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特别讲到文学经典给青年时代的他带来的力量和精神支撑,以及在他内心产生的深刻影响。在这个座谈会上,有七位文艺家发言。我作为文学界的代表第一个发言。总书记是非常看重文学的,对每个人的发言他都有点评;发言之后还有一个互动环节,总书记回应发言者所讲的内容,从文学到绘画、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他的涉猎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一位作家说到当年他作为知青从上海到贵州的一个贫穷地方去插队,心情特别不好时,总书记插话说他自己从北京到陕北去插队,那里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他们就住在窑洞里。坦诚地讲到自己的心情也是比较消沉的,把铺盖在窑洞的土炕上一打开,黄土噗噗地溅起来;而且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得扒开炕上的那层黄土,这日子可怎么过呢。接着,总书记开玩笑说,这不是又过起山顶洞人的生活了吗?那个时候,总书记带了一箱子书,就是这一箱子书,使他的精神安定了下来,给了他力量、信心和智慧。比如,有一本书是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里面有一个革命者叫拉赫美托夫,用最苦的生活磨炼自己的意志,每天睡在钉子床上。总书记说当他读到这部小说里有这样的革命者,忽然觉得自己不也是革命者吗?满目的黄土又算得了什么呢,革命者都能睡钉子床的。总书记读完这部小说后,当晚就把褥子从窑洞的土炕上掀掉了,他说咱睡不了钉子,就睡光板的土炕吧,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总书记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邻近一个乡村教师家里有很多藏书,其中一部是歌德的《浮士德》,他就走了三十里路把《浮士德》借来;读完以后,再走三十里路把书还回去。总书记说借书还书这个过程,并不觉得苦和累,反倒是他当时生活中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正是阅读这样的文学经典,支撑他在陕北不仅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还很快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后来他还当了大队书记,为改善乡亲们的生活条件,做了很多事情。总书记由衷地说,永远不能否认文学经典给予他这样一个青年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力量和勇气。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暗算》一书的作者麦家在微博里感慨地说,总书记读的有些书,他作为一个作家至今都还没有读过。所以,总书记的阅读量是非常大的。我们也能够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感觉到他对文学的尊重,对文学人才的看重,尤其对真正的人民作家的珍惜和敬重。当年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当县委书记,我们有一位资深的老作家和他是朋友,嘱咐了他几句话,其中一句话说,你到了基层领导岗位上,可以结交不同的朋友、各式各样的朋友,因为从事不同职业的朋友看问题、看生活会有不同的角度,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收获。正定县有个著名作家叫贾大山。贾大山一生只写短篇小说,也是河北省第一个获得国家级文学奖的作家。正因为总书记也喜欢文学,他就慕名而去,交了贾大山这个作家朋友。贾大山其实挺清高的,作家都有个性,可以理解。当时有人告诉贾大山说,新来的县委书记叫习近平,要认识认识您,想跟您聊聊。当时贾大山还瞧不起这个新来的县委书记呢,三十几岁,那么年轻,和他有什么可谈的呢?县委书记又不是作家。但总书记的真诚、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作家的尊敬,终于赢得了贾大山这个作家的心,两个人最终成为朋友,他们在一起谈文学,谈这座古老县城的文化、经济、政治、民情、风俗。贾大山应该是这个县城的一部分,正如生长在我们西吉这块土地上的作家,本身也是这块土地的一部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他从贾大山身上吸取了很多优秀的东西,比如贾大山的仗义执言、嫉恶如仇。我当时在发言里谈到了总书记和贾大山的友谊,总书记听完我的发言后说,贾大山也许不是太懂政治,但是我最欣赏的就是他的人民心,他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始终和生养他的土地在一起;他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他的人品和文品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的统一,使得他的作品能够传达出那块土地上最本质的声音。贾大山英年早逝,他去世以后,总书记还专门写了长篇怀念文章。这时候,总书记已经在福建工作了,还专门写文章纪念贾大山这样一位一辈子生活在基层的作家。贾大山重病的时候,我去看望他,他还说他受不了一些干部热衷于打麻将的风气。县城才多大啊,上世纪90年代的县城更紧凑,从张三家到李四家打麻将,有人还开着汽车去,打一夜麻将,就让司机坐在汽车里等他一夜。你就是骑个驴去打麻将,那个驴夜里也要喂草啊,更何况司机是个人!这是贾大山的文学语言。这样一个作家,他对人民的情感很朴素,他对不正之风拍案而起。总书记听贾大山讲宗教,因为正定县是禅宗的发源地;听贾大山讲文学,讲他所了解的生活。总书记有时候就到贾大山家里吃碗菠菜面,喝一点当地产的烧酒。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说他那个时候想的都是正定县怎样发展,从作家那里得到很多启示。他去贾大山家里,一谈就到半夜,两个人就在县城散着步。夜深了,返回县委大院时,大铁门早已经锁上了,总书记不想惊扰传达室的老师傅,就踩着贾大山的肩膀爬上大铁门翻越进去。总书记经历的这些事情,这么多年一直在文坛传为佳话:一个总书记和一个作家的深情厚谊。也许有人会说,总书记那会儿是县委书记,他也就是个年轻人啊,如果那会儿是总书记,他还这样吗?我觉得话不能这样讲,为什么呢?因为并不是所有县委书记都能和作家交朋友的,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不做表面文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也确实让我们感佩。 我经历过很多文学带给大家明亮的心灵滋养的生动事例。我到中国作协工作不久,罗马尼亚驻华大使来拜访中国作协,他在会客室一坐下,就侃侃而谈,希望中国作协和罗马尼亚作家多一些交流,还主动介绍罗马尼亚文学发展的历程。我问大使先生学什么专业的,他说是学化学的,还说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他在南开大学和他的夫人学化学,同时学汉语。我说,听起来您和文学一点关系也没有啊,为什么对文学这样内行,连各文学流派都了如指掌。他说,铁凝女士,在我们罗马尼亚人看来,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对文学有所了解,是人生教养的一部分。这位大使的话,非常感动我。这里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作家,即便是很高雅的人也不一定热爱文学;但是热爱文学的人,一定是期待自己的内心有更多的高雅和纯净吧! 文学不仅照亮我的生活,也诱使我从初中的时候拿起笔学习写作,由一个忠实的读者,成为一个业余作者,之后当职业作家。但是我又经常想,当我成为一个写作者之后,当写作成为我的职业之时,我奉献给读者的文学该由什么照亮?我想照亮文学的不是空想,不是炫耀技巧,它最结实的还是生活。对于作家来说,你要给予能够点燃他人内心、照亮他人生活的有光彩的文学,自己首先有勇气坚守文学,要让生活照亮你所从事的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