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散文 > 美文欣赏 >

大美暖泉沟(下)

时间:2021-05-28 22:55来源:未知 作者: 史修身 点击:
大美暖泉沟 史修身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 (下) 五 数九寒天,大雪覆盖了文峰大地。山恋、树庄、田野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千里冰封、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分外妖娆。 2016年正月十五日,我受暖泉沟周建民好友的盛情邀请要去他

大美暖泉沟

    史修身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

 

 


 

数九寒天,大雪覆盖了文峰大地。山恋、树庄、田野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千里冰封、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分外妖娆。

2016年正月十五日,我受暖泉沟周建民好友的盛情邀请要去他家聚会。我们在文峰业余秦剧团多年,他拉二胡,我弹三弦,志同道合,至交契友。

我拎了二瓶“李氏宗亲”酒,道路残雪未尽,我慢步向暖泉沟走去。村前小桥下没有往日淙淙的流水声,满水沟覆盖着高高低低白花花的冰层。村中的大柳树上悬挂着零零碎碎的雪花。几只野鸽子在树上见我的到来“扑!扑!”惊飞,撞落一树银花刷刷抖落在我的身上。

现约有一百五六十户人家的暖泉沟村(文峰镇东铺村八社),近年来由于党的富民惠民的好政策。村民们靠勤劳的双手,智慧和力量使暖泉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村中道路硬化直至后沟,家家盖起了新房,有几家盖起了亭台楼阁花园式的别墅,买上了高档小车。村前屋后,花木掩盖,座落有致。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丽的村庄今非昔比!
 

微信图片_202105281206031_调整大小.png


暖泉沟村貌   摄于2021年初夏

 

民国、解放初期暖泉沟仅有毛、甄、李等六七户人家。约1955年陇西火车站北修建陇西铁路苗圃,为天水至兰州铁路沿线绿化培育苗木。张家门村约三十多户人家整村搬迁至暖泉沟。村名亦用“暖泉沟”,暖泉沟后沟有两个小村庄,阴湾里南翻点小山是小湾村。

建祥和小儿子早已在贴着“春到华堂生万福,花发吉宅纳千祥”大红春联的崭新大门外恭候迎接。进的院中青砖红瓦,宽敞明亮一溜排仿古式新建大厅房、厢房五间。厅房房檐高挂着贴有福字的二个大红灯笼,院角棚下堆着几大垛金灿灿的苞谷棒子。墙上挂着几串红艳艳的干辣椒。院中小花园一丛翠竹顶风带雪挺拔而立。凋谢的牡丹、月季、丁香等花被残雪半掩半盖。大厅房里温暖如春,墙上挂着名人字画。中堂对联是暖泉沟张队长女婿甘肃画院院长马国俊的墨宝。红木家俱精致高雅,大茶桌上苹果、香蕉、桦心梨、瓜子、洋糖、香烟、茶酒摆满一桌子。一个新型火炉上面放着两个罐罐茶“扑哧!扑哧!”的煮着,张俊生、刘彦祥二位老艺人正在炉子旁喝着罐罐茶,红木沙发上坐着六七个都是我们经常一起唱秦腔、耍秧歌、爱器乐的亲朋好友。

张俊生、刘彦祥二位老艺人从小爱好秧歌曲艺,是暖泉沟及至文峰有名的唱秧歌“老把式”,并且勤劳致富,治家有方,深得乡邻们的称赞。

张俊生古稀有余。家有二个蔬菜大棚,全家人起早贪黑,精耕细作,生活小康,现已办起了有六千多只鸡的养鸡厂。儿子每天开着小电动车忙忙碌碌给各大超市运送鸡蛋,日子越过越红火。张老孩童时就喜唱秧歌,当地习俗耍秧歌所有旦角都是男扮女装。张老小时扮演“花亭相会”的张梅英;“花园卖水”的黄桂英小旦等角色到逐渐扮演“教子”中的三娘正旦角色。前几年张老专门从西安托人卖回了一幅高档旦角“头饰”和两套戏剧旦角服装自己专用。

刘彦祥花甲之年。中等身材,精明能干,心灵手巧,多才多艺。木工、瓦工、油漆、彩绘等技艺皆精,是有名的“大匠人”。多年来走千家,进万户早出晚归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现家中盖起了别墅式的三层小洋楼。大女儿已婚在文峰中学当老师,小儿子正在上海同济大学攻读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

周建祥小儿子叫小斌,20多岁英俊帅气,一表人才,干散麻利。有着陇上汉子特有的魁伟矫健。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忙里忙外,端茶倒水。姑娘大眼睛,高鼻梁,樱桃嘴,白嫩水灵。姑娘身穿洁白“波司登”品牌羽绒服,大红的内衣,下穿浅蓝色牛仔裤,曲线优美,丰姿绰约,楚楚动人。

周建祥早年做些中药材生意,后在暖泉沟办起了自己的中药材加工厂,生意兴隆,近年主要由大儿子打理药材加工厂业务。周建祥给大家介绍说:“小儿子小斌在杭州‘娃哈哈’厂打工搞市场营销。认识了厂里名叫叶英兰的杭州姑娘,她是厂里化验室的主管领导。小斌工作认真负责,人品憨厚老实,赢得了的姑娘芳心,志同道合,以身相许。这次来陇西正月十九日要结婚办喜事。我还要请咱们业余剧团和村秧歌队在十八日下午唱秦腔、扭秧歌,好好热闹一哈呢!”

大方桌上摆上了四晕四素的八个凉菜,大家开始觥筹交错,喝酒划拳。不一会儿,小斌在院中台阶上木炭烧的热气腾腾的大铜火锅端了上来。盖子一揭锅里鸡肉、牛肉、红烧肉、丸子、豆腐、粉条等十样锦美味佳肴。上面放四块皮染红的鸡蛋,撒着切好绿的香菜蒜苗、白的葱花,满屋子香气喷人。使人食欲大开,馋虫蠕动……。晚上村上闹元霄耍秧歌文艺演出,张俊生和刘彦祥提前化妆去了。我们又热闹了一下,要助兴参加文艺演出乐队伴奏。酒足饭饱,我们乘兴离席直奔演出场地。

闹元霄耍秧歌文艺演出舞台搭在村中的打麦场上。舞台顶红、黄、蓝、绿颜色彩旗飘飘。舞台口上沿挂着四个大红灯笼。台底幕精心设计图案,“百群舞台”四个大字亮丽醒目。大舞台装扮华丽一新,大型音响里播放着村秧歌队自己录制的曲艺节目。

寒冷的乡村天尚未黑,打麦场上已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孩子们、美女帅哥们、爷爷奶奶们都穿着入时,脸上都挂着慈祥的笑容,像正月里开放的腊梅花。人们热情地相互打着招呼,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到处弥漫着欢乐温馨的气息。

正月十五的玉盘又大又圆又亮,冉冉从东山升起,挂在了打麦场东角的大柳树梢上。欢乐的锣鼓声由远而近,庞大的社火秧歌队伍浩浩荡荡向大麦场涌来。瞬间社火队排头的紫红和墨绿色两条九节巨龙奔腾而舞在舞台前空地上。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冲天而起的礼炮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平时寂静的山村沸腾了。人们前呼后拥,自然而然地在舞台前空地上形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大圆圈,挤的水泄不通。

舞龙的十八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子都是从村中挑选出来的。两队各身穿红、绿对襟衣,腰扎红色绸带。两条巨龙上下对舞,瞬息万变,活灵活现,颇为壮观。随即四只雄狮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在满场中奔腾狂舞。手持绣球武艺超群的小伙子是暖泉沟武术世家“刘把式”的孙子。四只雄狮前后跳跃,左右翻滚,扭身材、甩尾巴。头不停的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地,在狮子地上啃绣球的同时,小伙子在场上表演了祖传的“六和拳”。动作虎步生风,刚劲有力,赢得了满场的喝彩。紧接着跑旱船、骑黑驴、大头娃娃刘海撒金钱……人们看的眼花掺乱,脸上流露着无限的幸福和喜悦。

演出即将开始,舞台大音响中传出:“下面请驻村工作组组长姜玉华致新春贺词!”一个文质彬彬带眼睛的女干部稳步走到台前,向台下的村民深深鞠了一个躬。和颜悦色地:“各位父老乡亲们,各位来宾们,今天是元霄佳节,我代表暖泉沟村干部,向大家致以春节的亲切问候!去年我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打造美丽乡村,共建幸福家园,改善农村新面貌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县政府和文峰镇的奖励。我社涌现出了几个“致富带头人”、“乡村文明户”。并且去年我社第一个在全镇整村脱贫,大家都过上了小康幸福生活。这都是全体村民努力的结果!

今年陇西县政府已将我社列为“乡村旅游示范村”,这将对我们暖泉沟发展是大好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我们……。办好乡村“农家乐”、“养殖专业户”,从种植良种优化、药材、粉条、饲料加工等多条腿走路,多方面发展。戒骄戒躁,扎实进取为建设大美暖泉沟继续努力奋斗!”“下面正月十五闹元霄秧歌文艺演出正式开始!”

演出乐队伴奏我们七八个人早在舞台左侧座定。有板胡、高胡、二胡、竹笛、扬琴、三弦和大提琴。只有我的三弦和大提琴是外援。

舞台金丝绒紫红色头幕徐徐拉开。随着一声响亮的梆子声,丝竹管弦齐奏秧歌前奏曲“八谱”,一群少年儿童随着欢快的音乐声活泼可爱,穿插对列地演唱秧歌小调“十对花”。

秧歌也叫“社火”,是陇中黄土地流传久远的民间艺苑奇葩,是农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千百年来每适春节,村村社社都要耍秧歌,闹社火。表达老百姓辞旧迎新,五谷丰登的欢乐心情和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美好愿望。

演出有民歌,秦腔清唱,更多的是秧歌曲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接着报幕员:“下一个节目,传统秧歌剧《张连卖布》,由著名老艺人张俊生、刘彦祥演出!”

古稀之余老艺人张俊生扮演的四姐娃身穿青色褶子,腰系白色罗裙随着苦愁缓慢的音乐,碎步款款上场。甩袖、进门、转身、入座。如泣如诉的用“三倒湾”调唱道:“奴名四姐娃,年整一十八,聪明伶俐女中是娇娃,做针工跌不在人手下。有人来说媒,把他夸又夸,埋怨二爹娘,不该许给他。田园家产由他胡踢踏……”刘彦祥扮演张连身穿蓝布衫,腰系短白围裙,头戴黑毡帽。脸上鼻梁中心抹一介白色“豆腐块”。十足的丑角形象急急忙忙上场气竭声嘶地“岗调”吼着:“三颗筱子手上扬,先卖庄院后当场。有人学我张良艺,辈辈不纳地亩粮……。出的赌棚心焦燥,卖布的钱儿输完了!”两位老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扎实的演技功底挥洒自如和圆润的歌喉,声情并茂把剧中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赢得台下观众多次的掌声和欢呼。

最后一个压轴戏是现代歌伴舞“今天是个好日子”。是由艺术学校毕业的驻村女干部小高辅导村秧歌队编排的。只见身材性感、五官标致、眉清目秀的十二个大姑娘、小媳妇身穿粉红衫,白色拖地纱裙,齐刷刷涌到台中。折纤腰以微步,呈手腕于红纱,身轻如燕翩翩起舞,犹如仙女下凡闲婉柔糜。著名歌唱家张应应、张玉祥男女四人伴唱高昂宏亮:“哎……门外的灯笼露出红红的光景,好听的歌儿传达浓浓的深情。月光的水彩涂亮明天的日子哟!美好的世界在我心中,哎!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盛世咱享太平!”歌声像活跃的音符,冲向苍茫的夜空,飘的很远很远。

此时天上玉女撒下了玉叶银花。雪花飘飘洒洒撒向广阔的田野,飘打着高挂的大红灯笼。增添了人们喜悦的灵动,更飘进了沸腾山村人们的心中!

 


 

暖泉沟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乾隆版《陇西县志》对暖泉沟的记载:“……,北流五里至二十里铺。溉田供水,经冬不冻。”1990版《陇西县志》对暖泉沟记载:“暖泉沟距城南十公里许。源出大坪山。北流5里至文峰镇。引水灌田,其水冻不结冰,故名暖泉。”

陇西史话一书记载文峰暖泉山遗址:“位于文峰乡(今文峰镇)渭河南岸的二级台阶上。东临暖泉沟,西至鄂窑沟(当地人称烧窑沟),……暴露有灰坑,陶片、住屋、白灰层等。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遗址。

笔者多年考查研究“暖泉山遗址”。“暖泉山遗址”为甘肃马家窑早期远古文化,距今约有5600年历史。我们的先民们在刀耕火种的洪荒年代,就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在这里衣其皮毛,结绳记事,繁衍生息,创造历史,发展历史。

从暖泉沟灯笼沟附近高约三四十米的崖面断层看,留有多处河床石子和沙子。充分证明远古时期暖泉沟是条很大的河流。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湿润,森林茂密,动物繁多,水源丰富。是先民们狩猎、打渔寻求生存的好地方。可以说暖泉沟历史更早于“暖泉山遗址”。

暖泉沟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代有英才。

暖泉沟的将军坟,当地人叫“张家坟”。史料记载埋葬着元代著名将领张氏二帅。

乾隆版《陇西县志》卷十一记载:“元帅清河侯墓在暖泉沟。侯姓张,失其名。初从汪忠烈西征。宪宗入蜀为御前先锋……。”《襄武人物志》有张清河侯详细的记载:“张清河侯者,失其名,巩之陇西人。累功为元帅,隶汪德臣,岁频四伐。元宪宗入蜀,命为御前先锋,镇抚入宿卫,兼领度支司使。岁戊寅,元世祖命镇合州,时蜀人新附,颇赖以抚循焉!至元二十九年卒于镇,赠昭勇大将军,签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襄惠。子世德,明威将军,巩昌路管军之帅。”

葬在暖泉沟的“张清河候”和他的儿子张世德两代彪炳元代史册的二位元帅,这在陇西是独一无二的。

暖泉沟在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路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徐向前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经漳县主力部队进驻陇西。1938年8月24日红四方面军红九军在陇西文峰暖泉寺(广泉寺)设立供给部(部长郑义斋,河南许昌人,解放后被选认为“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暖泉沟设立红九军政治部(部长李卓然,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宣部副部长等职),并在暖泉沟设立红军临时医院。1936年8月27日当地军民近千人参加的在暖泉寺成立了陇西最早的苏维埃红色革命群众组织《东铺抗日革命委员会》。徐向前总指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抗日救国讲话,李虎为“东铺抗日革命委员会”主席。

中国工农红军在暖泉沟休整41天后北上,为陇西大地播下了无数的革命火种。陇西人民不忍受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仍以不同的方式坚持革命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民国后期,暖泉沟是陇右地下党经常活动的重要区域。1949年8月4日在暖泉沟后沟小湾村陇右游击队骨干邸建邦家中,陇右地下党负责人陈致中主持召开了决定成立“陇右人民游击队”的会议,会议任命毛得功为司令员。

提起陇右游击队,王凤贤是一位老少皆知,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王凤贤(1921-1991年)暖泉沟阴湾里人。他曾在国民党高级将领鲁大昌部队当过连长。1943年甘南起义当过营长。兵败隐居暖泉沟阴湾里。1947年参加陇右地下党。是陇右地下党能征惯战,英勇彪悍的一员猛将。他带领陇右游击队队员,转战千里,出生入死,战功赫赫。解放后曾任文峰镇镇长,陇西林场厂长。工作秉公负责,兢兢业业,深受群众好评。

暖泉沟古埋有良将,近代有一位良医——李含华先生(右图)。陇中名医李含华先生在当地多有书刊记载。1990版《陇西县志》记述李含华先生为:“我县民国时期名老中医。”《陇中名医大观》有详细记载:“由于他谦而有逊,勤而善悟,曾承四川名医李爷器重,专攻中医内科、妇科。曾深得四川名匠石先生喜爱,学习地理、建筑,曾拜求贵州出家道人荀爷,传教《易学》、针灸。先后共拜师十七人之多,学业之广深,涉及医学、农学、易学、地理、建筑等领域,且诸学皆有所精,有所长。”
 

微信图片_20210528120603_调整大小.png


陇中一代名医:李含华先生(1890—1969年)

 

李含华先生,字荣堂(1890-1969年),文峰暖泉沟阴湾里人。李含华先生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当地人尊敬的称为“李先生”。我的父辈们讲:“晚清时期,李先生的爷爷饥荒之年领着儿辈们从通渭县榜罗流落到陇西。在文峰我们史家巷生活了十几年。奶奶煎油饼度日。李家和我先辈们交往甚密。后来迁居暖泉沟荒无人烟的阴湾里,风雨坎坷,恳植起家。”

李先生祖上数代都是耕读之家,习医种药,医施梓里。

李先生作为陇中一代名医,勤奋好学,求贤访能,博学多才,治病救人,乐善好施。深得人们的赞颂。

2011年时年86岁高龄的文峰乡贤马国瑛老先生撰文赞李含华先生:“……尤在孤零清贫之境,勤苦钻研,终而医、易、道、武、针灸、地舆皆学精湛。心怀济世扶危之志,恒持仁者之心,为民众医疾除灾解厄,毕生竭诚服务于乡里,众皆谓之,德隆望尊,名高南安,咸称曰贤。”

迄今,一代名医李含华先生的后代继承先生事业,有十多人在医疗系统工作,成绩斐然贤俊良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年医学世家。

暖泉沟,有位举足轻重,不得不谈的乡贤——甄化宣先生。

甄化宣(1918-2006年)文峰暖泉沟人。青年从军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43师参谋处电务室上尉副官译电员。转战于四川、陕西、河南、湖北、江西等省,参加保卫武汉,广西昆仑关等战役。抗击日寇历经枪林弹雨。抗战胜利回到家乡,任国民政府陇西文峰镇镇长。在任伪镇长期间,体恤佑护百姓。积极保护陇右地下党负责人万良才等人,为陇西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放后为“党的朋友”。参加工作为陇西县供销合作社的创始人。先后从文峰、菜子、县供销社、农付公司主要是财务会计工作,直至退休。

甄化宣先生工作清正廉明,勤勤恳恳,为人光明磊落,忠厚老实,家庭克勤克俭,教子有方。以高尚的人品,豁达乐观的精神广为一段佳话。

 


 

暖泉沟从古到今,源远流长。九十九眼泉水滋润着暖泉沟,装扮了暖泉沟春夏秋冬四季迷人的景色。水因山而清秀,山因水而巍峨,山水因人而灵动。暖泉水像母亲的乳汁,养育着祖祖辈辈朴实无华的家乡儿女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暖泉清泉润歌喉”。暖泉沟人勤劳聪慧,善良仁厚,坚定包容,能歌善舞,且人才辈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品学兼优莘莘学走出了暖泉沟。有的在省内外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上,有的在高等学府当上了专家教授,有的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神圣保卫着祖国的万里河山,有的成为国企的老总,有的成了民营企业家等等。他们在不同的战线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暖泉沟山山水水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暖泉文化(《暖泉山遗址》五千多年甘肃省马家窑远古文化,千年暖泉寺佛教传统文化,暖泉沟人文山水文化)。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由于水土流失,自然资源的破坏,“红木碗”、“菩萨泉”等泉水已频临枯竭。“卧牛石”、“跃虎石”等昔日盛景已不复存。但今日的暖泉沟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在新时代号角的召唤下,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将来的暖泉沟山美、水美、人更美!

啊!大美暖泉沟!

 

2021年5月9日于三有堂

注:本文情节是笔者亲身经历改编而成。

(责任编辑:周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母 亲》

    《母 亲》 肖复兴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

  • 到佛子岭去

    国庆十周年的时候,1959年10月1日,哥哥送了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一本红封面的硬壳笔记本...

  • 将军石

    将军,您是汉民族的子孙,还是华夏其它兄弟民族的后裔?您是从哪里踏上征途?又要奔向...

  • 礼遇新庄

    来新庄很偶然。 为奔一场诗会。...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