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运河散人 时间:2015-09-07点击:385

聊聊当年小人书
李冬

    偶然去了一趟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我的一个很大发现就是小人书又涨价了。我拿起一本不起眼的小人书,一问价,25元!我不服气地问摊主:“这么旧了,纸都泛黄了,还要这么多?”没想到摊主一下子就把书拿了回去,不屑地说:“这是抢手货,这是1962年出版的《红岩》!这是红色经典,你知道不?”我知道,这本小人书的定价才3 角2分,如今涨了几百倍呀!昔日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人书,如今简直成了古玩市场上的亮点儿。据市场消息灵通人士介绍。上个世纪,文革之前的小人书最为吃香。一套《三国意义》,开价就是四千!我听了暗暗咋舌。小时候,我们最喜爱的小人书,四十年后,竟然又成了收藏的宠儿。世事的变化,多么难料,多么引人思索啊。

    儿时的小人书,应该叫连环画,直到如今人们还是习惯地叫“小人书”。细想,也合乎道理。一是这种书都是给孩子看的,大人们往往不屑一顾。所以叫“小人书”;二是这种书大多是64开本,巴掌大小,以图为主,兼有说明。图上人物很小。自然是实实在在的小人书了。那时,我们全都悄悄地攒钱,每天都要数数自己攒的钢镚,一旦攒到了十几个,就够买了一本小人书了,一旦买回家,那就跟得了宝贝似地。自己一遍一遍地看。谁要想借,得拿小人书来换。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父亲开豆腐坊,家里有点零钱钱,它一买就是几本,他在班里就牛的很,每次下了课,就趾高气扬,神气十足。大伙都围着他转,他也就俨然成了一个小头目。他要别人干什么,谁都没二话。小人书,当时为何这样火?今日看来,那时的农村,精神生活简直太缺乏了。听听“耳机子”,或者收听一回“矿石收音机”,那就是奢侈的享受。要是随便找本像样的书读,简直如登山之难。“没有干粮,就得喝粥”,小人书的应运而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人书上全是画,有彩色的,也有由电影剧照组成的。不论什么内容,每一本都是图文并茂。孩子们识字不多,喜欢看画片,小人书就自然成为我们最好的宠物了。我从上五年级时起,就喜欢历史人物故事,一天,我看见我的同学王同有一套《杨家将》的小人书,有《双龙会》,《李陵碑》、《杨门女将》、《杨七郎打擂》,我一看封面那图片,就眼馋得很,哪一本我都想看。那肯定是不行的。我就央求他只借我一本,只看一天。他还是死活不同意。我急了,就说:“你借给我一本,你让我给你干什么活,都行”。他看我不依不饶的样子,就说:“那你放了学给我打一狂草吧”,他这招儿也够狠的。为了能看上这本小人书,我也豁出去了。就对他说:“那行,你可别变卦。”就这样,我顶着月亮,给他打了一狂草,才换来一本小人书看,可见一本小人书在我们喜利得分量了。

    到我上小学六年级时,学校门口不远处有一位老人摆了一个小人书的书摊,只租不卖,一分钱看一本,不住带走。这书摊,简单极了。一块木板,放在几个矮凳上。木板上摆着几十本小人书。老人须髯飘飘,面目慈祥。收编一个瓷罐,是收钢镚用的。每天一放学,我们就使劲地往这儿跑。先到先得,晚了就看不到了。我们都离得钢镚不多,租一本就要仔细地看 ,看完再租一本。直到天黑时,老人收摊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小书摊,伴我几年。我又显得零花钱,也大多花在这里的小人书上了。

    我和小人书就这样结为不解之缘,上初中时,我们的班主任很有创意,搞了一次读“小人书”班会。让我们全班50名同学,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小人书。让这些各自收藏的小人书亮亮相,让大家共享。那天,很热闹,很幸福。我们把课桌摆成一排。在把写上自己名字的小人书放到桌上。大家排着队走过,任意挑选。那天,班主任还自掏腰包,买了几本新的。其中的一本,正好被我挑上了。我自然喜出望外,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那本小人书反映农村合作化生活的。离我的生活很近,我全看的懂,虽然我不喜欢那里面的人物,但那人物画得形神兼备,像是看一部无声的小电影。班会结束了,老师收起了那些书,我还是爱不释手。只是当时我没注意是哪位家谁画的,直到近几年,我才知道那是著名画家贺友直的手笔。据说现在已经成了小人书收藏的珍品,老值钱了。还据说多年搞收藏的人,手里有钱,也很难买到《创业史》的老伴真品。那次班会因为痛快地看了小人书,是我至今难忘。那天,仿佛老师领着我们走进一片难得的精神绿洲,对我们的影响和教育持久绵长!

    经过几十年历史的沉淀,人们忽然发现,小人书的内容琳琅满目,仿佛春天的花园,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小人书画出了大世界,其中也有不少大画家,大手笔。除了贺友直,还有董洪元画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赵洪本画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华三川所绘的《白毛女》,顾炳鑫绘的《列宁在十月》,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刘继卣的《鸡毛信》等等。果真是百花盛开,不一而足。这些大画家的画风严谨工整,画面细腻逼真,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堪称一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怪乎不少收藏者对它钟爱有加了。

    小人书作为艺术品,收藏者品味欣赏无可厚非,但我还是希望有人建一个展览室。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得到性上的享受。因为那个时代永远过去了。再想看到那个时代的小人书,已经越来越难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岁月如歌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