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起大爱平谷:“桃花百里咚咚作响被覆盖的心鼓”
——解读刘朝东在九首《爱在平谷》中的情爱 文/刘辉 貌似粗旷憨厚且好讲哥们义气的刘朝东,其实诗心的脉络是很细腻柔情又很有立体感的。短短的诗行《爱在平谷》,是诗人借着诗评别人的书法与画作来肆意宣泄这种“爱之平谷”的情绪。我确定无疑地相信:刘朝东的大爱平谷情怀是赤裸裸地不加修饰地真挚可鉴! 因为是好朋友而又读过朝东兄弟不少诗歌,我很愿意说说他这些专门为画家书法家的作品专门写的诗歌。其实,我想说朝东的这几首诗很别具一格;或者说,很有独树一帜的意味。 粗略看了看九首诗歌,我想谈谈朝东在诗中呈现的几点特性。 ·独特地用诗歌形式评论他人的作品。 诗人费劲劳神的诗作渴求评论家评价其意象的显现能力,也很恳切地想得到斟酌到位的指点迷津。同样,书画家的笔墨丹青也十分希求慧眼独到的鉴赏。刘朝东以诗性写作的惯常手段,以柔软的大号的爱毫行书,刻画出了对平谷山水与土地始终如一的如数家珍似地倾诉。 点评书画的诗韵走向突出了画面感。 长期沉溺于并钟爱于诗歌的创作,长期值守于并迂回于平谷的山川,刘朝东对书画的诗评成竹在胸。行云流水式的吟唱,丹青水墨式的舒展,或深或浅的运笔,或轻或重的晕色,朝东的诗行任由爱心的驾驭而自如地翔飞。用诗作画,刘诗可嘉。 ·诗中涵画、画里藏诗、诗墨融合。 诗书画原本都是具有各自的很独立很个体的特性本质。用很高超的诗境凝结成为很有趣味的一团,这应该证明刘朝东具有潜移默化且显现出日常修炼的文学功底。朝东的比较新颖的诗评论:对于补充书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于拓宽书画的欣赏眼光,对于提升书画成品的市场认知,一定会有深层次的意义。 ·诗评书画趋于大爱平谷的同一性。 九首诗歌很明确地表达了对平谷地域真诚的爱恋之情。书法与国画,几位大家的作品受到了刘朝东的由衷地推崇。冥冥之中的朝东,一定是把几位大家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山川、河流、花木、水草都归结于平谷的角角落落必然的点缀。况且,诗中所对应的人物大多是平谷籍人。即便不是,也与平谷有关。纵观诗评与书画的同一性,朝东把“爱基因”倾注地毫不吝啬。 点评 一、《从黄光辉的水墨丹青中走出》 八十六岁的耄耋老人黄光辉先生,号称“江南三黄” 之一(即黄永玉、黄永厚、黄光辉)。同刘朝东一样,我也与黄先生相识。他的国画作品大气、稳重、清晰,北方山水的豪放兼有江南水乡的柔媚。 “那些渐渐淡去的秋色/总有说不尽的风采和依恋”。是啊!当初意气奋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如今已是步履蹒跚;在黄老先生秋意缠绵的画卷里,刘朝东很敬重地然而又很唏嘘地读出了一位老者内心深处的自白。排排大雁、艘艘杨帆、座座亭台、棵棵草木,似乎被一片神秘的夕阳所笼罩。 二、《生命的传承》 炳灿(李刚)正因为是导师、是教授、是画家,受到广泛的界内外人士的敬重。刘朝东用诗的架构来称颂炳灿先生必是看了一些先生的大作,有感而发的诗文,应该受诗人澎湃的心潮所指使。 刘朝东用诗意写透了生命是有传承的。“风声呼啸的山林 还有 包裹簇拥山峰的祥云”,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朝东诗人是怎样深爱着平谷:“大珠小珠散落在山涧/小小瀑布汇成的溪水”,目睹这一切,感动着所有观者。正因为刘朝东融与平谷自家院旁的景致,给他“带来的心灵震撼”是从心而发的。 “一批一批换着季节生长/炳灿用一种使命在传承”。炳灿先生既然毕生于师道解惑,那么人格融入于画意、那么品德嵌入于笔韵、那么聪慧植入于留白,生命中的日月永远有传承的意念。炳灿先生的生命延长至笔端,他的精彩延续或许就在他用心栽种的桃花源里。 三、《从内心走出来的风景》 耿云飞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平谷人,很执着地为平谷的大山与河流画就了并耗尽了一生的心血。刘朝东敬重云飞先生,欣赏他描绘平谷一草一木的一笔一划;珍惜他栩栩如生很有生命力的生动画面。因云飞先生对家乡始终不渝的毕生贡献,朝东的诗赞力度更为深沉、更富有传真的感染力。 “画家饱满的情怀/在升腾 在缭绕 在缤纷 在奔涌”,画家的灵魂在云中飞翔,朝东的诗意在山谷与平野中徜徉。一只向远处眺望的羊、一叶小舟游荡于海浪、一扇山川悬挂于绝壁之上。云飞先生所表达的画境语言,折服并合拍于朝东的浪漫心絮。 “时间早已静止/风景还在移动”——人不在,而耿云飞画作之精髓传遍四方。读朝东此诗,能感觉到诗人恭敬而恭谦地向先生和先生的画作致以真挚的敬意。 四、《爱在平谷》 所有平谷的山河在平谷人的画中,所有平谷的草木在平谷人的心中。胡九军先生是平谷文化的领军人物,他的画册展示,必然是“大爱平谷”之精髓。受到家乡人的厚爱,尤其是受到诗人的顶礼膜拜,应当是实至名归。 “10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艘时代杨帆的船/爱在平谷”。与其说诗人敬慕画家的画作,倒不如说诗人与画家从来就是惺惺相惜。“爱在平谷”,是共同的文化追求主题。朝东的诗随着九军的画,任意在家乡的田野中徜徉与徘徊,任意在家乡的山川间写生与升华。 朝东把“一份痴迷/一份忠贞/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无穷无尽地奉献于平谷。五十年的荏苒光阴,蹉跎了岁月、改变了容颜,那份情怀像平谷的山河,永固不变。诗咏九军的画作,又很自然地铺展注释了朝东大爱永恒的誓言。 五、《白水素描》 “让宣纸上的墨迹翱翔在白云之上/让内心的爽朗溪水一样叮咚作响”——白水是平谷山河孕育出来的山泉,白水是平谷人民的财富与骄傲。韩维泉先生博学多才,无论是书画还是散文还是报告文学,屡屡获奖的背后永远是自身修炼的辛勤付出。 “一张张展开的宣纸/一幅幅水墨渲染的侠骨柔情”,朝东不惜笔墨地诗颂平谷文化领域的领军人,我更愿意推断诗人十分敬重领导的笔墨功底。畅酣淋漓,魏篆之底蕴的浑厚,运笔的刚柔相济,足以叫平谷山河为之增辉。 “爱在平谷”是共同的心声。有白水的诗作、书法、文采作证;有朝东诗歌很有想象力的意象作证。朝东的诗歌有一而贯之的弹拨节奏:炙热而缠绵、憨厚而矫捷、含蓄而豪放。犹如平谷盛开桃花之艳丽、犹如平谷金海湖之四季的多彩多姿。 六、《让风带着水星飞舞》《又一次想到纪永》《为一首诗歌唱》 纪永先生是平谷文化乃至是平谷人民的骄傲。他的画作灵动、随性,静与动、张与弛,甚至是恰如其分地留白,他的把控竟能很自然地着墨自如。 纪永先生是朝东诗人的好朋友也是我有幸遇见的好朋友。一朝相识,便是永世——我朋友的涵义应该是能相互扶持而不是萍水相逢般地清淡寡味。纪永的作品我大致看过,包括他近期发表的。博客好友、微信好友的机遇,为我和纪永的交流提供了这种欣赏的便利捷径。 纪永和他的鱼。在刘朝东的笔下,“会说话的手指/在改写鱼的历史”。毫不夸张:作为画家的纪永,一笔就能提挥出一条活灵活现的鱼。闪亮的鳞片、驿动的腮须、流线型的摆尾,加上一双烁烁有情的眼睛——纪永的鱼以及鱼的团队就生活在画家辽阔的胸海中。 我亲眼见过纪永画鱼。目光凝思于一页素白的纸张,容过半个时刻的思考,蘸墨、悬腕、运笔、屏气、-------一气呵成,顿时鱼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后,貌似随意的“轻描淡写”,成就了一条鱼的生命重现。似张似合的唇、似摆似止的尾、含情似水的眼,足以叫人们惊讶与赞叹不止。 这时我相信:平谷境内偌大的金海湖,叫所有鱼种、叫所有鱼群,统归于纪永神灵的画笔指挥,绝不会是一枕黄粱。 因为朋友,诗人想起画家或者《又一次想到纪永》都很正常。可以想到纪永画鱼的笔韵,可以想到纪永平近的话语,可以想到纪永不错的酒量。朝东随意,还想着那条含情脉脉的鱼。由此,又“想到一颗游动的心/怎样让大海波涛汹涌/想到石壁上飞翔的鱼骨/怎样刺痛大山”。再点破大爱家乡的初衷:平谷曾是遥不可及的海洋世纪,人类与鱼类一直是并存于进化于地球家园这个星球上友好的伙伴。 朝东作为诗人必然有忧虑的一面。看着纪永笔下的鱼,他会怦然心动地为鱼类的生命短暂而悲哀。“一条鱼的眼里/充满血丝和无助”。我感觉,朝东写鱼的无助也在联想到弱势群体的叹息与期盼。没有悲悯,就逝去了诗人最起码的善良;没有愁忧,就远离了诗人最感慨的诗行。爱,有时不能缺失忧伤成分。 六、《画家王晓杰》 “用冷暖情爱调和/一处处走动的风景”,朝东对王晓杰先生的画作赞不绝口。理由绝对纯正:画家是平谷人的骄傲。所有的笔墨润色为家乡而泼,所有的情感倾注为家乡而泣,所有的山川溪流为家乡而作。“家乡的山山水水/在手指间突兀奔涌着”——这是诗者与画者最接近的心灵沟通。 诗人的心与诗作的魂是统一的,画家的心与画作的魂也是统一的。诗人与画家的情爱目标,集中于一个方位、凝聚于一个地域、绑定于一个标底,毫不奇怪。 朝东笔下赞颂王晓杰:“每一幅都是诠释后/你的坦荡/每一幅都是/你坦荡后的返璞归真/每一幅都是一个道场”。不用去慢慢地思绪与揣摩,朝东诗人毫无掩饰的坦荡以及他诗作的返璞归真,确确实实为自己修炼成了一座真善美、仁德义、孝为先的禅意道场。 用极为简练的手笔评说了刘朝东诗人的诗评书画家的几首诗歌。有些意犹未尽,但也只好就此收手。我兄弟朝东:历来是构思奇特且灿烂绚丽、历来是诗性徜徉且肆意飞扬。我总结他有酝酿诗、写成诗、写好诗的独到天赋。一般人的才智不可及,至少我就不行。 看了以上几首诗歌,我进一步要说:刘朝东正因为是地地道道的平谷人,所以,他的家乡之恋是真诚无瑕的;他的平谷之爱是有深厚渊源的;他的诗歌之情始终是平谷大爱的风向标! 平谷的文化土壤,应该为存有刘朝东诗人的诗歌而庆幸。因为,朝东是为“大爱平谷”而生。他砰动的心鼓,永志敲响在平谷山川桃花盛开的地方。
2016·1·26午北京陋室中
作者小注: 刘辉(文军):京味儿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东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华语红色诗歌促进会副会长。当代中国出版社系列丛书《老北京那些事儿》著作权人。诗歌诗词散见于报刊网络。受邀参与诗歌小说评论。受邀参与电视剧作的剧本创作。诗歌与评论数次获得有关专业部门的奖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