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专题 > 创作之门 >

巴金文化与文学创作

时间:2017-08-19 12:31来源:未知 作者:月轻舞 点击:
参与纪念巴金诞辰109周年暨泉州市第二届巴金文化节随感 ▲导读: 上世纪30年代初,文学大师巴金先生先后三次来到泉州访友写作,与泉州及当时的黎明高中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梁披云先生在原黎明学园的基础上创办了黎明职
  ——参与纪念巴金诞辰109周年暨泉州市第二届巴金文化节随感
  
  ▲导读:
  
  上世纪30年代初,文学大师巴金先生先后三次来到泉州访友写作,与泉州及当时的黎明高中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梁披云先生在原黎明学园的基础上创办了黎明职业大学,担任首任校长。巴金先生应其邀请出任学校永远名誉董事长,并把毕生大部分藏书赠给黎大,前后共11批7073册。学校于建校第二年因巴金激流三部曲成立“激流文学社”,于1988年成立“巴金文学研究所”(后改为“巴金研究所”),巴金研究所多年来定期举办巴金学术研讨会,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迄今已编辑出版一系列巴金研究丛书。
  
  时至今日,巴金的思想及文化俨然成了黎明大学乃至泉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纪念黎明大学永远名誉董事长、文学大师巴金先生,2013年12月,黎明大学举办纪念巴金诞辰109周年暨泉州市第二届巴金文化节。通过巴金文学作品展、巴金文学讲座、巴金文化与东亚文化之都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发掘巴金与泉州及黎大的历史渊源,深入探讨巴金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巴金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把巴金文化与泉州历史文化相融合,作为一种传统加以传承和弘扬。参与此届巴金文化节的人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泉州各大高校等单位的教授、学生及泉州本土作家。
  
  我们讲巴金文化,顾名思义,首先要了解巴金,了解巴金文化是什么。开幕式当天,在现场偶听到某学生的一句问话:巴金是谁?初听来感觉不可思议和对其无奈,我不知道要如何来理解此种现象的存在,在大学校园里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实在令人费解。过后深入细想,却又不禁心生困惑。巴金是谁?我们大部分人了解的只是一个基本的概念:著名作家、文学大师、激流三部曲。而能真正深入地、细致地、全面地认识与了解巴金,解读和研究巴金文化的人甚少。因此,巴金是谁,巴金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巴金,是一位横跨两个世纪,年龄活过一百岁的世纪老人,创作及翻译了大量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多届作协主席,作为一位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完美人格的文学大师,他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他是代表着一种文学现象,他的文学思想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史中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意义。巴金文化则是巴金其人生经历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良知”、“反抗”、“反思”的精神内涵。巴金文化是一种超越时代、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
  
  在场的一位作家用到“可怜”二字来描述巴金的一生。因为历史环境及政治背景的原因,巴金到了晚年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过去,反省自己。花多年时间完成的巨作《随想录》,不仅仅是巴金个人悲壮的人生记录,其内容的广博包含了政治、人生、社会、人事等等方面。是对一个人心灵深度的反省,是对一段社会时期发展与变化所经历的惨痛进行揭示与悔悟的悲剧。《随想录》里所体现出的真、善、美、丑不仅仅只关乎于巴金个人,而是给后世留下一个真实的回忆,留下一个惨痛的,值得让我们去反省的过去。我们应从中更多地去思考巴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作出的种种努力,社会与现实的矛盾对时代发展变革的影响,个人在自己无法掌控的现实背景下的生存与理想坚持,这些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而作为一个不可能一生都完美的人,更应当时时刻刻都要反省自己,反思过去。勤于思考和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巴金先生曾说过:“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而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巴金,难道只是因为他留给我们的丰硕的作品成果吗?我认为,比他的这些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渗透在作品里并传扬给读者的抱诚守真的文学精神和高情致远的人文情怀。
  
  在网络文学与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最难去把握和最缺失的就是这种人文情怀。特别是青年人群及学生群体的文学创作,因缺少现实的复杂的人生经历,作品常是脱离现实为基础,要么风花雪月,要么无病呻吟。缺少对生活经历的反思、深刻的探讨与情感升华,就很难做到文学性、艺术性与内在价值的体现。常能见到很多文学爱好者谈论文学,谈论写作,但是自身却很少能够寻求积极主动的创作经验与创作思路。完成一篇文章要么是为了完成任务、要么是为了某个作文比赛、要么是为了某个报刊杂志的投稿,更或者是突然的一时灵感涌现。身边有一位自称善于诗歌的朋友,他的写作就是基于所谓的“灵感”,有“灵感”才写,写后不作修改,没“灵感”就从不动笔,很难想象这样的思想及文字是一种什么样的水平。
  
  写作,依靠的是自身对社会对现实的思考,对生活的经历进行总结和提炼,一切的灵感都源自于自身对社会的深度反思。一篇作品的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个情节与任何一个写作背景都包含有生活的痕迹。学生群体的文学创作,对人生价值观及社会观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来源于:阅读与思考。阅读是一种人生的体验过程,真正的阅读不是仅限于某一类别,而应天文地理、时事热点、古文史籍无所不包。阅读不一定能使你成为一名写作者,但是作为一名写作者的前提一定要有大量的阅读经历。巴金一生的阅读量与藏书量远比自己创作的作品丰富,单是赠给黎明大学图书馆的书籍就达到七千多册。而量的积累则必定要去思考质的提升,不仅要思考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情感刻画、创作的历史背景及作品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更要去透过阅读反观自己,一切对外在的理解于都要作用于自身,来提高和改变自身的思维与见识。文学作品既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与总结后的情感升华与意志体现,作品所反映与改变的不仅是作者自身,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通过自己的作品有所领悟与启发。
  
  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的好坏绝对不是运用多少的好词好句,浓妆艳抹,看似华丽却无实质。作品表达的思想与体现的意义都不应当是刻意的,所体现出来应当的是:朴素与真诚。愈是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就愈是朴素,巴金的散文名作《废园外》的开头: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几句简单的句子,运用朴素的白描手法,看似普通,却极富深意。文学创作,注重的不仅是文章的外在结构与形式,更重要的是文章内在的魂,这个魂就是巴金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考生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思想精神。每一部文学艺术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及创作背景,只有运用朴素与真诚的情感,才能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学习与反思的空间。
  
  巴老曾说:“有你在,灯亮着”,这是他对冰心的赠言,同样我们也用这句话来描述我们对巴金的追思。巴金之于我们,有着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那种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知识分子精神。巴老的更大光辉,在于他的道义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都是一种激励。
  
  巴金文化节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活动,对于当选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作家及文化人的事,需要更多单位、更多个人及社会群体来参与和传承。应加大努力把巴金思想及其文化在东亚文化之都这片文化沃土上,与泉州的历史传统,与泉州的文化思想相融合,创新性地加以继承和弘扬,方能真正做到缅怀巴金,学习巴金,传承巴金。
  
  市作协副主席李建民指出:巴金文化落地后,还应该加以开发利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展巴金文化,一是开发史迹瞻仰,二是召开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研讨会,三是促进泉州文学创作。研讨会上提出在黎明大学旧校区,原黎明高中旧址上筹备“巴金与泉州”陈列室,作为泉州的文化景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可行性。巴金与泉州绝不是孤立的关系,在这背后,还有一群一样追求自由思想与真理,与巴金志同道合的作家存在。如文学家鲁彦、丽尼,音乐家吕骥,戏剧学家张庚,史学家杨人楩、周贻白,生物学家陈范予、柳子明等文化教育界名人都先后来黎大考察、任教、讲学和写作,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与变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后来黎大的校友及激流文学社也走出一批依然走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作家,如李锦江、杨国昕、尤小波、王一航、陈敬成、黄猛等。由此与会者提出的筹备“黎明作家群”,同样对传承巴金文化,丰富泉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巴金诞辰,举办巴金文化节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缅怀巴金的过去,更重要的是透过巴金的作品及其人文精神与思想来反省自己、警示自己、提升自己内在的精神素养。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纪念巴金,与其说是为了怀念一个老人的一生,不如说是一次岁月的沉痛回溯,它请求我们返回到过去,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并重新审视和设定我们的未来。”
(责任编辑:蓝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