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研究 > 文心雕龙 >

甘州宝卷的历史渊源

时间:2018-07-26 19:53来源:未知 作者:宋进林 点击:
甘州宝卷的历史渊源 宋进林 甘州宝卷,是敦煌俗文学分支,盛行于甘肃河西走廊,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艺术,它的源头是唐、五代俗讲讲唱经文及佛经故事的变文。 唐代变文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以讲经和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由专门讲唱

甘州宝卷的历史渊源


宋进林

 

      甘州宝卷,是敦煌俗文学分支,盛行于甘肃河西走廊,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艺术,它的源头是唐、五代俗讲“讲唱经文”及佛经故事的变文。

      唐代变文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以讲经和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由专门讲唱故事的俗讲僧讲唱,题材多选自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晚唐时期,甘肃河西走廊开始出现俗讲僧、俗讲居士和以讲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创作并演出音乐、画图和讲唱相互配合的变文,成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样式。

      北宋末,因徽宗崇道抑佛,佛教遭受打击和明令禁止,寺院传唱停止。经过演出人员再次创新,变文从寺院悄悄走向民间,逐渐发展成为内容鲜活、故事完整、说唱结合的宝卷。

      明清时期,宝卷盛行,以宗教类宝卷数量最多,这些宝卷宣扬儒、释、道三教经典理义,以佛家因果报应为主,含有儒家君臣父子观点,道家长生不老思想,极大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甘肃河西地区念卷活动,“大约在明末清初,宣卷随着民间宗教传入甘肃,并成为当地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形式——念卷。‘山高皇帝远’,清政府查办各地民间宗教,河西走廊的僻远农村乃为避风港,直至现代,酒泉武威乃至被沙漠戈壁包围的敦煌县,仍有念卷活动的存在。”(《金瓶梅词话中的明代宣卷》)20世纪30年代初,宁夏发现《销释真空宝卷》抄本,据说它是同宋元刻的藏经同时发现,当时曾被误认为是宋元抄本,后经专家考证,这部宝卷是经过今甘肃东部传入宁夏的。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刊于张掖的《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刻印本,讲述仙姑修行、得道、建桥、显灵、惩恶扬善等事迹。这部宝卷由兰州人谢座编著,施刊者是振武将军孙思克。这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由甘肃人编写、讲述甘肃故事并在甘肃刻印的宝卷,也是由张掖陈清书写、甘州人韩文参与刻字的宝卷。到了清代中叶,富有号召力的民间宝卷被满清政府视为“妖书”“邪经”“逆书”,列为查抄、究办之列。

      甘州宝卷的传抄、念卷活动是集信仰、教化、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尽管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在甘肃河西地区民间,却深受群众喜爱。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甘州区花寨乡农民代登科手抄的《仙姑宝卷》,虽已残缺不全,仅存十二品,但内容记述却是张掖民众敬仰的“娘娘”和熟悉的传说,所以250多年来此卷仍被抄传。

      甘州宝卷和念卷活动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一是,河西地区的民间宗教躲过了清政府的镇压,民众对于依附于民间宗教活动的念卷没有了恐惧感,而这种以“拜佛”和劝善面目出现的活动,满足了民众信仰和教化的需求,易于为民众接受。二是,河西地区广大农村的文艺活动极其贫乏,人民群众经济贫困,难以供养外来的戏曲、曲艺班社,念卷这种简便的说唱文艺在民间易于普及。做为善行功德,一些识字的人也乐于抄传和编写宝卷。这样以来,念卷和宝卷便在河西地区发展起来,成为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活动。三是,宝卷内容除了宣扬儒、释、道思想外,更有大量非宗教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情节曲折感人,扣人心弦,主题惩恶扬善、忠孝仁爱,具有较强教育性,生命力极强,深受群众喜爱。

 

(责任编辑:周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