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欲盖拟彰的表现 有了掩盖的意图,证明你是最先在意,越是在意,越是暴露。在意与暴露成正比。 因为心虚,或者 达到某种不宜为人知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高明的天衣无缝,稍微差一点就成了欲盖拟彰。一步之间,总是容易过渡。 比如谢玉,庆国公事件是他打击誉王的利器。本来一切计划周全,只是让夏冬发现了天泉山庄的影子,他急于弥补,于是暗杀夏冬。我一直感觉谢玉的胆子奇大,凡是影响他的人,他都是搞暗杀,这比夏江还直接还大胆。 夏冬是悬镜司的人,本身能力不弱,而且还有个强大的靠山。如果夏冬真的出了意外,悬镜司会坐事不理吗。且不说夏江的态度,那两个师兄就不可能不问。夏秋还是夏冬的亲哥哥,就是夏春虽然唯师命,但对同门还是有情义的。而夏江如果夏冬不防碍他的大事,对于一手栽培的徒弟,也不能让人不明不白的干掉呀。悬镜司的体面还是要的。掌镜使被暗杀了,多丢面子! 谢玉这种动不动就暗杀的手法,真搞不懂,他是要夺嫡呀,还是暗杀组织呀。 果然夏冬摆脱了追杀。反而跑来警告一下谢玉,顾念当年他把亡夫的骸骨带了回来,领了这份情,此事作罢。谢玉的表情,让人猜疑。如果他给了夏冬这么大的人情,如何不用。果然后来聂锋出现,才明白,当年谢玉带回来的骸骨是假的,不过是要夏冬一个人情罢了。这个人真是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什么人都能利用。就因为他是带的假的,所以才没放在心里。 谢玉的多此一举,反而暴露无遗了他是太子系的人马。而且天泉山庄是他的杀手组织。 夏冬因为身份关系,不参与党争,但是却令夏冬日后追查内监被杀一案提供了线索。 谢玉之前表现的是不参与党争,忠心于皇上。此事后,他也不必再装了。 另一件事是对长苏的刺杀。 他和太子的意见一致,只要对方不听命于他们,就除掉。他本意请卓庄主,一向言听计从的卓庄主,却婉转的相拒,因为同在江湖,不做不合江湖规矩的事。只是答应试探一些长苏的保安措施。 这一次谢玉出手,让长苏也摸到了谢玉的高手实力。 有时候一动不如一静,谁先动,谁先输。 长苏在面对景琰的时候,为了掩饰林殊的身份,其实也故意做了很多事,只是景琰单纯耿直,人说什么信什么,没有沉思。 长苏刻意强调他的谋士本色,比如说他对童路的防范,对方的家人,都在廊州,有人质的意味。其实他也是说说罢了,最后童路中了四姐的美人计,一样出卖了帮中秘密。而长苏也不会真的拿他的家人怎么样。他只是想给景琰树立一个黑化的谋士形象,撇开与林殊任何相同的地方。 景琰发现了他与林殊一样的小动作时,他马上停止了。这种行为非常敏感,只是景琰只是忙着追忆林殊,没有理会长苏的表情。 长苏是想与景琰建立一种公事公办的关系,谋士与主君的关系。不扯上任何情感关系。他要防范景琰认出他是林殊的可能,或者是对长苏有了情感上的认同。景琰的情义千秋,值得朋友托付,可是也会因情误事,让敌方利用。长苏要防范这种危机。 管事容易,理人难。尤其是自己的管理。 他和飞流谈及水牛,不知他念叨了多少次,才让飞流在景琰面前脱口而出。这样的细节,其实是致命的。但是景琰还是信了长苏的说辞,是郡主说的。这样的说辞,他也信了。可是他没有问一个为什么,本来与长苏不相识的郡主因何那般信任长苏,连这样的背后议论当朝皇子的小名的事,也会提及。那些话是属于霓凰和林殊的回忆,她为什么会和长苏去说。 而一向清高不与大臣密切往来的蒙挚,如何会唯苏先生之命而从。那份特殊的关切与信任从何而来。是什么能让禁军统领折腰。 只有一种可能,这个人是郡主和蒙统领都认识的故人。 如此多的细节,都没有令景琰多想一步。而夏江单凭长苏中过火寒毒,单凭长苏会不顾个人收益的扶持弱势的景琰,就断定他是景琰的朋友林殊。好厉害的心思。 其实事物的推论除了正推,还有倒推,谁是最大受益人,谁就是最大执行人。 这世间除了林殊,还有谁能掏心掏肺的对景琰,这一层,景琰就没想明白。也幸而他没多思,才让长苏的计划顺利实施,那些欲盖拟彰的行为,才没有出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