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影视文学 > 影视评论 >

夏江的谋心

时间:2016-02-15 10:12来源: 作者:月涵 点击:
琅琊榜
夏江的谋心
靖王封了五珠亲王,太子被废,这时候,双王相争的新格局出现了。
紧张的不仅只是一个誉王,还有夏江。夏江比谢玉沉得住气,之先太子和誉王十多年的相争,夏江一直不动声色按兵不动。以他的地位,此二人哪一个上位,都不会太难为他,当然也不会太信任他。他没有站队,一是悬镜司的规矩,二是估计他也没有明确的判断哪一方必胜。皇上在壮年,一切都有变数。
而靖王不同,因为祈王案林氏案是由夏江审查的,他在其中的角色注定了与靖王有了矛盾。靖王不是一个随形势妥协的人,也不是一个和光同尘的人,靖王上位,必然重审旧案,夏江的构陷之名,自然逃不脱,所以他与靖王为敌,不只是为了党争,而是为了自保。
形势变了夏江的立场也要变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誉王成了他的朋友。
夏江是通过秦般弱连络的誉王,此时在朝堂上处于弱势的誉王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夏江的出现对于誉王来说,是雪中送炭。靖王让他们形成了新的联盟。
夏江与誉王秦般弱的密谈,拉开了构陷靖王的项目计划。
三人都找到了靖王的弱点,赤焰旧案,只要找准时机掀开此案,必然触动皇上与靖王的心结,目标是借皇上之刀除掉靖王。
目标确定了:以赤焰旧案让皇上对靖王开刀。皇子们的命运都决定在圣心那里。
执行方案:悬镜司抓获赤羽营副将卫峥,以此作诱饵,钓靖王上钩。
机会点:靖王的重情重义,他一直不变的赤子之心。
威胁点:梅长苏对靖王的影响力。
于是为了达成计划,先是抓获了卫峥,押送进京。(占了先机)
第二步离靖王与长苏的关系,只要靖王不信任长苏了,离开了梅长苏的谋划,靖王就轻易的落进了陷阱。
让皇后趁皇上离京时对静妃发难,静妃受了委屈,由宫女小新在靖王面前诬陷长苏因利益不营救。给靖王留下长苏动辄言利没有情义的印象,对长苏失去信任。
第三步把卫峥转移出悬镜司大牢,在地牢安放炸药,谁来营救,谁就有去无回。
应该说这三步的安排本身还是严密的,对于靖王的心态把握极准 。完全是一个为靖王设计的圈套。
果然靖王一步一步按着夏江的节奏开始奔向陷阱。
不管布局多么严密的计划,都无法控制变数,尤其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等,不能预料对方的布局。
这个计划中,有两个变数。
第一个是夏冬,夏冬对当年旧案已有怀疑,对夏江有了疑心,一直在追查 。
第二个是夏江不知道梅长苏的真实身份。虽然誉王已经怀疑长苏与当年旧案有关,扶持靖王是为了旧事旧人。
他们对梅长苏的估计,都是预估在一个谋士的身份上,不是林殊的反应。
如果梅长苏真的是一个谋士,在被靖王误解,密道断铃,被靖王大义凛然的指责了一番无情无义的话之后,就会放弃对靖王的支持。靖王那番因为听信一面之词,不调查不研究就定论的话,已经大大的伤害了谋士的心,严重干扰了二人的合作关系。
其实在这个层面,夏江的设计是成功的。
不成功的是长苏不是一个普通的谋士,他还是林殊。作为长苏,可以与靖王不合作,作为林殊只能无条件支持景琰。
所以风再猛烈,雪再冰寒,体弱的长苏都要靖门立雪,挽回一切。
梅皮林骨的长苏非常了解景琰,而且他内心也在挣扎营救的问题,既然明知景琰九死不回头的个性,那么只有妥协,恰好也顺应了他的内心。
一番激烈的相争,长苏是说不动靖王的,可是林殊是能影响景琰的。那愤怒中的大喊:箫景琰,你有情有义,为什么没有脑子。没有我的谋划,你救不出卫峥。这个时候,是林殊在喊。不是殿下,而是提名点姓的喊了箫景琰,这是林殊的声音林殊的心态。只要是林殊的心态,在景琰面前一向是战无不胜的。
有时候人就是这个样子,你和他客客气气的讲理,他就是不听,还歪派你一堆帽子。你真的恼了,反过来指责他一下,反而有了另一种效果。
梅长苏是劝不动靖王的,这一点夏江的分析准确。
然林殊是能影响景琰的,这一点夏江始料不及。
只要靖王冷静下来,安安静静的和大家开会协商,制订计划,夏江那个布局严密的计划就漏洞无数。因为他的指向性太明确,而解决方案也明确,只要没有靖王参与营救的计划,在皇上面前就不能扳倒靖王。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破局了。
首先要弄明白人真的藏在哪里了,只有夏江能告诉,所以才要言候约谈夏江,是为了乱了夏江的心,让慌乱的夏江带领大家奔向真的关押地点,营救卫峥。
其次从内部攻破,由靖王约谈夏冬,后面对夏江构陷皇子的指证,是非常需要夏冬在纪王面前演出的。
最后长苏深陷悬镜司,直接与夏江周旋,激怒夏江,让对方以为他是祈王府的人,他的所谓调查报告,只能让皇上更加置疑夏江对景琰的构陷。
夏江也的确站在景琰的角度考虑了问题,而长苏将计就计,你能给靖王挖坑,当然长苏也要还之以颜色,你能在靖王和长苏之间使用离间计,当然长苏也不客气的让夏冬看清师傅的本色,转而参与营救卫峥。
最后结局是皇上盛怒之下,深恨夏江参与党争,站队誉王。夏江让靖王去碰赤焰旧案的高压线,长苏让夏江去碰了党争这条皇上深恨的高压线。
两根高压钱,的确都很厉害,都是一不小心就会让皇上开刀的线。
双方各用了一根,靖王的确被皇上厌恶了一把,而夏江直接被皇上放进了天牢。
争来斗去,所有的筹谋都是在借皇上的心行自己的事。
在天牢里,夏江会深刻的反思,败在了哪里。
夏江和谢玉不一样,谢玉没了官职,就没了势力,他唯一的暗桩是天泉山庄,谢卓联盟破裂之后,再无后援。夏江不同,滑族的势力还在,悬镜司的暗桩还有。还有个般弱往天牢送饭,互通消息,遥控指挥。
长苏应该是没把般弱和夏江放在一起构思,所以才让他们能一次次煽动誉王,最后以誉王的身世为由策动誉王借三月春猎谋反。应该说,夏江对誉王把握更准 。每次都把誉王坑得不浅。第一次让誉王成了两珠亲王,第二次让誉王造反,直接把誉王坑死了。
对于誉王为说,选择合伙人多么重要呀,一不小心就成了人家的枪,打出的子弹落在了自己身上。对手还在,自己已经倒下了。
夏江对于皇上的心结了如指掌一直在成功的运用,用卫峥让皇上厌恶靖王。金殿对质林殊的身份时,用宁可错杀不可错放为由,让皇上给长苏赐毒酒,若非景琰倒掉了那杯酒,长苏还真是有危险。
夏江每一次对誉王的指点,都说到了誉王心上,誉王沉闷的时候,想要安心认输,做一个亲王,他安心做亲王比废太子的待遇要好些。经了夏江的撺掇,又不甘心认输,不甘心做了多年的棋子,每次的行动,都注定了更猛烈的失败。誉王一直深陷太子的迷局里,一直都是棋子。不只是皇上平衡太子的棋子,何尝不是夏江内乱大梁的棋子。最后逼宫,更是为愤怒所困,他不擅长武事,没有军方的心腹,单凭人多,就和长于军事的靖王相争,很有些孤注一掷的莽撞。
当然夏江其实也猜对了景琰的心态,靖王十几年一直不变的情义千秋,夏江也算是摸对了脉门,那个成功的离间计,还是让长苏心痛的那一声殿下,完全就是杰作。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月涵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10-09 13:10 最后登录:2021-04-06 07:04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