春》争当擂主。这是《梨园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同时,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河南电视台领导高度重视,加上我们栏目组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梨园春》才有今天。”
 
  “《梨园春》有今天的辉煌,除了你说的因素外,两位主持人别具一格的现场主持也至关重要。”记者端详着庞晓戈,接着道,“你说倪宝铎老师比你大30岁,我没想到。但可以看出,倪先生的主持风格稳重中透着诙谐幽默;你风华正茂,端庄优雅中挥洒着机敏活泼。你与倪先生珠连璧合,相得益彰,这在全国电视栏目主持人里罕见。请问晓戈,你喜欢戏吗,你是怎么成为梨园春主持人的,与倪宝铎先生搭档,有什么感受?”
 
  “我原来并不喜欢戏,走进《梨园春》也并非初衷。”庞晓戈告诉记者,“可是,当我成为《梨园春》一员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栏目,并由此逐渐地喜欢上了戏曲。”
 
  1996年,庞晓戈从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还在上大学时,她就准备到报社做采编工作,她从小熟悉这一行,因为她父亲是一位资深的“老报人”。可是,就在面临毕业时,河南电视台招聘采编、技术、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她也随同学们赶到了招聘现场,并排进了应聘采编工作的队列。还是在一起排队的同学“伯乐识马”,认为晓戈做主持人更好,就把她推到了应聘主持人的队伍里。也许那位推她的同学没有想到,这一推,就把她推在了河南乃至全国电视观众的面前;这一推,就把她推进了无数戏迷的心中。 
 
  应聘到河南电视台,庞晓戈首先主持“文化博览”栏目。从1998年开始,她与倪宝铎搭档主持《梨园春》,至今已在黄金时段连续主持多年。庞晓戈说,倪宝铎老师多才多艺,为人也很好,我跟他学到了不少知识,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庞晓戈主持的“文化博览”栏目曾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她与倪宝铎共同主持的《梨园春》栏目及《梨园春》春节戏曲晚会曾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而庞晓戈由于出色地主持《梨园春》,在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荣获“金鹰奖”全国十优主持人光荣称号。
 
    《梨园春》不仅有无数戏迷,而且有许多“庞迷”,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有一个中年戏迷,他非常喜爱庞晓戈,多年来,他把对庞晓戈的欣赏和喜爱写成诗词吟咏抒情,竟然写下近千首。记者向庞晓戈求证,晓戈说,这个观众姓张,是河南商丘的,已经把赞扬她的诗词结集出版,书中收录诗歌有几百首。 
 
  记者曾在西安一家音像店选购秦腔光盘,女老板热情地给我推荐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戏曲晚会的光盘,我说我住在郑州,若要买《梨园春》晚会的光盘,郑州多的是。只是我好奇怪,我去郑州好几个音像店买秦腔光盘,却连一张都见不到。在西安的音像店里怎么到处可见《梨园春》晚会的光盘。女老板说,在西安,喜欢看《梨园春》的人也很多。《梨园春》不仅戏迷擂台赛搞得红火,别的节目也好看。那两位主持人主持得很到位,尤其是庞晓戈,不仅形象好,而且对参加打擂的戏迷以及观众,都很亲切。她不仅很会把控演播现场,在演播现场以外也有很好的观众缘。我有个邻居说,他看《梨园春》,最想看的还是庞晓戈。
 
  “你怎么看‘戏迷’和‘庞迷’?”记者问。
 
   “当然是先有‘戏迷’,才有‘庞迷’啊!”庞晓戈笑道,“总之,我感谢他们。”
 
   采访结束时,记者请庞晓戈给黄河报读者写一句话。她欣然写下:“和黄河报读者永远是朋友!”
 
 
 
 
 
                                                    赞扬高強郭锴楠
 
 
 
                                                    高強郭锴楠,
 
                                                    帅气男儿汉。
 
                                                    两位新闻主播,
 
                                                    大气庄重自然平实字正腔亦圆。
 
                                                    彰显了,
 
                                                    陇东庆阳电视台风范。                                                                                                      
 
                                                   离开陇东几十年,
 
                                                   老程难忘董志塬。
 
                                                   关注陇东变化,
 
                                                   庆阳新闻经常看。
 
 
 
                                                 美丽端庄张倩敏   宣传南梁好声音
 
 
    甘肃华池县电视台新闻主播张倩敏美丽端庄的形象,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以及柔和甜美的声音,让观众难忘。
 
    张倩敏和她的同事们在宣传华池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亦为宣传位于华池境内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南梁革命根据地(亦称西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个红色根据地的区域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革命的大后方。
 
    我创作长篇小说“名将孤女”时,曾去华池二将川等地采访,并参观了南梁革命纪念馆。至今,我仍通过手机或电脑,收看华池县电视台的“华池新闻”,他们的节目办得挺好。
 
 
 
 
     本文作者程占功,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 (笔名 水之韵  火平利  程为公 )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散文原创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