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王升职记 从一个单衔郡王升职为东宫太子,逆袭成功,完全是一部升职典范教科书。 靖王一出场,就是从西山换防回宫交旨,风尘仆仆在宫门外晒了一个时辰的太阳,才准许进宫。那还是皇上身边的高公公替他提醒了皇上,要不然和太子誉王磨牙的皇上根本不会想起他。如此的待遇,分明就是被放逐的地位。 他想要照看一下庭生还被越妃的奴才讽刺一顿,这个场景,一是说明了景琰的处境艰难,另一方面是暗示越妃的嚣张跋扈,两相对比,靖王在一个奴才眼里都得不到应有的皇子地位,真不像一个皇子。 这种被冷落的日子他能接受,他习惯了十几年,可是不能忍受的是他仰慕的兄长,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含冤莫白,为他们洗冤的决心,促成了他建立新的目标,夺嫡。 成功的开始必然是目标的建立。 有了目标才有计划才有流程才有胜利的可能。 当然仅靠一个目标,离结果还很遥远。 需要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神一样的经理人来运营,才能达成所愿。 这时候,他的经理人出现了,主动表明意愿,共谋大业。 有了神一样的对友,还要看对手的实力。应该说,在他实力不具备的时候,必蛰伏还是必须的。幸而太子誉王相争,没人注意靖王的动态,才给了他壮大的时间和机会。 一年的时间里,都是誉王和太子的互相战斗,双方损兵折将,而新替代的人,都是两边不靠的人,正好建立靖王的班底。 建立了目标,有了经理人的运营,还能组建团队,靖王的实力一点一点加强。 当然了很重要的一节是是修复和皇上的关系。随着靖王办好了几件差事,也能和皇上聊聊天说说事,父子关系也有了表面的融洽。 静妃的复宠,也算是替靖王做好了后援。可以了解皇上的动态,在皇上面前为他美言几句。 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候太子被誉王赶下台,靖王站在了前方,开始了与誉王的较量。 本来是誉王为靖王挖的坑(卫峥事件),只能说人才决定成败,虽然誉王请了夏江做帮手,还是不及靖王的经理人睿智,将计就计,反而坐实了悬镜司参与党争助力誉王。皇上震怒,誉王被降职,实力大减,靖王一枝独秀,成了太子一职的最佳候选人。 促成靖王上位的是誉王的谋反,在九安山一战中,靖王奔波三天三夜调来纪城军,救驾有功,归还兵符,护送皇上回宫,大得圣心,让皇上下决心,提升靖王入主东宫。 关键时刻,靖王的作战能力,成了他赢得圣心的筹码。 至此,升职记取得了圆满成功。 纵观升职记成功的重要因素,人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梅长苏的筹划,靖王在斗争中连自保都难。所以人才永远是胜利的保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