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朱氏家族文化传承及发展现状 朱小峰只是近世朱氏家族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和他一起发起成立书画社的,还有好几位家族文化名人:朱起存、朱起新、朱起隋、朱起萃、王瑞等。这些人大多与朱小峰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物,从民国甚至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但自身就构成了朱氏家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朱氏家族文化的繁荣昌盛。 朱起存,字阔庭,工书法,尤爱潘龄皋书体,写得出神入化,镇域县域有很多商家店铺字号出于其手。原“通县熔炼厂”大门上这几个字,因位于笔者家乡漷马路旁,笔者至今记忆犹新;朱起新,早年教师出身,酷爱书法艺术,尤以写“龙”字著称,他写的“龙”字各种体式各有千秋,象形传神,名满乡里。 朱起隋,擅书法,在西永和屯书法领域名望很高;朱起萃,字聚文,工诗词,擅书法,一生从事教育,解放初期回到家乡,落实政策后得到了相当级别的照顾和礼遇,其书法更是炉火纯青,尤工馆阁体,在四乡八里非常有名。朱小峰、朱起新、王瑞,1987年作品参展人民文化宫,都分别获得了奖项,西永和屯书画社因此更声名远扬。 书画社发起人之一的王瑞,也是西永和屯村民,在村里虽为他姓,却深受朱氏家族文化影响,他早年参加革命,曾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周恩来是时任校长,但其心态平和淡泊功利,晚年回乡参与发起西永和屯书画社,其亦长于书法,晚年将技艺传授给朱氏宗族子弟,到如今也是遍地桃李了。 朱氏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经过民国时期的继承发扬,在新中国成立后,基础已相当雄厚。除了发起书画社这些人,西永和屯在当时还有许多很有名望和成就的文人。朱起润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曾被邀请专门给通县一些主要领导补习文化,刘拓、赵锋等县级以上领导,曾经是他的学生。朱永恺,西永和屯第二个毕业于国立“艺专”的专业画家,工人物画,毕业后分配到河北昌黎农场。 朱起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在北京市少年宫等处任职,他尤其喜欢文艺,曾拜高凤山为师学习过快板,在表演上有相当造诣。此外他还酷爱音乐,擅长钢琴、笛子等各种乐器演奏,直到现在还在传授弟子。他还爱好艺术书法,双笔字写得尤其精彩,深得业界方家好评,至今他仍有自己的工作室。其侄子朱希建同样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通县师范副校长等职。 朱起涛,生于1972年,西永和屯朱氏家族第二十代传人中“起”字辈最小的一位,精于管派古琴,属于北京为数不多,同时具备抚琴与斫琴综合修养探索者。他抚琴拜师于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乐团古琴专业名家邓红女士门下,邓红是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最得意的弟子王迪先生的女儿,为管派最正宗的传人。之后朱起涛又拜管平湖大师为数不多的健在弟子、著名古琴制作家田双琨先生为师,学习斫琴技艺。 采访西永和屯朱氏家族的文化历史,是一件既容易又很困难的事,容易的是这样的人物事迹非常多,多到俯拾即是,难的也是这样的人物事迹太多,多到不可能记述详尽,还可能遗落一些比较重要的人事。了解这些历史的人,多是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这些人记忆力已不是太好,往往是问到什么才说什么,说不全也说不详细。笔者又非本村人,提问都是件非常难的事。比如村里一个看门人叫朱希福,自称没什么学问,但天天在报纸上练字,字也写得非常好!在西永和屯,文化已成了一种“现象”。 笔者相对熟悉一些的还是朱小峰一脉,无论宗族状况还是文化脉络,据笔者所知,朱小峰晚年弟子计有朱起东、朱希永、朱希华、杨玉旺等,据说还有一个女弟子是吉林人,名叫霍春芝,那是《春到牛堡屯》在北京台播出后寻上门来的,但笔者没有见过,听说他们师生教学大多以书信……朱小峰这些亲传弟子,在朱小峰离世后继续发展,在文化艺术领域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真是青出于蓝。 朱起东,资深编辑、画家和收藏家,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西永和屯朱氏家族第二十代传人,生于1967年。自幼在北京读书,1984年回乡探亲时,结识同族堂兄朱小峰(同为三策门朱云泰后人),相见恨晚,并拜师学画。朱起东在书画上表现出极高的天分,深得朱小峰赏识。值得称道的是,朱起东与书画有传奇般缘分,他在年轻时期就几乎与当时京城所有的知名书画家有往来,并得北京书画界名家周天寿、何镜涵、张世简、黄波等诸多名师指导,目前他在书画艺术上已有很深造诣。 朱起东精于扇道,他画扇、藏扇,源于1995年结识北京文史馆馆员、著名书画家、北派刻竹名家范节庵先生,范节庵对扇文化精深的见地令他如醉如痴,从此他便走上了扇文化的探索研究之路。2012年其画扇专辑《卧云楼画扇》(卧云楼为其书画室,朱起东自号卧云楼主)付梓发行,获得了业界方家的一致赞誉,称其为对中国扇文化有深刻研究与独到见解之作。其扇画多次举办过画展,备受京城文化名流喜爱。 朱起东学识渊博,底蕴深厚,其在文化上的造诣不止于书画,他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获得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他长期致力于汉语言学、艺术评论与鉴赏、文化收藏、企业文化等专业研究,在北京文化艺术界已有相当名望。他还曾出版过《中国绘画基础技法》(与郑卫康等合著,共10册,北京出版社)一书,并主编过《朱小峰书画集》《周天寿书画集》等,此外他还致力于中式家具文化研究,编著过《木道》一书;他也研究过姓名学,编著《姓名学研究》。 朱起东是北京一位有一定影响的收藏大家,在书画收藏,扇艺收藏、名砚收藏、中式家具收藏、老酒收藏、名瓷收藏、老电影收藏等等方面藏品系统完整且精美,笔者曾亲眼见过其部分文化藏品,真是大开眼界…… 朱希永,西永和屯村人,朱氏家族第二十一代传人,1969年开始学画,朱小峰晚年弟子之一,1982年考入北京书画社附属学校,参加过一年的专业培训,又得何镜涵、胡振昆、付有业等名师指导。其主攻花鸟,尤其喜爱荷花,为此他还在家中专门养了荷花,时刻观察深刻领会。他参加过通县首届农民书画展,1985年、1987年还参加过北京专业画展,都受到了好评,并获得了奖项。他一直坚持绘画,家中有专门画室。 朱希华,西永和屯村人,朱氏家族第二十一代传人,画画启蒙于朱小峰,主画山水。其山水画深得朱小峰画法精髓,构图深邃清幽,技法多沿用传统的皴擦点染,用笔繁复,层次清晰,设色淡雅,以浅绛山水画最为拿手。此外朱希华多才多艺,其酷爱音乐,歌也唱得非常动听,他还自己研制漆器,家里花瓶、挂件等漆器小工艺品琳琅满目。 笔者采访间发现,朱希永、朱希华二人为人特别低调,尽管其画作已有相当水平,但两人都一张画也没有卖过,二人都笃守乃师朱小峰遗训:“画画不卖画,不给自己标价。”还说老师说过,“游遍街头卖,画家变画丐”等,这里的有些观点,显然有些偏执,但二人却分辩说,不这样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朱氏家族文化了,或者这话也有一定道理。二人虽坚持不卖画,但在书画鉴赏方面都是行家。 在朱小峰家乡弟子中,还有一位名叫杨玉旺。杨玉旺,生于1955年,原张家湾镇小北关村人,小北关村是西永和屯近邻,杨玉旺自幼喜欢绘画,听说西永和屯朱小峰是一位知名画家,便前来求学,被朱小峰收为弟子,与家族子弟一视同仁。朱氏家族文化从来就不是封闭的,它吸收容纳又散叶开花,如杨玉旺者,谁能说不是朱氏家族文化中的一部分?俗话说有容乃大,或者也正因如此,朱氏家族文化才有今天的发展和壮大。 杨玉旺的书画,最早基础奠定于朱小峰,其后他又遍访马骏等地方名家为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杨玉旺主画动物,近年来其构思创作的《百虎图》《百鹰图》长卷,受到业界广泛称誉并得到专家认可。其作品在2008年奥运村国际交流画展上获奖,其本人被授予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荣誉称号。杨玉旺擅长画鹰,被誉为“中国画鹰第一人”,他曾与赵朴初、张旭、胡建英等老一代艺术家一起参加公益创作活动,目前在书画界已小有名气且身兼数职了。 朱氏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其影响当然不局限于文化艺术本身,基于这样的文化底蕴,朱氏后人在其它领域也可谓人才辈出。朱小峰长子朱希曾,毕业于中国大学,解放前已是中共地下党员,曾经在彭真手下工作过,解放后任职北京市委宣传部,但运动中受出身影响,谪任通县三中副校长,还好没离开教育业;朱小峰次子朱希孟,文革前已受任西集乡党委书记一职,当时任命书都下来了,也是因为地主家庭成分未能上任,其仕途最终止步于通县法院刑庭庭长;朱小峰之女朱希珍,一生从事教育业;朱小峰幼子朱希章,毕业于潞河中学,从事教育业,20岁当校长,后虽也因出身受到过不公正待遇,但曾当选北京市劳模,并受到过周总理接见。 朱氏家族现代取得过一定成就、并担任过一些领导职务的人,据笔者手头资料还有这样一些人:朱起铎,北京市建材局党委书记;朱希铎,朱永庆之孙,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职四通集团总裁等;朱希炎,大学毕业,曾任北京市朝阳区税务局局长;朱希昆,曾任北京市崇文区国土资源局局长;朱轩,曾任通县牛堡屯乡副乡长……此外还有朱希曾长子朱晋武,西安交大毕业,国家电子信息部正处级干部;朱希曾幼子朱晋明,现为通州区公安分局处级干部;朱希孟之子朱铁军、朱晋军等,也都是现任领导干部。 西永和屯朱氏家族传承至今,较小辈分已到义字、克字,其家族辈分议定排字顺序后几代依次是“晋、义、克、诚,世、家、有、庆”。世家有庆!朱氏家族文脉代代传承,已成为世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典范,在张家湾这样一个著名的文化古镇,西永和屯朱氏家族数百年的文脉传承之道更值得研究和探寻。现在的西永和屯,随便一家都有一两个大学生,毫无疑问,这个文化世家正薪火相传,其未来还将创造出更大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