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步 时间:2016-06-08点击:482

                           迎风挺立芨芨草
                                
                                   文/周 步
 
    芨芨草是西北地区及其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它的茎细而长,叶薄而短,最长的芨芨草在两米以上,最短的只有半尺许。芨芨草耐旱,柔韧性强,不易折断,它的拉力承受度在同类植物中是最强的,所以它就成了庄稼人拧绳、编筐、制席、扎扫把等制作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好材料。芨芨草春生秋谢,一岁一荣枯。实用性最强的芨芨草是那种茎在一米到一米五之间 、细而长、圆而润、柔而韧、长到了秋风之后拔下来的芨芨草。芨芨草也是一茬庄稼,不到节气拔下来就秕了,秕了的芨芨草易折,没韧性,不耐用,所以真正的庄稼人不会在立秋之前去拔芨芨草的。那些年我不懂得这些,看到芨芨草就拔,拔回来也无甚用处,就做了母亲生炉子的引火之物。那些旱地里的芨芨草要比涝地里的芨芨草更有韧性。贫瘠和磨难,总能历练很多东西。

    芨芨草对于西北人——当然主要是指庄稼人,犹如竹子对于四川人一样重要,生活中几乎离不开它。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利用芨芨草制作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假若要是没有了芨芨草呢?有时我会这样想。生活是一张织就了的网,猛然抽掉其中的一根,都会使它变得凌乱不堪。芨芨草,实在是西北一宝。

    庄稼人和芨芨草有着深厚的渊源和感情。打我记事起,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芨芨草的影子。五六岁时,我就给爷爷拔枯芨芨点水烟。枯芨芨就是朽枯了的芨芨草。枯芨芨易燃,烟少,是爷爷抽水烟最理想的引火之物。枯芨芨一般都很矮,一尺许,拔起来也不费劲,我们三四个孩子一下午的劳动所获,就够爷爷一两个月使用了。爷爷抽水烟的时候,总是把枯芨芨根部的土磕净,皮剥光了,才去点燃。我很喜欢看爷爷在昏暗的灯光下抽水烟的情景。爷爷把枯芨芨在油灯上点着了,移到嘴边点燃水烟,那火苗子在黑暗中窜来窜去,像个小精灵,煞是好看。

    记得有一年冬天,地净草白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子到山坡里去玩耍,玩到酣处,便取来了火柴,把沟沿上的芨芨草点着了,熊熊大火,直逼苍天。大火烤的我们的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我们有一种英雄般的豪情壮志。这时候,一个放羊的老人匆匆忙忙的跑来了,他大声呵斥我们,说你们把芨芨草全烧掉了,羊吃什么,牲口吃什么,明年拿什么搓绳子等等。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大火熄灭了,那些烧焦了的芨芨草根部,黑黝黝的,像大地的一个伤口。童年,就这样长大了。

    芨芨草最常见的用途是拧绳、编筐、扎扫把和制席子。芨芨草拧的绳子,沾了水之后使用,更结实坚韧。我们那里的庄稼人,使用的绳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用芨芨草拧制的。这几样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制作方法,有两样我会,有一样还算精通,有一样——制席,就是庄户人家火炕上铺的席子,我从未尝试过。当然,会这门技艺的庄稼人也不多。不是制席有多难学,是一张炕席如果不是烧坏了的话,能用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很少有人编制它。编制炕席是项“大工程”,耗时费力,所以会此项技艺的庄稼人,也就成个半个手艺人,他们用编制炕席来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我二十几岁那年,父亲还叫来了一个长我二十余岁的族侄给我们编制了一张炕席,花了三十多块钱的工钱。

    父亲在这几门技艺中最精湛的要算拧绳和扎扫把。这两项我都会,扎扫把我单独制作过多次,且颇得要领。但拧绳我却是从来未曾单独完成过一次,只是给父亲打过下手。拧绳的第一道工序是搓绳胚,我从未搓过。确切点说,是那时候父亲在世,我一直没有遭受过搓绳胚之苦。搓绳胚特别费手。搓绳胚就是把芨芨草在水里浸湿泡软了,拿榔头捶扁,用手搓成绳胚子,再合成粗壮的草绳。那些粗糙坚韧的芨芨草,用手来搓,即使再圆润光滑的手,数年之后,也成了一手老茧。所以庄稼人的手特别粗糙,羞于示人。我非常心疼我的父亲,父亲是有文化的人,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不得已放弃学业和工作,毅然回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此情难叙,已成追忆。

    编筐易学,但编筐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手巧的庄稼人,能编出各式图案的筐、箩、笸和盛粮食的囤子。我曾祖父精于此艺,他老年时编制的囤子,一直使用到我十五六岁那年才被水泥抹就的粮仓所代替。其实用砖头水泥砌成的粮仓,盛粮食远不如芨芨草编制的囤子。砖砌的粮仓,隔年的粮食必须得倒换,否则粮食就会坏掉,而芨芨草编制的囤子,放上十年八年也不成问题。只是芨芨草编制的囤子怕被老鼠嗑破。
我有几次编筐的历史。记得有一年在塞外草原上,夏天的时候,五叔放羊去了,我就拔来了芨芨草编筐。筐编好了,只是难看些,倒也不妨碍使用。冬天,父亲赶着骡子车进山,在羊圈上过夜,我就用那个筐子盛草料喂牲口。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筐没了。筐怎么会没有了呢?我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最后找到了草筐的残骸:草筐被骡子吃掉了——用鲜嫩翠绿的芨芨草编制的草筐,比草料还鲜美呢,牲口怎能不吃呢?这就是用夏天的芨芨草编筐的结果。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等等,这是唐人描写大西北风情的诗句。诗里注解说,白草,既芨芨草。我认为这里有误,诗里所写的白草不是芨芨草,而是那种和芨芨草有些相似的另一些草。那些草在我的老家河西走廊焉支山一带俗名药草,药草易折,在深秋也呈白色,西北风起时,满地皆是。而芨芨草是北风吹不折、刮不走的。

    在西北,芨芨草是唯一能够在疾风中挺立的一种草。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抒情散文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