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人文学网 时间:2015-10-01点击:676


(一)咏月之启蒙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作为启蒙用的诗,浅显简单之极,曾让我很奇怪它为什么能传唱不绝,以至于几乎会说中国话的都会背诵。
 
梦回故乡,忽然醒转,眼前是一片漆黑,却总是想起这首诗。于是恍然——别人用尽千言万语也没表达清楚的情感,李白用20个字就做到了。
 
只要还有月亮和中国人,苏轼和李白就不会被遗忘的吧,我想。

 
 
(二)月之顶级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面的一阕水调歌头,是当之无愧的咏月第一大诗作,其特点是略哀而不伤。
 
不论想到月亮还是中秋,最先想起的还是这阕流芳千古的词。
 
 
(三)咏月之小资篇
 
 
除了李白和苏轼两位大家不计,推选小资派咏月诗人还有很多候选的。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等。
 
张爱玲也写过月亮,她的月亮斜斜地挂在上海的天空。
 
“30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30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30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30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大、圆、白,然而隔着30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她看过的月亮,就是我还在看的这个,月亮永远不变,人事却时刻不停地变幻,有人生,就有人死……
 
还有就是,我一直认为张爱玲是小资感伤派的第一人,虽然有很多人批评她小女子气。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经典散文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