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文学 > 剧本戏剧 >

前卫电影:从结构主义到多元主义(3)

时间:2017-08-21 00:41来源:未知 作者:未名 点击:
结构式电影的回应与变通 随着各个机构扩张对于结构式电影拍摄计划的资助,北美地区的电影工作者,相继推出极具野心、甚至于史诗般的作品。麦可史诺的《迪德洛与索恩的作品》,长达四个半钟头。片中的每一段落,有系


 结构式电影的回应与变通

  随着各个机构扩张对于结构式电影拍摄计划的资助,北美地区的电影工作者,相继推出极具野心、甚至于史诗般的作品。麦可·史诺的《迪德洛与索恩的作品》,长达四个半钟头。片中的每一段落,有系统地探究电影中语言和音效的矛盾现象。法朗普顿构想创作一部片长三十六个小时,分段连续放映三百七十一天的影片《麦哲伦》。法朗普顿在1984年过世时,这部影片尚未完成。

  然而,对于许多电影工作者而言,结构式电影是一条过于知识性、非政治的死胡同。它被接纳为"精致艺术",意味的是前卫电影失去它批判的锋刃。除此之外,那些未曾经历六○年代创新艺术的年轻世代,对于现代主义,特别是它的纯粹风貌,鲜有任何认同感。因此,七○年代与八○年代也展现出自身崭新的技巧,转向政治批评或理论争辩。更有一些人拥抱一种严谨且充满热忱的个人表达。

  结构式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北美地区,都是由男性所主导,然而对于结构式电影运动的回应,却是由女性带头。这个趋势也伴随着七○年代期间,女性主义纪录片与剧情长片的成长。自此往后的十年里,美国和英国的少数民族女性,也在实验电影的演变中,扮演日益显要的角色。

  从结构式电影运动中最直接发展出来的,可能是"解构"电影。这个词汇(原本指的是一种哲学研究的型态)成了应用于指称一种特定的实验作品。前卫电影几十年来,从维多夫的《持摄影机的人》(1928)到康纳的《一部电影》,乃至着重技巧的结构式电影,主要都在倡议对于电影是一种媒介的注意。解构的电影工作者更向前踏出了一步。他们以主流的电影拍制为目标,并且目的在于揭露它们虚幻的人为造作。

  海尔幕思·寇斯塔的《前所未见的足球赛》可说是一部早期的例证作品。片中的一场足球赛,完全集中于拍摄一名球员;我们只有在球接近这名球员时,才看到球。终于,无法避免的冗长空寂时刻,取代了激烈爆发的动作。寇斯塔的手法,令人想想沃荷的作品,以及那些循序渐进过程的结构式影片,然而本片主要是在促使观众,对于一般的电视报导传统惯例有所省思。 

  解构式影片通常运用一部既存电影的片段,重新处理创作,像是肯·贾科布的《医生的梦想》根据一个任意的数据规则,重新组织一部三○年代的好莱坞剧情短片。这种电影工作者也可能创作新的场面,展现出正统的风格惯例。曼纽·迪·兰达的《越抓越痒》中,重覆拍摄并剪接一对情侣的争执,藉以探讨反转镜头的一些可能行。诺尔·柏区的《请改正;或是,我们如何进入电影》,则是一部教学式的解构电影。

  像这些解构式电影。通常以传统的叙事电影为其目标。然而在颠覆讲述时,电影工作者必须引发它们的惯用手法和媚力所在。这种拐弯抹角的重返叙事,是许多试图避免结构式影片趋于僵化的电影工作者,普遍对于故事讲述深感兴趣的共同特色。

  女性电影工作者是这种重返叙事的前导者,她们包括潔姬,蕾娜的《两次》、香托·艾克嫚的《我、你、他、她》、乔丝·蔚兰的《天涯海角》,以及依芳,芮恩娜的作品。芮恩娜转向电影创作,因为她希望以一种比她的舞蹈,更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她的《表演者的生活》、《有关一个……女人的电影》和《克莉丝提娜讲话电影》,主导了美国的"新叙事"风潮。

  芮恩娜的影片,采自好莱坞通俗剧里的常见题材像是爱情、女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透过记忆界定自我。然而它们的情节片断零碎,而且剧中人物的关系模糊,或甚至前后不一。同一个人物可能由不同的演员饰演;一个声音可能也不会总是指称特定人物。戏剧性的事件是在画外发生,运用声音或是字幕表现之。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照片和静物、表演和吟诵。偶然间,一句文字会对影片提出质问。

  《来自柏林/1971》可为芮恩娜创作取向的最佳例证。几种题材的线索交替呈现。一篇布满画面的字幕,记述着西德对于政治犯的处理方式。片中充斥冗长停滞的市景、俯瞰视野的巨大石柱和柏林围墙,以及一名男子与一名女子的惊鸿一瞥身影。在一连串心理分析的会谈中,片中的医生从女人变为男人,再变成小孩。我们听到一个年轻女孩念着一封出自五○年代初期的青春期日记,以及一名男与一名女子的厨房里的对话,讨论着西方的革命运动。间歇之间,推轨的摄影机,穿过一个放满在片中其他地方出现过物品的壁炉架,包括一堆意大利面。

  芮恩娜的影片部分是自传式的,启始于当她居住在柏林的时候,然而本片也试图发掘政治领域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类同,像是当片中病人企图自杀时,电影以恐怖分子厄莱克·曼浩夫的死亡对照之。《来自柏林/1971》中有一段类似智识蒙太奇的表现,运用相反的事实和立场相抵触。然而,不像艾林斯坦与高达辩证式的影像剪辑,芮恩娜的蒙太奇乃是以语言并行排列。举例而言,厨房情侣的对话。许多新叙事影片中言语的主导性,使得它们被称之为"新讲话电影"。

  七○年代的新叙事影片,保持了一些结构式电影费尽心思与玩笑的作风。芮恩娜延宕影像与声音的关联(举例来说,当片中的病人提起意大利面时,要求观赏者也能将之记住),呼应着《怀旧》的参与过程。结构式电影的倾向,也再次出现于詹姆士·班宁的影片,其中模糊的剧情,在一个逐渐变化的中西部广大的原野展现出来。他的《一去不返的旋律》,全片以每个镜头长达一分钟的六十个拍镜头,展现出色彩主题元素和几乎难以察觉的动作。克劳斯·魏柏尼不是那么苦心营造的绘画式影像,同样使我们在刹那间察觉戏剧化的情境。 

  英国人彼得·格林纳威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他愉快地揭露含混、剥落的叙事,潜藏于几近所有的结构原则:数字、颜色、字母。他的影片,虽然依据分门别类的结构,却也完全称不上是极限主义的;它们充斥着古怪的奇闻轶事和神秘指涉。在《走过H》中,一场艺术展览,变成穿越画中迷宫般景色的幻想之旅。当《补题》采用字母作为一种非叙事的结构时,格林纳威的《衰族》中,字母的的顺序形成了一个长达三小时的调查基础,说明为何一个神秘的公共健康灾害,影响了九十二名姓氏中有"衰"的人士。正当观赏者极力想从这些衰族事迹中,组织一个更广的故事时,格林纳威藉着负片片段、著上颜色的镜头、循环片估几重覆拍摄的涟漪镜头,谐谑讽刺实验电影的老套手法。

  七○年代期间,对于政治现代主义的投入,在商业性的艺术电影中日趋式微,然而它却在实验电影的领域多有斩获。由于受到高达、史卓布与惠蕾的影响,电影工作者运用极限的视觉风格和冗长的口语评论,批评视觉媒体和符号体系的政治势力。

  其中一批电影,深受着电影理论的强烈影响,结合故事讲述与采自结构式和解构式电影拍制的技巧,用以批判意识形态。举例而言,莎丽·波特的《惊悚片》,引用古典故事讲述的手法,为的是要将其解构:普契尼《波希米亚人》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咪咪,调查自己的死因。这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情节线索,随着一个女性的身分是如何被语言与传统影像,在历史里被界定的探索而展开,藉由采自文学与心理分析的理论,《惊悚片》深入挖掘神话与古典艺术品赖以维系的意识形态。罗拉·莫薇和彼得·沃伦的《人面狮身妖怪的谜题》和琼娜·琪萳儿《梦境作用》,也都是这种朝向"理论"电影趋势的最佳例证。

  随着1968年事件兴起的政治电影拍制,提出了"个人的即是政治的"主张。到了七○年代中期,许多女性主义电影工作者,寻求在前卫电影的"个人"电影拍制中,发掘政治的意涵。女性电影工作者采用抒情与结构式的技巧,藉以从一个女性记忆与想像的观点,揭露私人的空间。加拿大导演乔丝·蔚兰和西德的朵尔·娜卡丝,已经指出这个途径。年轻辈的电影工作者,像是蜜雪儿·塞翠恩、玛裘莉·凯勒,重新创作他们父母家庭电影的片段,藉以发掘女性角色和态度,是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形成。这些作品也重新定义了布莱凯吉的抒情影片。家里不再提供安全感和艺术灵感,反倒时常制造焦虑、痛苦和压抑,而自发、充满自我表达的《夜的期待》,也被一种自我乃是由社会过程所建构而成的意涵所取代。

  另外一种社会批判,则是以更为激进好斗的情绪所驱动。七○年代的末期,庞克摇滚成了流行音乐里的一股势力,而新表现主义和涂鸦艺术也崛起于绘画界。一些8厘米胶片拍摄的扭曲转折、无法言喻叙事影片,出现于曼哈顿的音乐俱乐部、酒吧和歌厅。薇维安·迪克的《完全武装的她》,主要是描绘一名激烈女子和她被动伴侣之间的变态关系。史考特与贝丝的《黑盒子》中,有一名神秘的混混,绑架并凌虐一名年轻人。观众们也在戏院配合着片?quot;黑盒子"整人的雷射光,同步开关闪烁的灯光而受尽折磨。

  庞克与"零浪潮"的电影工作者,几乎完全排斥当时所有的前卫风潮,尽情搜刮来自B级电影、剥削电影、黑色电影和色情电影的构想。柯达在1974年推出同步声音的超8厘米器材,使得导演能够拍摄冗长的对话场面,并且以一种麦克风发出的杂音,透过摇滚俱乐部的声音系统扩大之后,造成刺激神经,进而强化影片的效果,庞克电影工作者对于观众的整人袭击,表达了他们拒斥当下的社会。

  美国的强硬派庞克风潮,伴随着一种漂浮不定的音乐情境和生活方式,很快地即消逝不再。庞克电影工作者而创作剧情长片或音乐录影带,而这种美学也恰适地展现于,甚具庞克风味的《澄清天空》、《无名之城》和《雷波人》等剧情片中。莉姿·博登破败情景的《烈火重生》,以其女性主义式庞克色彩,融合以饶舌音乐,描绘出女性游击队在一个未来的社会,团结一致对抗政府。 

  其他地方的庞克或近似庞克的运动,则具有列更长时间的影响力。日本的大学和高中学生,以带有黑色电影的风格,拍摄了一些庞克倾向的8厘米影片,这些作品通常也是采自日本暴力漫画的构想所引发。山本政志的《黑色嘉年华》中,一个摇滚乐歌手,游荡于东京的新宿区,发掘城市夜生活,丑陋、可怖的一面。长崎俊一的《心,在黑暗中跳动》,呈现一男一女共处一夜激情交媾的故事,这个事件又不时地被神秘的倒叙和幻想场面打断;其中女子装扮成男子,而这名男子则扮演另外一名女子。东京的一个杂志社,每年赞助举办的影展中,鼓励了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创作业余规格的实验作品,而影展的获奖者,也都可能有赞助者资助拍片计划。

  八○年代的初期,苏联的16厘米庞克电影工作者,自外于官方的电影文化从事创作。随着戈巴契夫新政策的来临,这种地下电影也浮出台面。这些多数与苏联摇滚乐关系密切的影片,都带有美国庞克严酷、混乱和猥亵的风貌。艾夫坚尼·犹菲以一些堕落死亡,以及狂暴、粗野拍摄风格的荒谬场面影片,奠定了他所谓的"死亡写实主义"。
庞克和零浪潮的激烈残忍,是七○年代与八○年代前卫电影,重回着重表现的迹象之一。另一个徵候则是对于色情媒介充满抗逆的兴趣,它们被批评为一种女性性徵的错误呈现,然而也被赞扬为一种颠覆快感的泉源。艾菲·米凯希和莫妮卡·楚特的《诱惑:残酷的女人》,以其虐待狂的如画影像;克劳蒂雅·施琳格的《居间》,以其捆绑和自慰的幻想;佩姬·奥维许和济斯·善邦的《死人》--都是针对主流的观众和前卫电影的挑剔品味的挑 。影响地下电影的沃荷、结构式电影和庞克电影,都可被检视为这种充斥攻击性色情作品的根源之一。 

  有些电影工作者采取一个比较冷静、不是那么激情的折衷立场。电影工作者结合其他媒介的艺术家,囊括无论精致或低俗的文化,因而创造出来所谓的"后现代"前卫艺术。芭芭拉·汉莫、艾比歌·蔡尔德和苏·鞭蕊莉克,撷取来自结构式、新叙事和庞克电影的技术,以及肥皂剧和黑色电影的意象,藉以表现童年创痛和性爱欲望的故事。考克多、黛伦和马寇普罗斯的心理剧,都以神话或异国情调为其地方背景,然而在莱丝莉·桑顿的《地狱里的佩姬与佛瑞德》系列作品中,表象式的房间和象征性的旅游,充满散布四处经典影片、旧约圣经、一般民众的调幅收音机广播,以及电视广告的零星点滴。 

  这种囊括搜寻大众文化的趋势,同样在文字主义者和布鲁士,康纳所开创的拼凑模式中看到。克瑞葛,鲍德温狂想的编辑作品《99苦难:美国的异常现象》,结合隐谋理论、科幻故事,以及千禧年的幻想,成为一个超市小报式的世界历史。甚至在苏联也出现了一种后现代的拼凑风格。伊戈与葛列布·安涅尼可夫的讽刺编辑作品《拖拉机》,以一种令人联想起人称"苏式艺术"的苏联地下普普艺术,嘲讽社会主义式写实主义的陈腔滥调。

  时至八○年代的末期,国际前卫电影的观察家,呈现两种分歧的见解。对于许多评论者而言,结构式运动所带来的零乱和分裂回应,16厘米电影制作经费的暴涨,以及8厘米规格的无法延续,都预示着战后实验电影的末路。实验电影工作者,特别是在获得政府补助,拍摄异乎寻常作品的欧洲导演,都试图争取主流或艺术电影院的观众。英国在八○年代末期,大幅删减对于小规模电影拍制的资助,而美国的国家艺术基金,也开始拒绝补助那些视为亵渎或猥亵的作品。博物馆的预算短缺,迫使他们将展览导向更为广泛的品味。逐渐成为一种菁英艺术的前卫电影,至此变成一种大学里的活动领域,普遍无法获得创作艺术市场的支持,并且成为政府缩减补助经费的受害者。

  愈来愈多人认为,前卫艺术的活动已经到达了停滞状态。许多评论家提出,一个风格运动取代另一个运动的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就此而言?quot;后现代主义"不当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风格,而应该是一种多元主义的稳定状态。艺术家可以寻求多样不同的广泛风格,而其中也没有一个统一居于主导的地位。如果结构式电影是实验电影中,最后一个统一而广为流传的运动,则它分歧、善变的回应,意谓的是电影的前卫创作,已经成了"后现代"。

  纵使如此,特别是在北美地区的前卫人士,时常跨越艺术界,而进入社会上的少数族九和次文化。五○年代的电影工作者从敲击的世代获取力量;六○年代的地下电影,赢得反文化电影观众的青睐;结构式电影和新讲话电影根基于大学院校,而庞克电影则崛起于音乐俱乐部的追随群众。这些观众不在乎一部影片,是否是回应结构式电影的风潮;他们更关心这些电影是否能够深入描绘他们的关注所在,甚至于在其中能够获得乐趣。
  前卫创作久以来,已经孕育出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的电影。七○年代与八○年代期间,随着男同性恋运动公开挑战异性恋的社会,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些更是坦然的同性恋作品。西德的罗莎·冯·普朗汉一片开始,完成了一系列激进而近似地下电影的作品,透过一名年轻人的经历,审视纽约的男同性恋生活。英国画家兼场景设计师德现克·贾曼的作品,则更是广为流传。贾曼的超8厘米短片,以其跳动的运镜,另人联想起布莱凯吉的影片,也以其对男性身体的泠漠处理,而令人想起沃荷的作品。《萨巴斯秦》是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片中的故事是以罗马帝国时代为其背景,而且全片的对话,都是以拉丁口语讲出。电影的松散情节,描述一名不仅因为拒绝上司的性侵犯,同时也因为不愿为和平而战,最后终至牺牲殉难基督教军人的命运。贾曼也对兴起于许多因家,并且以创办于1987年的纽约同性恋实验电影展,作为它们聚会场合的"新酷儿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逐渐崛起的非裔和亚裔电影工作者,以也实验的精神从事创作。伦敦的山寇发电影与录影带集体等团体,专门处理黑人议题的同时,也吸取前卫创作的元素。举例而言,玛蒂娜·阿提莉的《梦想之河》,描绘一名从西印度群岛移居伦敦女子,临终前的幻想情景,也在黛伦恍惚梦境的影片中有其前卫可援。 

  1968年后政治电影拍制的气势与论调,在八○年代与九○年代前卫创作的"认同政治"中,延续伸展。赞扬歌颂。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少数族数的影片,时常维系了观众的社区意识。在此同时,有些实验电影工作者,也试图争取主流或艺术电影的观众。到了九○年代的初期,德瑞克·贾曼、莉姿·博登等人,都成了功成名就的导演。
(责任编辑:慧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