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我喝酒的经历也是渐入佳境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从不会喝酒到能喝二两酒的过渡时期。真正喝酒有长进,还是因为有几件特殊的情况,就让我陡然走进喜爱白酒之列了。 第一回,是1984年国庆节。也就是共和国成立的35周年大庆。天安门广场进行盛大游行,中国改革开放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检阅部队。当时的通县,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唢呐队,吹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乐曲,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政府领导们的检阅。要知道,吹唢呐的大多是郎府乡的农民,要一边吹,一边走齐了,绝非易事。要进行反复练习,文化观点几名工作人员,就得好忙活好一阵子。结果,那天的表演很成功,县里(当时还不是区)设宴庆祝。这好事本来轮不到我。没想到文化馆的一位姓楚的老友,很艰难的通知到我。我就在当时的“农招”的一个大饭店头一回真正接触到酒场了。大喜的日子,大喜的相会。不喝是过不去的。好在大家当时的酒量都不大。加上饥肠辘辘,吃的不少,喝的不多,但我第一回品尝到饮酒是很开心的事从此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第二回,是在1985年,那是我国第一个教师节。乡里为招待老师,摆了几桌酒宴。政府出钱为过去的“臭老九”设宴,老师们个个受宠若惊,好像一下子从仆人升格为贵客了。于是大家个个开怀畅饮。不少教师喝得东倒西歪。有的需要搀扶着才能回家。也有酒醉的人,甚至有点模糊。对着窗外,放声高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一边唱,一边手舞足蹈,像是在挑“忠字舞”,唱着唱着,就扑到了,嘴里吐着白沫,嘴里好像还念念有词:“首先,敬祝······”那天,是我和其他两个年轻教师把他背回家的路上,我有所感悟,一是这位老师在文革中挨过批斗,酒后吐了真言。我也第一回感到,酒的威力真是太大了,顷刻之间,就能把一个健壮的汉子击倒!我也庆幸自己当时还刚会喝几口,不然,也许和他一样。 以后的教师节,年年学校都要搞庆祝,年年的酒宴都是欢乐的,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言:“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着,众宾欢也。”但,每回都有醉酒的。有的言行失态,有的胡言乱语,有的坐立不稳,有的东倒西歪,甚至有的大声叫骂,但不知道在骂谁;有的痛哭流涕,但又不知道他有什么委屈。还是醉卧的好些,那些丑态百出者,等到酒醒过来,很脸红,很尴尬。有一回校长发出了告诫:““酒是营养品,也是良药,用好它,可快乐,可健身,用不好,又伤身,又伤心。”说得多好,我记住了,这以后,醉酒的情况就少多了。 |
