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关系——贾母和她的孙子们(一) 可能是隔辈亲吧,无论是和孙子还是孙媳妇的关系,都比较好相处。对于孙子疼爱多于管束,呵护多于问责。 人与人之间如果少了责任和规矩,相处起来会轻松些。 贾母的亲孙子里,宝玉就不必提了,打小养在身边,多大的还像是小孩子一样的宠着。好东西好人都给了宝玉。 别的不说,宝玉身边两个丫环都是贾母所给。袭人是因为干得好,人也细致。晴雯是第一美丽的丫环,眉目如黛玉。贾母认为,宝玉身边有能干的,还要有美丽的。对于贾母来说,她眼界高,心思敏,有审美能力,不似王夫人见不得美人,更见不得儿子身边有美女。而贾母却正好相反,她感觉只有晴雯那样的美人,才配给宝玉使唤。她的认知是,只有最好的才配给宝玉。当然男子都是喜欢老太太的审美,晴雯那样的美人,给了哪个儿子孙子也都会乐意。当然只有宝玉懂得欣赏晴雯的兰花一样的美丽,海棠一样的娇艳。 贾母是懂宝玉的,算是宝玉的半个知己。比如宝玉呵护女孩子,并不是有什么心,只是天生对美的欣赏。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说着,大家笑了。王夫人又回今日贾政如何夸奖,又如何带他们逛去,贾母听了,更加喜悦。 贾母虽然不解宝玉和丫环好,但是她尊重,她明白宝玉是一个好孩子。这比王夫人强多了。这个母亲一点不懂儿子。 贾母唯一的关注是那块玉,黛玉初来时,宝玉问了黛玉无玉,就摔了玉,把老太太急坏了。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仔细你娘知道了,可知王夫人更重玉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贾母的理解能力非常强,马上明白宝玉心结在黛玉无玉,马上哄了他,说是黛玉有玉,所以此玉就是好东西了。不过是黛玉的玉陪了贾敏了。 所以一直感觉,贾母不只是单纯的疼爱宝玉,她其实是欣赏宝玉的,能明白这个孩子的心事。双玉之事,若有一分成算,也是贾母的成全了。除了贾母,没有人明白双玉的感情。贾母对宝玉的婚事是有过公开表态的,她说的是大一大再说,条件是不论女方根基,只要模样好,这是第一条,后来又说性格好。这一点黛玉也合适呀,黛玉的模样是极好的。至于性格好,各人见智,谁都感觉自己孩子好。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养在身边,自然都是极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