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评论 > 文学批评 >

揭去乡愁的“邮票”

时间:2017-05-10 16:08来源:未知 作者:王童 点击:
揭去乡愁的邮票 王童 发表于上世纪1971年代的余光中的小诗《乡愁》以小见大,涵盖出了作者思乡心绪与其隽永的诗歌功力。(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揭去乡愁的“邮票”

王童
 

    发表于上世纪1971年代的余光中的小诗《乡愁》以小见大,涵盖出了作者思乡心绪与其隽永的诗歌功力。(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么一首小诗,一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日,就会被人翻出来连篇累牍的作文章,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没完没了嫁接延深其涵义。什么乡愁代表了思恋祖国、热爱家乡了,捕捉到了人的怀恋情绪啦等等。这层意思说来本也没错。余先生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多年,其诗句带有明月千里、在水伊人的思念,沉吟章句、饮水思源本也在情理之中。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般也只是偶一情感交加罢了。对大陆人来说,在今天这种“乡愁”的情绪则有些矫情滥觞,因在交通便利的现时代,飞机高铁都四通八达,亦无古人路途闭塞之感,想回乡聊解乡愁,是举手投足的事,何有哀哀父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痛彻思情呢?

    再有,余光中写这首小诗的年代,大陆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他的思恋也有些错位,想必那时的他真将乡愁投身进了“江南”故乡,看到满山遍野的红色口号也定会五味杂陈,失望离去的。所谓的“乡愁”应是在等距离状态才会产生的。钢琴家肖邦与傅聪去国多年,在音乐里浸透了对祖国思恋的旋律,而《傅雷家书》家书抵万金也从另一侧面,饱含了的这种思恋。但在今宵,两岸已互通,去台与返乡都很便利了,那类煞有介事的“乡愁”也时过境迁。想乡愁你去就是了。

    一段时间,常耳闻目睹宣传这样一些典型事例,某榜样因公务在身,三过家门而不入,抽不出时间去看望照顾一下年迈多病的老父老母;某大公无私之人,在灾难来临之际,没有先去救妻儿老小,而是以雷锋精神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固然,我们倡导的道德水准提倡德厚流光,襄助他人。但这一切是在维系家庭的基础上外延出来的。所谓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儿女情长、父母之命,是本是源。试想,一个不热爱家庭父母妻儿的人,怎又会去凭空善待他人呢?莫斯科保卫战中,指挥作战的朱可夫在最后一刻将父母从敌战区救出,正是体现出了这种大爱,这也是他最终统领苏军克敌致胜的动力所在。

    一些本爱心奇少的诗人墨客,今动辄大谈“乡愁”,大写“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之类, 究竟是真有其情,还是阿时趋俗、画地而趋?我认识的一位成天大谈乡愁、大讲周情孔思的人,却是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并常拿这自私粉饰一番假作施舍。他成天津津乐道的乡愁究竟是作秀作戏还是寓教于人,不得而知。难怪巴金当年《家》痛斥这虚伪的礼教,难怪鲁迅要写“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吃人”的字句。说穿了仁义道德本身没错,只是倡导贯彻的人常给念歪了经,扭曲了义。今天我们需要真正的“克己复礼”,需要的不是拿着传统文化当令箭的人。

    46年前1969年7月21日北京时间04:18,两名美国宇航员先后踏上了月球表面。步其后尘,中国的宇宙飞船与航天员也已穿过了以太的空间。面对浩淼的宇宙,苍茫的大地,我等国人应有更广阔胸怀,更高挚的视野。乡愁只是一个方寸,不能成为诗界与文化之旅的指路明灯。在2016年第二届诗歌春晚的晚会上,诗人张脉峰、冯楚将写满乡愁字句的条幅当众撕之,此举虽有些偏颇,但也无不代表了一种反躬自省、啧有烦言的心理状态。

    因而我们是到了将乡愁这枚小邮票揭下来、換上一方更大更新更美图画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